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昭关中心学校 唐 棣
多年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改变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新理念新思想往往让人无从选择!静下心来回顾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细细品味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高效的课堂不一定有精彩的Flash或PPT,也不是每次都需要花样百出的“表演”,有的只是那不经意间形成的轻松氛围,或者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一节二年级数学课,教学从100 数到1000。就这样一节很平常的课堂教学,却给我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带领学生数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我用一支粉笔表示100,刚数到800,我在放粉笔时不小心一个踉跄,从讲台上“跳”了下来,课堂上发出一阵笑声,我也微笑着说:“看多么精彩的表演,刚才有的同学没注意看,真是太可惜了,让我们大声跟着老师再数一遍好不好?”“好!”下面的课堂效果出奇得好,课后我记下这件小事,也没太注意。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在和女儿的谈话中无意中问了一句,“你觉得爸爸的课上,你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女儿立刻把那天的事再次给我表演了一下,说得那么兴奋,记得那样清晰。我又问了一个问题:“记得那天学了什么吗?”“数数。”“数数看?”“100,200,300……1000(边数还边做着手势)。”
我突然发现,原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记性不好,而是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认识规律,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记住。课堂上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把严肃的课堂变得轻松,孩子的心情放松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热情高涨了,记忆的效果也就好了,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观点改变了我们的教学。不管教师设计多么“完美”,如果这种设计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那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会是一句空话。孩子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开动大脑,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渐渐走进农村学校,来到我们的身边。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摆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选择的时代,如何在满眼的沙子中找到真正的金子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总结这些年的课堂教学,我感觉“兴趣”是课堂上永恒的话题。一个成功的教学必须包括两部分:课内,课外。课内提高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学得好;课后加强巩固,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学得牢。而一个记忆深刻的“引线”往往在课外的复习巩固中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教学“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一课。开始我通过复习强调当某一位不够减的时候可以向前一位“借”,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出示例题,学生列式:204-108 =。学生尝试计算时,很多同学不知所措,出现了很多错误。这时我请三个同学(李涛、张丹丹、王宝辉)走上讲台,并排站着,表示三个数位,用自己的双手十个手指表示每一位上的数,张丹丹(十位)两只手握成拳头表示“0“。当个位(李涛)上的4 减去8 不够减的时候,我让同学上台来在三人间进行操作,感受“借”的过程。这样“游戏”的方式不仅更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记忆的“引线”。从课后的作业和后续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偶有错误时只要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能很好地回忆起计算的方法,这让我对于这种教学更加有了信心。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学校正在准备举行田径运动会,结合这个情况,通过创设购买体育用品这样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商品图列式:16×4+4;4+6×3;16×4+6×3……
前两个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回忆一下运算顺序。第三个式子学生能够很好地结合买东西的情境,先求出4 个篮球多少钱,再求3 个足球多少钱,最后把它们加起来求一共多少钱,所以要先算16×4 和6×3,再把它们的结果加起来。
我提问:“这里买篮球和买足球可不可以同时进行?”(可以)“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不可以同时计算呢?”
同学们尝试同时计算,并写出计算的过程:16×4+6×3 =64+18 =82。
这是一节单纯的混合运算教学,简单的讲授教学形式单调,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因此我利用运动会这个契机,把学习融入生活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整个列式的过程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本来陌生、枯燥的计算一下子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理解深刻,计算就变得简单。
“教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教学才是成功的“王道”。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上好一节课,除了好的理念、好的思路外,良好的氛围,学生的参与,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设计才是成功的关键,才是我们在探索优质课堂教学道路上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