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张哲铭,陈田华,董之凯,张新民,马冰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52
四川若尔盖铀矿整装勘查区铀矿资源丰富,主要为碳硅泥岩型铀矿,若尔盖铀矿田是中国少数的大型铀矿基地之一[1--7]。勘查区先后开展过不同比例尺的放射性测量工作,但以往放射性测量工作多集中于勘查区内白依背斜北翼,其他区域的测量工作相对薄弱[8--10]。2016—2018年,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等项目。通过在勘查区开展伽玛总量测量、伽玛能谱测量以及土壤氡浓度测量等工作,查明了主要成矿地质体的放射性特征和分布规律,圈定了放射性异常和矿化有利地段,分析了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并总结了铀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综合分析成果资料,在勘查区优选并圈定了4处成矿远景区(向阳沟—占哇罗军沟I级成矿远景区、温泉沟—则龙南II级成矿远景区、则龙北找矿Ⅲ级远景区和上石峡—白依沟Ⅲ级成矿远景区),为区内开展进一步的铀矿找矿勘查工作及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若尔盖铀矿整装勘查区地处秦祁昆造山系秦岭造山带西倾山—南秦岭地块降扎—迭部盖层褶冲带,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秦岭—祁连铀成矿省南秦岭铀成矿带的西端(图1)。勘查区紧邻若尔盖古陆和玛沁—略阳深大断裂(F1),深大断裂活动主导了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铀成矿作用[11--14]。
区域以沉积建造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建造与侵入岩建造;出露地层自震旦系至白垩系及第四系,其中泥盆系和志留系发育齐全。受构造活动影响,区域自震旦纪到晚三叠世末的全部沉积岩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使之强烈变形形成广泛分布的浅变质岩建造。
震旦系(Z)为一套富含以近源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次为远源的花岗岩及白色石英砾石组成的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组合,细碎屑岩铀背景值(8.2~12.5)×10-6。
寒武系(∈)—志留系(S)为海底喷流和障壁海湾环境下形成的硅质岩和碳硅泥岩建造,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铀背景值为11.6×10-6。
寒武系为一套富含有机质和磷的深源硅质岩建造,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部,西多东少,整体在震旦系外围,呈近东西向分布,为该区次要的产铀层位。
志留系以温泉—益哇断裂(F1)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沉积相带。南相带为深海相复理石建造,北相带为海底喷流与半封闭环境下沉积的一套碳硅泥岩建造。下志留统三次海底喷流沉积韵律,沉积了3个层位:羊肠沟组(S1y)、塔尔组(S1t)和拉垅组(S1l),其硅灰岩层(体)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志留系在区内分布广泛,其赋矿地层下志留统主要分布于白依背斜北翼,呈近东西向、北西向展布[15]。
1.第四系;2.白垩系上统;3.白垩系下统;4.侏罗系;5.三叠系中上统;6.三叠系下中统;7.石炭—二叠系;8.石炭系;9.泥盆系;10.志留系中上统;11.志留系下统;12.志留系;13.奥陶系上统苏里木塘组;14.寒武系太阳顶组;15.震旦系下统;16.实测逆掩断层;17.实测逆断层;18.实测正断层;19.角度不整合;20.平行不整合;21.地质界线;22.背斜构造;23.向斜构造;24.整装勘查区范围;25.降扎幅工作区范围;26.占哇幅工作区范围。图1 若尔盖整装勘查区地质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Zoig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泥盆系(D)—中三叠统(T2)转为稳定型浅海陆棚环境下的砂、泥、碳酸盐建造,其间缺失上震旦统、下奥陶统和中石炭统等,常构成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
