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客房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专业能力过强、行业满意的客房专业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掌握客房经营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值得去研究。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是在教学过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在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实际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教学环节,内容设施上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耽误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与实践操作的技能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先示范,引导学生操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点评。
《客房经营与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不仅培养职业能力,还能使学生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客房经营与管理的业务知识、职业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掌握客房服务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的基本方法,提升学会处理与解决客房管理中的一般性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性客房管理人才。
传统的授课以教师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实践操作为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难以提高,无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渴求。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客房经营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应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一体化的《客房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课程内容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的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符合客房部各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根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知识、情感、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重新整合,组建教学内容。可将课程分解为三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技能服务模块和基层管理模块。基础知识模块重点介绍与客房部职业管理相关联的知识要点,以及行业前沿性、拓展性知识,包括客房部认知和客房产品两大部分;技能服务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客房部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路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包括客房对客服务、客房清洁保养、公共区域清洁保养以及布草房和洗衣房业务;基层管理模块,从基层管理层面入手,为提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们具备基层管理者所必需的管理,并能胜任客房部基层管理工作,包括让学生客房的组织管理、客房部人力资源管理、客房部质量管理、客房部费用控制以及客房部安全管理。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客房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传授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沟通、学习以及表达的能力。《客房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任务项目紧密结合,以完成某个具体任务来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客房产品设计,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所学知识,为某酒店客房部针对某种类型的客人设计主题客房。学生们可自由组合教师调整,人数在6人左右,学生自行组织收集资料、图片、创意等等全由学生们自己完成,过程中教师进行监督、关注和指导,以免部分学生有依赖心理,最后可以通过PPT或绘图等方式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示学习内容,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们知识运用、资料查找、团队协作等能力,能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客房对客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首先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即完成某类客人对客服务的全过程服务工作。设定具体情景,由小组同学分别扮演部门经理、领班、各岗位服务员和客人,从客人抵店的准备工作,到客人到来的迎宾服务,以及客人住店期间各类客房对客服务,直到最后客人离店的欢送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场景进行情景模拟,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并体会客人对客服务的工作流程,同时也体会到该客人的需求心理,情景模拟结束后同学们之间互相进行点评,找出不足并改正,最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模拟演练情况总结点评。
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考核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这种会造成学生平时上课学习不认真,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应对的情况,很难考查到学生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到,在教学考核方面,要针对高职高专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与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到注重考核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技能操作以及学习效果的掌握,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由为30%的平时成绩、30%的技能操作考核、40%的期末笔试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学生上课出勤、课堂参与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技能操作考核也是实践阶段考核,由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实际技能进行考核,例如中式铺床与开夜床、不同房态的客房清洁以及客房对客综合服务等,考核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以及对客服务的应变能力;期末笔试考试成绩,考核内容重点以课程理论为中心,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综合考核。
大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客房实训教室,是一间教师划分的模拟客房,配置了基础的教学设施设备,但在教学运作中与高星级酒店客房无法相比,离真正的“模拟”客房差距较远。随着酒店业的飞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一定要围绕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建设专业的在校内开设的实训室,要营造一个与酒店经营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校内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必须与能力培养结构相适应,要求设备先进、智能科技含量高,并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与产学研一体化功能。校内客房实训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高职院校要想突出办学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市场抢手的酒店行业的人才,就应当顺应时代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适当增加与当前酒店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客房实训室的功能,并根据授课学生的人数,适当增加实训室的数量、扩大实训室的规模,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模拟客房的数量就达二十间,全部按照五星级酒店客房所建造和装饰的各种房型,开设课程学期,学生通过理论课程上所学知识可以前往客房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对专业教师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与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对职业过程全面了解,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大多数任课教师没有酒店工作经验,学历层次高的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他们的理论水平相对较强,但缺少酒店实践工作的经历或业务背景,实践技能薄弱,在短期内难以或不能很好的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他们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或朋友了解到酒店信息,没有机会与酒店做直接的交流,获得知识内容过于浅显,很难深入了解到酒店实际管理中的信息,直接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汲取以及对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如安排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践锻炼,以提高实践技能;督促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学会或酒店协会的各种互动,以开阔视野;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上级教育部门师资基地进行短期的培训等等,还应该注重教师培养的多元化,例如从酒店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在教师团队汇总做岗位专业技能兼职指导教师。随着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成熟以及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客房经营与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