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远,青山永不老

2020-12-17 12:27石家庄市广安大街小学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塞罕坝风沙绿洲

石家庄市广安大街小学 李 卓

你眼中的青山是怎样的?是王昌龄笔下“青山一道同云雨”中寄去的思念,还是李白笔下“青山横北郭”中的秀丽。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梁衡笔下的“青山”。课文《青山不老》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课文讲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大漠孤烟直”这样的浩瀚的景象可能会使你心向往之,可你知道这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民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他们常年要面对风沙,这风沙吹得这片大地寸草难生,吹得人们寸步难行。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看着五位一起并肩治理风沙的老汉离世,他忍着老伴静静离世的哀痛,他拒绝了女儿接他享清福,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15年的时间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位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守住了这方黄土,绘出了这片翠绿,换来了这座青山。而作者最后说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包含了作者对这位“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新时代的“青山 ”

文中的老人用15年的时间换来了这片青山,而在河北的最北端,有三代人用了近60年的时间,筑起了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这就是塞罕坝“绿色奇迹”。“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而这片美丽的高岭在辽、金时期还被称为“千里松林”,但是随着清王朝的衰弱,清政府为了弥补国库亏空,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山火不断,之后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性采伐,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那片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黄沙肆虐,全年无霜期60 多天,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植树造林,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塞罕坝人用行动证明,再难,树都能一棵棵种出来;再苦,“绿色奇迹”都能一步步干出来。几十年来,塞罕坝祖祖辈辈的守林人,与山林为伴,守护着塞罕坝这片来之不易的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课堂之我见

有这样一位老人,一位热爱大自然的老人,和其他6 个人,创造了一片绿洲,15年来,绿化了8 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这个老人处处为他人着想,他用自己的林业收入,帮助村民每人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样他还觉得不够,他还要种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他植树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大的诱惑,女儿三番五次想让老人跟她进城享清福,可老人还是坚持要留下来继续植树造林,这多么让人敬佩啊!房屋后面的青山是老人最终的归宿,他与大自然难舍难分。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石家庄市广安大街小学六(6)班 杜宛霖

教师小结

柏克曾说:“生命在闪光中显出灿烂,在平凡中显出真实。”学生在文中感受到老人的勤劳与善良,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我想,“青山”不仅不会老去,时至今日,更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座“小青山”正拔地而起,他们传承着老一辈的“青山精神”,展开一场新的“绿色接力”。

猜你喜欢
塞罕坝风沙绿洲
绿洲里的老先生
深海绿洲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沙漠绿洲
时间的年轮
沙枣花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都怪祖先
心中有块美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