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斌
(定南县实验学校,江西赣州 341900)
差异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生本理念,具体来说,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整个班级的学生来完成全面化成长。而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受到较大的阻碍。[1]初中学生的家庭条件、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智力发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学方式只是单纯面向全体学生,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全体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出更加恰当的课堂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属于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该活动也会遵循一定的流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线,也是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材作为依据,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2]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需要遵循明确、具体、可观察及可测评等原则。在差异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所制定的目标还需要遵循差异性的原则。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说是一个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水平、层次的教育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课堂教学是一项目的性较强的活动,具有低效、盲目的特征。首先,教学目标具有定向性、主导性。其不仅是教与学的行动准则,也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教学目标存在过程调控性的功能。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教学目标可以对学生由行为进行促进、调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与习惯。最后,教学目标具有测评激励性的特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测验的依据与前提,同时有激励学生的价值。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与性质,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在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时,需要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出发。[3]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差异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来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思维水平进行调查与评估,由此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结合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目标。例如,在讲述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旨在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提高学生的假设猜想与验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身的假设。而对于学习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流程,并初步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纯地让其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虽然仍旧难以兼顾到学生的各种智能差异,但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可以在完成不同难度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指导作用。而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制定差异化的物理学习目标时,教师可以设计出1~4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引导不同质层的学生来完成不同的目标。在目标的设计中,需要包含基础的目标与较高的目标,才能照顾到班级中的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达成学习目标时,均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述第3 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最终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均可以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并了解到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其划分为1~4 个层次的子目标。例如:①探究浮力的浮沉条件;②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海面上的;③通过实验来理解重力与浮力的关系;④举例说明浮力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前两个目标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属于最基本的学习目标。而后两个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质层来进行划分,在学生达成前两个目标之后,可以主动探索后面的目标。更高层的学习目标是为仍有学习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知识。此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得到照顾,促使学生都可以完成属于自己这个层面的学习目标。
中学物理知识均是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属于探究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物理知识的划分,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也可以从具体到抽象。[4]由于物理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具有较强的层递性,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差异化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到物理知识的层次性,才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合理、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对学生思维能力、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均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述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最终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均认识到能量的转化与转移,并可以依据能量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总目标与教学内容来设计出层递性的学习目标。例如:①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并初步认识到章节中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②可以使用物理概念来描述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并根据物理现象来提出假设性的问题;③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设计简单的实验流程与步骤,并根据给定的实验器具来完成简单的实验;④了解能量守恒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使用自身的语言来表达对能量守恒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出层递性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活动。此种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效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成长。[5]同时,在设计出差异化的学习目标时,不能脱离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否则会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跳跃式、断层式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差异化目标的制定原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会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