第四系(Q)为残坡积、冲积和碎屑堆积。
在勘查区内开展了地面伽玛总量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参数统计(表1)。
表1 勘查区各地层岩性的伽玛总量参数统计结果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total gamma radiation in each lithology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0-6
从岩性看,勘查区主要成矿地质体寒武系太阳顶组(∈1t)上段、中段、下段的硅质岩,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S1y2)、塔尔组上段(S1t2)及拉拢组上段(S1l2)的硅质岩和灰岩的伽玛总量背景值均高于勘查区总体背景值,岩石含铀性好于其他地层单元的同类岩性。
从构造看,位于勘查区中北部主体构造白依背斜及区域控矿断裂温泉—益哇断裂(F1)与苏里木塘—白云断裂(F3)两侧及附近的一系列次级褶皱与断裂构造中的岩石放射性强度明显要高于区内南部其他构造中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勘查区中北部区域内各地质体中岩石的含铀性强且受构造控制较明显。
在勘查区划分出5处(D--Ⅰ、D--Ⅱ、D--Ⅲ、D--Ⅳ和D--Ⅴ)伽玛总量异常片(带),所发现的异常大多集中赋存于勘查区中北部即位于白依背斜北翼的成矿地质体中。在勘查区近白依背斜南翼核部出露的寒武系太阳顶组(∈1t)的含碳硅质岩与板岩中亦发现有伽玛总量异常,伽玛异常场及增高场的展布方向呈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与断裂构造线方向一致(图2)。勘查区放射性异常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区内已知铀矿化多出现在“高变异、高剩余值、过渡带和复合晕”部位。
在勘查区开展了地面伽玛能谱面积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参数统计(表2),大致查明了区内各地质体的eU、eTh、K含量及钍铀比值等特征,初步掌握了各时代地质体中铀、钍、钾含量的背景值以及富铀、富钍相应的赋集规律及分布特征。由表2可知,勘查区铀主要在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S1y2)、塔尔组上段(S1t2)、拉垅组上段(S1l2)中的含碳硅质岩和硅质灰岩及寒武系太阳顶组(∈1t)的含碳硅质岩中迁移富集,其视铀含量值明显要高于其他地层岩性,表明其含铀性较好;钍、钾含量在区内主要为低值段,仅在勘查区南部降扎幅内北西侧降扎侵入岩体中石英二长岩的钍含量较高,但从区域上看,其呈单点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其放射性特征总体与勘查区伽玛总量放射性特征较为一致。
1.全新统;2.更新统;3.热当坝群下岩组;4.热当坝群上岩组;5.泯河组;6.略阳组;7.陡石山组;8.擦阔合租;9.扎尕拉组;10.下吾那组;11.鲁热组;12.当多组;13.尕拉组中上段;14.尕拉组下段;15.普通沟组上段;16.普通沟组下段;17.卓乌阔组;18.马尔组;19.下地组;20.塔尔组上段;21.塔尔组下段;22.拉拢组上段;23.拉拢组下段;24.羊肠沟组上段;25.羊肠沟组下段;26.苏里木塘组;27.太阳顶组上段;28.太阳顶组中段;29.太阳顶组下段;30.相龙卡组上段;31.相龙卡组下段;32.赛伊阔组;33.石英二长石;34.地层分界线;35.断层;36.伽玛总量异常片区及编号。图2 勘查区伽玛总量等值线图Fig.2 Contour map of total gamma content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表2 勘查区内各地层岩性的伽玛能谱测量值统计结果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gamma-ray spectral data in each lithology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2.2.1 铀、钍、钾含量特征
对勘查区伽玛能谱测量数据进行整体参数统计结果(表3),勘查区铀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钍、钾,表明区内铀的迁移富集均较钍、钾更为明显。
