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育

2020-12-17 17:09孔令豪
教师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涯传统课程

孔令豪

(九江一中,江西九江 332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是指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旨在帮助其全面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能力、兴趣以及职业价值观,帮助其了解社会职业和现实环境,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计划与安排,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丰富生涯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了生涯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还有利于提高生涯规划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增强高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去年两会期间,陈宝生部长“针对记者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提问进行过解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绵延五千年的重大支撑,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覆盖各个学段,融汇到教材体系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与陈宝生部长的回答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价值,推进文化自信的实现。”

(一)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现实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逐步得到落实,一些发达地区或部分高中已经开始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很多课程研究还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未能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本土化,导致生涯规划课程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的生涯规划课程缺乏结合国内高中生涯发展水平和需求基础上的课程设计,注重讲解如何“选科”和“升学”,甚至通过一两次“职业兴趣测评”来为学生提供“指导”,照本宣科式地运用西方的理论,使得国内的生涯规划课程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而导致课程效果不佳。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结合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课程的结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语文、政治、历史等高考科目上,并没有明确提出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研究,仅在个别的文献与硕博论文中探讨了文化与生涯规划的研究,暂时还没有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比如,张再生、肖雅楠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中国本土新现象:隐喻视角分析》中从隐喻视角,将职业生涯经典理论、新理论以及中国职业生涯新现象进行结合分析;张佳《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叙事生涯咨询的研究》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到叙事生涯咨询中,可以改善咨询效果。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陈宝生部长指出,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在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生涯规划课程逐步成为学生获取生涯信息与进行生涯选择的重要渠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增强高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是一个单纯且充满生机的黄金时代,是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开始慎重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和道路选择。在当前多元和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由于高中生尚未走向社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难以抵制多元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容易出现否定或怀疑传统文化的信仰危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同时也是给学生生涯发展提供一种本土化的价值参考体系,引导和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进而铺垫学生的自我生涯设计。

(三)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本土化的需要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时代性挖掘,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涯教育资源有效地转变为现代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成果,并合理的融入生涯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而构建出特色鲜明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涯规划课程资源分析

(一)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支撑,很多优秀文化思想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涯发展观念和生涯教育思想也都有着系统的阐述。正如台湾学者林幸台强调: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决策与行动”,其首位亦为知己;所谓“知己”就是对自我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儒家学派称之为“自觉”;唯有在自觉后,“知彼”即对环境的注重才会产生意义,而个人也能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表现出有效的决策与行动。释家强调人生轮回与无常,则要求我们在人生生涯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体悟,认真感知周围的环境,进而达到内心的超脱。自然和谐、顺其自然,道家的这些思想依旧是我们生涯决策和生涯调整时的行为思想与准则。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些优秀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涯的设计与发展。

(二)特色地域文化

西方文化重个人主义、强调理性、重视原则,这与中国重集体主义、伦理本位、家庭观念、人情世故的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生涯抉择中,家这个因素是我们都必须考虑到的,因为它一直根植于我们内心,对于家的思考与思念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涯抉择。我国地大物博,山川地形气候各异,在此丰富的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地方性文化更是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会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例如以江西为例,白鹿洞文化、庐山、鄱阳湖、赣南客家文化等各具特色。所以生涯规划课程资源应该具有地域性,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中华传统技艺

中华传统技艺是一门有着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涯发展,像书法国画、戏曲、陶瓷、中医药已经成为很多高中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同样,无论将来学生从事任何的生涯工作,中华传统技艺都会是他们的文化创新源泉,比如电影文化产业加入了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历史人物、事件

在生涯的实践中,挫折与坚持相伴而行,则需要我们寻求价值参考与精神支持,几千年文明历史中展现出的人、事、魂,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的民族品性的完美表现,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他们是如何认知自我,又是在面对机遇时如何抉择,以及实现人生目标的策略是什么,这些思考都会为学生提供一种生涯价值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和建立新的生涯体系。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中,利用体验式学习,去体验、重演和感受传统文化中的魅力,站在历史人物角度去看待历史,形成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进而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自在的行为准则。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措施

(一)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团队

优秀传统文化为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涯专业素养。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其以后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必须加强对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传统文化方面的进修与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生涯规划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材

在生涯规划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将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设置相应体验活动,如生涯梦想课程,引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发学生远大梦想的动力;在生涯个性内容里,通过苏轼《题西林寺壁》让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如何看待问题。二是设置历史人物生涯故事,通过展现这些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感知生涯的意识。

(三)结合和运用信息化技术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入大量丰富的、具体的、富有情节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形成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例如:央视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对中国传统美食的介绍唤起人们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追寻,通过信息技术将美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下来的同时,也激发学生服务家乡的生涯意识。未来信息技术媒介将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导,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传承方式,加大对传统文化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挖掘。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生涯实践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涯实践课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如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进行研究,并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生涯职业信息;也可以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社会服务或兼职工作机会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丰富的生涯课程实践活动中,拓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空间,实现生涯规划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涯认知,增强学生与职业世界的联结体验。

因此,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实践中,我们必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个人自发的行为准则。

猜你喜欢
生涯传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我的教书生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