王 雪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专用车生产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专用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专用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客户订单批量小和个性化要求的现象,怎样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满足客户的不同生产需求、缩短响应客户的时间、减少制造成本是生产企业需要研究的重点。本课题重点关注中集通华的数字化产研联合体项目建设情况,研究专用车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可行性,提出扬州专用车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扬州整车资质资源在江苏省名列前茅,整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专用车等领域, 在轿车、客车制造业成熟发展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专用车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将极大促进专用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高技术人才的引进,推动专用车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真正实现扬州专用车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汽车产业为扬州的四大主导产业及重点发展的五个千亿级产业之一,目前已发展为以上海大众扬州分公司乘用车生产企业为主导,以中集通华等专用车生产企业为骨干,以海沃机械、亚普油箱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的生产制造产业链,具有中等以上的产业规模和扬州地方特色优势。扬州的专用车制造业目前的现状是因为客户对专用车产品种类需求较多,导致生产企业无法进行大批量生产;扬州专用车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的现象,其现代化程度落后于国内其它成熟的乘用车制造技术。[2]而随着自动化产线、机械人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用车的制造已经进入新时代。因此必须要解决专用车制造企业的落后现状,要有“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汽车的方式生产专用车”的改革提升理念,使专用车制造企业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产业链关键节点缺失,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扬州专用车制造业以主要以装配工序为主,较多关键部件为采购件,导致生产企业无法模块化和规模化地生产,并且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亦不足,无法满足上游企业新车型研制对配套的零部件开发及生产需求。
其次,与汽车制造业相比,专用车制造缺乏集群效应。对于专用车零部件,本地企业只能为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提供二、三级甚至更低级别的配套。所以应当注重对配套企业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尽快形成专用车制造业集群效应,并着眼未来,在产业集群内实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中兴事件”告诉我们,在产业集群中通过共享资源可降低成本,更能加速创新研发适用市场变化,进一步发挥扬州地区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3]
第三,专用车高级人才缺失,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扬州中小型专用车企业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整体人才实力较弱,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明显缺乏。尤其缺乏能站在国内乃至国际专用车技术前沿的领军人物,且普通人才流动性大,加上技术设计、工艺、研发、制造等结构层次缺乏合理性,这些都影响了产品开发的水平和效率。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的发展战略,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构想, 都把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但是转型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对专用车制造业来说,可以复制或者借鉴的成功例子不多,可谓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转型升级是现代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4]深圳中集车辆集团旗下的东莞专业车灯塔制造工厂是全球首家推行自动化生产专用车的企业,目前的产销已经超过3万辆专业车,远销海内外,并且产品的品质还得到了要求十分苛刻的北美市场的认可。2017年,中集车辆集团启动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超级麦哲伦项目,即建成国内首个专用车数字化生产车间,然后是驻马店中集华骏专用车灯塔项目,即建成绿色环保智能工厂等。中集车辆集团在专业车制造领域通过模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技术和数字化流程管理体系,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构建专用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围绕专用车制造的产业化,融合上下游企业,形成终端需求联动,打造“数字化企业”。[5]以数字化手段打通市场、研发、制造到售后价值链,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高自动化驱动持续增长的产能,实现其效率价值。工厂管理逐渐转向无纸化、供产销贯通的智能供应链、以及业绩管理专家系统。借鉴国外先进设计制造水平,内部消化吸收并进行适应性改良,加强与高校专用车机构产学研合作,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提升供货能力,并形成优势更加明显的专用车产业集群。
促进专用车制造企业及零部件配套制造企业加快发展,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就要大力支持专用车生产企业兼并与重组,引导中小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推进中小生产企业扩张发展。扬州政府对于本地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加强引导、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形成优势更加明显的专用车产业集群,提高专用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集中度和影响力。
“互联网+”技术的引用,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 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已经与德国“西门子”合作,按照“数模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打造数字化半挂车产研联合体,提升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所有生产部件、在制品、生产制造设备互联互通,通过ERP、PLM、MES软件互联,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有效地推动扬州专用车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创新发展,高校也在大力培养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将为扬州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发展。专用车制造业应引入大量高效、柔性自动化硬件,用“机器人”逐渐取代“人”。目前自动上下料精密激光切割机、折弯机器人、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为专用车制造业实现工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要想实现企业工艺数据的结构化,生产智能调度、数据自主流转、现场精益管理等,还需进一步加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要将机器人喷涂、模块化互换加持工装机器人等与专用车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励本行业及中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做强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国内生产装备行业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转型升级必须先在组织上做好革新准备,在文化上减少传统思想的束缚,为人才提供较好地发展环境,吸引专业人才集聚,营造有利于引进权威专用车人才、留住优秀专用车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吸引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才来扬州发展,还要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依托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层次的契合扬州专用车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专用车行业科技人才。
新冠疫情影响当下,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不确定性,包括中集在内的大部分企业都受到影响。为此,中集车辆已专门启动“特殊时期”的积极应对机制,提出“新营销、新零售”品牌策略,鼓励企业打破传统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线下销售模式,推动企业对“新媒体与短视频”的投入,努力构建起生产端到消费端数据互联互通的新零售体系。在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和政策积极引领下,扬州专用车企业应依托长三角地区有利的地形优势,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新营销模式,构建制造-产品-营销新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州专用车制造业要坚持龙头引领、集群布局、链式扩张,完善从整车智能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市场的生产体系和产业链条,使扬州专用车制造业真正进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打造扬州“专用车制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