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华
(岳西县白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安庆 246660)
高山单季茭白是安徽大别山区重要的水生蔬菜,在当前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促进茭白的高效生长,提升整体产量成为栽培工作人员的首要工作。其中生产人员应着重注意季节与气温对作物生产影响,进而保证其高质高量生产,提升当地农作物贸易的经济利益。因此,本文对大别山区高山单季茭白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茭白作物存有多种品种,且同时存在单季和两季的茭白作物,二者再扣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单季茭白较受大众喜爱。茭白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因此,此类作物在大别山区的生长也较为普遍。在作物种类当中其中两季茭白的栽种季节一般介于每年的年尾到第二年的春末,和年中的1-2个月;而单季茭白的在中季节一般是春初,收获季节一般是每年的秋季初期。茭白存在根部较为肥大的生长特性,这种特性很难根据不同的培养进行改变[1]。
茭白往往使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其中种株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茭白的种植效果,从而影响最终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黑粉菌侵入期间,应注意其病菌的特性及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避免其分泌激素不能有效地刺激寄主花茎。如在培育期间不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将会导致茭白作物中性退化,进而致使雄茭及灰茭的出现,这两种茭白都不能给人们提供优良的食用体验。其中优良的母株应当保证其结实较多,茭肉肥大、外形美观。其结实不问需较低,且保证成熟程度一致,不存在畸形结果。这种优质的单季茭白需要培育过程中进行每年两次的严格精选,其一是在上一年的茭白收获之时,在其中选中质优的单株茭白进行初次筛选;其二是在冬季大范围作物管理和翻整时针对当前茭白状态进行雄株、灰株的摘除,并在期间进行优植的样苗收集,送到相关研究室进行进一步研究,由此了解相关优秀作物基因,为茭白未来科研方向的培养工作积累基础数据。同时种植场所也应进行严格筛选,通过过往种植经验积累,不难发现迎风田地有较早接结茭的优势。由此可见,茭白的生长环境应选择海拔高度足够的山地,同时保证有足够的冷水浇灌,及便利的通风条件,使整体茭白水田保持一个最优的环境状态[2]。
在大别山区茭白的栽培过程中,应对栽植的最佳实践进行考察。单季茭白的普遍为3月下旬,植株栽培人员可在较为合理的时间内,对少量茭白进行分批次多次的栽植,进而推测栽植的最佳时机。同时在翻耕方面,栽植人员应保证在秋后进行及时翻耕,并在翻耕后进行充分土壤晾晒,并在后期进行肥效巩固,再进行后期的灌水工作。其中栽种期间,应保证单季茭白的老茎为单独一苗,并注重后期增值后的植被密度上,栽植数量不宜超过1700株/667m2。水田灌溉也应注意最终种植后的水面高度,其高度最高不宜超过3cm。
在大别山区茭白生长期间的管理要点与栽植期间相同,主要在于灌溉和施肥两方面。但在特殊季节种,应对其应对措施进行适当调整。首先,以灌溉为例,茭苗涉及到安全过冬问题,在此期间的田间存水一则要保证温度,二则要保证深度。因此,其相关措施即为适时烤田和加深储水量。水田土地加温应保持定时和定温,水量增加应以两倍为准,在后期茭白成熟后为便于采收,应将水量加至4~5倍,这样同样可提升茭白的产量和品质。其次,在施肥方面,为促进茭白植株生长高达,早日孕茭,可进行适当的追肥工作,但追肥的时机需要严格把控。第一次应保证植株达到10cm高度时,第二次应在5月上旬,第三次应在茭拔节时,三次追肥的肥量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准确把控。最后,区别于栽种期间的管理,在生长过程中还涉及到茭白的健身管理。在期间应适当除草,并在茭白拔节后对产生的老叶、黄叶、病叶进行及时剥离,促单季茭白的优质生长[3]。
影响大别山区茭白生长的主要虫害有胡麻叶斑病和螟虫等。针对不同虫害应进行不同的药剂防治和肥效补充。在胡麻叶斑病的防治中,除了将染病部分的茭白叶进行集中烧毁外,还要在生长期间应用扑海因及其三环唑等试剂进行喷洒防治。针对螟虫可在开春期间对水田旁的杂草进行合理割除,事先消灭螟虫幼虫。在药剂防治方面,也应及时将苦参碱乳剂和灭虫灵溶液进行融合,并进行一到两次的喷洒。作物培养人员也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在茭白的孕茭期和分药期进行螟虫的有效防治。
在大别山区高山单季茭白栽培期间,茭白植株培养管理人员应及时认清单季茭白栽培技术的基本要点,通过对茭田的管控、种株选择、栽植时间、翻耕要点等的详尽了解进行单季茭白生长管理及病虫害管理,实现当地单季茭白的高质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