表3 勘查区伽玛能谱全数据统计结果表Table 3 Statistics of gamma-ray spectral data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以地层为单位对勘查区eU、eTh、K测量值进行了相关参数统计(表4),结果显示在区内主要含铀目的层,包括下志留统拉垅组上段(S1l2)、塔尔组上段(S1t2)、羊肠沟组上段(S1y2)和寒武系太阳顶组(∈1t)等,铀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区内其他地层单元,表明铀迁移富集较其他地层更为明显,含铀性更好。
表4 勘查区各地层伽玛能谱测量值统计结果表Table 4 Statistics of gamma-ray spectral data of each formation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以岩性为单位对勘查区内eU、eTh、K测量值进行相关参数统计(表5),结果显示硅质岩和灰岩中铀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板岩和砂岩,说明区内硅质岩和灰岩中铀的迁移富集能力较强;区内砂岩和板岩中钍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硅质岩和灰岩,说明区内砂岩和板岩中钍的迁移富集能力较强。
表5 勘查区主要岩性伽玛能谱测量值统计结果表Table 5 Statistics of all gamma-ray spectral data of primary lithologies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综合分析认为,勘查区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S1y2)、塔尔组上段(S1t2)、拉垅组上段(S1l2)的含碳硅质岩和硅质灰岩及寒武系太阳顶组(∈t)的含碳硅质岩与区内铀成矿密切相关,是区内主要的成矿地质体,其铀的迁移富集能力强,含铀性好。
2.2.2 铀、钍、钾分布特征
①铀含量分布特征
通过对勘查区视铀含量(eU)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区内铀异常晕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中部白依背斜南北翼的下古生界地层中,多集中分布于北翼的主成矿地质体中。勘查区内白依背斜北翼铀异常晕分布的地段一是中长沟—占哇罗军沟地段,赋存于塔尔组上段(S1t2)和羊肠沟组上段(S1y2)的硅质岩和硅质灰岩中,视铀含量值一般为28.4×10-6~73.2×10-6,最大值为168.9×10-6;二是温泉沟—罗军沟南—则龙南地段,赋存在太阳顶组(∈t)上、中、下三个段的硅质岩中,视铀含量值一般为27.4×10-6~61.6×10-6,其最大值为320.9×10-6。背斜南翼铀异常晕主要分布于近背斜核部的康多村—白依沟—上石峡一带,赋存于拉拢组上段(S1l2)的硅质岩、硅质板岩和太阳顶组下段(∈t1)硅质岩中,视铀含量一般为21.4×10-6~68.6×10-6,最大值为120.1×10-6,异常晕主要受构造与岩性控制,规模较大。
铀异常晕比较均匀的分布在上述3个地段,且基本连续,异常晕多呈不规则或近椭圆形,附近有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经过,多集中分布于勘查区中部白依背斜两翼,特别是背斜北翼的主要成矿地质体中,异常晕主要受构造与岩性的控制,总的来说,白依背斜北翼的异常规模明显要大于南翼(图3、图4)。
勘查区铀异常晕分布地段,钍铀比值基本<1,符合区内高铀及低钍的特征组合,铀异常晕及钍铀低比值地段,其异常晕总体与地层走向一致,多呈近东西规律展布。
②钍含量分布情况
根据勘查区视钍含量(eTh)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勘查区大部分区域均表现为低钍特征,仅在勘查区降扎图幅北西侧发现有一处钍异常晕,位于降扎乡南西约3 km处,异常晕呈椭圆形,主要赋存于降扎岩体内的石英二长岩中,异常晕长约1.5 km、宽约1.2 km,且整个区内钍含量分布规律与区域钍含量分布规律相似,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图5)。勘查区内除位于中心白依背斜两翼近核部位置的钍含量略高外,其他区域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岩性变化引起,白依背斜核部及近核部位置多为板岩、砂岩,两翼多为砾岩、灰岩。区内板岩和砂岩的钍含量比砾岩和灰岩相对较高,钍含量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下地组(S1x)、卓乌阔组(S3z)的板岩钍含量相对其他地层岩性较高。
③钾含量分布情况
