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杨燕丽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体角色,为了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采用讲授法直接展现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很少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如此教学是备受广大小学生排斥的。在被动参与教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无法建立对所学的深刻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并不是由基础知识组成的,其中包括了诸多的思想性、人文性的内容。学生无法通过机械地接受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名意味着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取知识,践行行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念,有利于满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借助任务将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解决任务,获取知识,内化行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步骤,即布置任务、跟踪任务、展示任务和评价任务。因此,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我以这四个步骤为切入点,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布置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实现有效应用的前提和保障。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组织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用简单的语言清晰地将任务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基于此,我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清晰地布置任务,使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上要做什么,确定学习方向,为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为例,这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是什么,正确认知违法后果,学会区分法律和道德,懂得道德与法律是缺一不可的。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学生早已接触到了法律。对此,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法律,我首先采取生活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借此展现任务。具体地,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现象,如周末学生乘坐大巴车到郊外野餐,妈妈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在学生体验情境的时候,我顺势提出任务:任务一:判断情境内容是否与法律有关?与哪些法律有关?任务二: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一说什么是法律。如此任务,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接下来教师讲授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简单地说,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现了探究任务,接下来,需要学生带着任务探究新知。但是,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控力都是有限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机械地应对学习任务,如此很容易使任务驱动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针对该情况,为了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展现了任务之后,教师要积极地走进学生群体,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比如,在组织“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的时候,我将任务展现给学生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接着,我走进小组,倾听学生讨论的内容,就学生出现的讨论问题进行点拨,同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为之后点拨学生做好准备。
任务展示是学生展现任务探究成果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重点点拨的过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如图画展示、辩论赛展示等,从而使学生通过展现任务成果,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以“学会宽容”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宽容,我提出了如此任务:“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宽容。”经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可以建立对宽容的感性认知。为了把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情景,驱动学生做出选择。具体地,我展现了如此情景。情景一:大课间,有同学在教室的过道上追赶打闹,不小心将你的水杯碰到了地上,你会……情景二:小明和小刚是好朋友,小明周末一直在玩游戏,忘记写作业。周一早上到校之后,借小刚的作业抄,并告诉小刚他们是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且要求小刚不要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你是小刚,你会……在展现情景之后,我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着,选择几个小组展现成果。对情景做法的选择,其实就是学生对宽容的理解。根据展现的答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出宽容的选择。基于此,我向学生继续提出任务:什么是宽容,宽容包括哪些因素,从而使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内容自主总结。立足学生的总结内容,我进行补充,如此教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探究道德与法治的权利,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所学知识,同时积累行动经验,为今后自主地体验生活,践行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师进行了引导。教学评价应当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完成了任务之后,可以利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学习质量。
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时候,会把控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展现了任务成果之后,我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互相评价各自的参与情况,如是否回答了问题,是否提出了好的见解等,从而在生生互评中,使学生建立对各自的清晰认知,同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则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情况,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讨论过程进行评价,补充讨论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讨论技巧,同时为学生布置自我评价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我反思,总结自己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不理解;根据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分析自己的课堂表现,发现不足,提出改正方法。如此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自我,还可以驱动学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该学科的教学要求,灵活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联系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呈现任务,跟踪任务完成,鼓励学生展现任务,同时点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从而使学生在任务的辅助下,理解所学,发展探究能力,提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