根据勘查区K含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勘查区范围内大部区域均表现为低钾特征,仅在勘查区降扎图幅北西侧发现有一处钾异常晕,其异常晕范围与区内钍异常晕范围重叠,赋存于降扎乡南西约3 km处的降扎岩体内的石英二长岩及附近的下地组(S1x)的板岩中,异常晕呈椭圆形(图6)。从数据上看,勘查区除白依背斜核部和近核部的主成矿地质体中钾含量略高外,整个勘查区的钾含量基本处于正常值。同时,可以看出石英二长岩控制的钾异常晕的钾含量偏高(K≥XK+2SK),但eU和eTh含量均高于勘查区背景值,没有可溶性钾存在,异常晕<1 km2,故勘查区内基本可以排除钾盐矿的找矿远景。
1.第四系;2.热当坝群组;3.甲秀组;4.光盖山组;5.马热松多组;6.扎里山组;7.热让沟组;8.尕海组;9.岷河组;10.洛阳组;11.陡石山组;12.擦阔合组;13.扎尕那组;14.下吾那组;15.鲁热组;16.当多组;17.尕拉组上段;18.尕拉组下段;19.普通沟组上段;20.普通沟组下段;21.卓乌阔组;22.马尔组;23.下地组;24.拉垅组上段;25.拉垅组下段;26.塔尔组上段;27.塔尔组下段;28.羊肠沟组上段;29.羊肠沟组下段;30.苏里木塘组;31.太阳顶组上段;32.太阳顶组中段;33.太阳顶组下段;34.相龙卡组上段;35.相龙卡组下段;36.赛伊阔组;37.加里东期辉绿岩;38.地层分界线;39.断层;40.铀异常片区;41.伽玛能谱铀异常点(带)。图3 勘查区占哇幅铀含量等值线图Fig.3 Contour map of uranium content in Zhanw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热当坝群上段;2.热当坝群下段;3.光盖山组上段;4.光盖山组未分组;5.郭家山组;6.马热松多组;7.扎里山组;8.二叠系上统;9.二叠系下统;10.热让沟组;11.山神滩组;12.尕海组;13.岷河组;14.当额组;15.扎西郎组;16.普通沟组上段;17.普通沟组下段;18.卓乌阔组;19.马尔组;20.下地组;21.拉拢组上段;22.拉拢组下段;23.塔尔组上段;24.太阳顶组下段;25.赛伊阔组;26.石英二长岩;27.地层分界线;28.断层。图4 勘查区降扎幅铀含量等值线图Fig.4 Contour map of uranium content in Jiangzh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热当坝群上段;2.热当坝群下段;3.光盖山组上段;4.光盖山组未分组;5.郭家山组;6.马热松多组;7.扎里山组;8.二叠系上统;9.二叠系下统;10.热让沟组;11.山神滩组;12.尕海组;13.岷河组;14.当额组;15.扎西郎组;16.普通沟组上段;17.普通沟组下段;18.卓乌阔组;19.马尔组;20.下地组;21.拉拢组上段;22.拉拢组下段;23.塔尔组上段;24.太阳顶组下段;25.赛伊阔组;26.石英二长岩;27.地层分界线;28.断层。图5 勘查区降扎幅钍含量等值线图Fig.5 Contour map of thorium content in Jiangzh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热当坝群上段;2.热当坝群下段;3.光盖山组上段;4.光盖山组未分组;5.郭家山组;6.马热松多组;7.扎里山组;8.二叠系上统;9.二叠系下统;10.热让沟组;11.山神滩组;12.尕海组;13.岷河组;14.当额组;15.扎西郎组;16.普通沟组上段;17.普通沟组下段;18.卓乌阔组;19.马尔组;20.下地组;21.拉拢组上段;22.拉拢组下段;23.塔尔组上段;24.太阳顶组下段;25.赛伊阔组;26.石英二长岩;27.地层分界线;28.断层。图6 勘查区降扎幅钾含量等值线图Fig.6 Contour map of potassium content in Jiangzh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为了进一步验证勘查区圈定的成矿有利段各类放射性异常片(带)的可靠性,查证异常向深部的延伸情况并评价深部找矿潜力,重点在勘查区占哇图幅内位于白依背斜北翼的中长沟占—哇塔尔有利成矿段开展了1∶2 000氡气剖面测量工作。区内氡气异常点、异常晕较为集中,查证的三个成矿有利地段,即中长沟—天赞沟西地段、占哇垭口南地段和则龙南地段,其氡浓度异常与勘查区伽玛能谱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性较好,异常点主要分布于区内主成矿地质体塔尔组上段(S1t2)、羊肠沟组上段(S1y2)的含碳硅质灰岩和硅质岩中,且多分布于层间断裂接触带附近,较好地反映了深部铀矿化信息。
在勘查区范围内共发现了64个伽玛能谱异常点、带,其中铀性异常点47个,铀性异常带13处,钍性异常4个。所发现的异常多集中赋存于勘查区中部白依背斜南北两翼的主成矿地质体下志留统拉垅组上段(S1l2)、塔尔组上段(S1t2)和羊肠沟组上段(S1y2)的含碳硅质岩、灰岩和寒武系太阳顶组(∈t1)上、中、下段的含碳硅质岩和硅质板岩中,异常多分布于各成矿地质体内层间走向断裂或近东西向走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结点附近,异常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较明显。所发现的钍性异常均分布于勘查区降扎幅北西侧的石英二长岩中,主要受岩性控制。
通过对伽玛能谱异常的分析,结合勘查区地层岩性、建造构造等特征,并结合样品分析和若尔盖铀矿田成矿规律,在勘查区范围内初步确定了14处伽玛能谱异常区,其中在勘查区降扎图幅内划分了铀异常区4片,钍异常区1片,异常带规模一般,走向长100~300 m,厚一般40~50 m,其铀含量一般为33. 2×10-6~67.7×10-6,最高值为102.9×10-6。钍异常区位于该图幅的北西侧的降扎岩体中,异常主要赋存于石英二长岩中,异常沿走向长约1.5 km,厚约1.2 km,钍含量最大值为67.0×10-6(图7);在占哇图幅内划分了铀异常区9片,异常带规模较大且集中,走向长大度>100 m,厚度一般为50~200 m,其铀含量一般为39.9×10-6~118.6×10-6,最高值为320.9×10-6(图8)。区内所圈定的能谱异常区的走向与地层走向总体一致,且所发现的异常均集中赋存于近东西、北东向的断层附近,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明显。
1.热当坝群上段;2.热当坝群下段;3.光盖山组上段;4.光盖山组未分组;5.郭家山组;6.马热松多组;7.扎里山组;8.二叠系上统;9.二叠系下统;10.热让沟组;11.山神滩组;12.尕海组;13.岷河组;14.当额组;15.扎西郎组;16.普通沟组上段;17.普通沟组下段;18.卓乌阔组;19.马尔组;20.下地组;21.拉拢组上段;22.拉拢组下段;23.塔尔组上段;24.太阳顶组下段;25.赛伊阔组;26.石英二长岩;27.地层分界线;28.断层;29.伽玛能谱异常区及编号;30.伽玛能谱异常点(带)及编号。图7 勘查区降扎幅伽玛能谱异常区划分图Fig.7 Demarcation plan of gamma-ray spectrometry anomaly areas in Jiangzh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第四系;2.热当坝群组;3.甲秀组;4.光盖山组;5.马热松多组;6.扎里山组;7.热让沟组;8.尕海组;9.岷河组;10.洛阳组;11.陡石山组;12.擦阔合组;13.扎尕那组;14.下吾那组;15.鲁热组;16.当多组;17.尕拉组上段;18.尕拉组下段;19.普通沟组上段;20.普通沟组下段;21.卓乌阔组;22.马尔组;23.下地组;24.拉垅组上段;25.拉垅组下段;26.塔尔组上段;27.塔尔组下段;28.羊肠沟组上段;29.羊肠沟组下段;30.苏里木塘组;31.太阳顶组上段;32.太阳顶组中段;33.太阳顶组下段;34.相龙卡组上段;35.相龙卡组下段;36.赛伊阔组;37.加里东期辉绿岩;38.地层分界线;39.断层;40.伽玛能谱异常区及编号;41.伽玛能谱异常点(带)及编号。图8 勘查区占哇幅伽玛能谱异常区划分图Fig.8 Demarcation plan of gamma-ray spectrometry anomaly areas in Zhanw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综合勘查区占哇幅内的中长沟—天赞沟西、占哇垭口南和则龙南3个有利成矿地段的氡气测量成果,并结合所发现的氡浓度异常点岩性、构造及分布规律,在区内共划分14条氡浓度异常带,各异常带的主要特征见表6。
表6 氡浓度异常带特征表Table 6 Characteristic table of radon concentration anomalies
3.2.1 中长沟—天赞沟西地段
该地段共划分出6条氡浓度异常带(图9)。异常带YCRn--1位于测线YRn1与YRn2之间,宽约30 m,长约200 m,最大氡浓度902.0 Bq/L,分布于塔尔组上段(S1t2)呈透镜状产出的硅质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2位于测线YRn4与YRn11之间,宽约30~100 m,长约1 600 m,最大氡浓度657.2 Bq/L,分布于塔尔组上段(S1t2)硅质灰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3位于测线YRn11与YRn12之间,宽约20 m,长约300 m,最大氡浓度465.1 Bq/L,分布于塔尔组上段(S1t2)灰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4位于测线YRn6与YRn12之间,宽约30 m,长约1 400 m,最大氡浓度1 122.6 Bq/L,分布于塔尔组上段(S1t2)灰岩和硅质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5位于测线YRn6与YRn13之间,宽约30 m,长约1 600 m,最大氡浓度883.8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灰岩和硅质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6位于测线YRn4与YRn7之间,宽约40 m,长约800 m,最大氡浓度921.1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灰岩和硅质岩建造内。异常带YCRn--1、YCRn--2、YCRn--6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所有异常带均由赋存在塔尔组上段(S1t2)和羊肠沟组上段(S1y2)的硅质岩、硅质灰岩内的深部铀矿化引起,异常带走向与矿化地质体走向基本一致,氡浓度异常带与伽玛能谱铀异常晕套合性较好,验证了铀异常点YC5、YC9、YC10和YC26的可靠性。
1.拉垅组下段;2.塔尔组上段;3.塔尔组下段;4.羊肠沟组上段;5.羊肠沟组下段;6.板岩;7.硅质岩;8.灰岩;9.砂岩;10.伽玛能谱铀异常点;11.氡浓度曲线;12.岩性分界线;13.地层分界线;14.断层;15.氡浓度异常带。图9 中长沟—天赞沟西地段氡浓度平剖图Fig.9 Plan profile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western Zhongchanggou--Tianzangou area
1.塔尔组上段;2.塔尔组下段;3.羊肠沟组上段;4.羊肠沟组下段;5.苏里木塘组;6.灰岩;7.硅质岩;8.辉绿岩;9.地层分界线;10.断层;11.岩性分界线;12.氡浓度平面剖面图;13.氡浓度异常带。图10 占哇垭口南地段氡浓度平剖图Fig.10 Plan profile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southern Zhanwa--Yakou area
3.2.2 占哇垭口南地段
该地段共划分出6条氡浓度异常带(图10)。异常带YCRn--7位于测线YRn14与YRn17之间,宽约30 m,长约400 m,最大氡浓度511.2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硅质岩透镜体内;异常带YCRn--8位于测线YRn14与YRn17之间,宽约30~60 m,由西向东逐渐变宽,长约400 m,最大氡浓度677.5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硅质岩透镜体内;异常带YCRn--9位于测线YRn14与YRn17之间,宽约70 m,长约400 m,最大氡浓度1 342.5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硅质岩、灰岩组合体内;异常带YCRn--10位于测线YRn14与YRn17之间,宽约30 m,长约200 m,最大氡浓度601.1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灰岩内;异常带YCRn--11位于测线YRn15与YRn17之间,宽约30 m,长约300 m,最大氡浓度345.3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灰岩内;异常带YCRn--12位于测线YRn18与YRn20之间,宽约30 m,长约300 m,最大氡浓度489.1 Bq/L,分布于羊肠沟组上段(S1y2)硅质岩。异常带YCRn--8、YCRn--9、YCRn--11和YCRn--12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所有异常带走向与矿化地质体走向基本一致,氡浓度异常带与伽玛能谱铀异常晕套合性较好,验证了铀异常点YC30、YC31、YC32和YC33的可靠性。
3.2.3 则龙南地段
该地段共划分出2条氡浓度异常带(图11)。异常带YCRn--13位于测线YRn21与YRn26之间,宽约30 m,长约600 m,最大氡浓度567.4 Bq/L,受控于太阳顶组上段硅质岩,受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验证了铀异常点YC20;异常带YCRn--14位于测线YRn21与YRn26之间,宽约30 m,长约600 m,最大氡浓度421.2 Bq/L,受控于太阳顶组上段硅质岩,验证了铀异常点YC19。
以上3处有利成矿段内所划分的氡浓度异常带的延伸方向与岩层走向均相一致,异常峰值基本分布于区内主要成矿地质体下志留统羊肠沟组上段(S1y2)、塔尔组上段(S1t2)和寒武系太阳顶组(∈t)的含碳质灰岩与硅质岩建造中,异常带上的主峰与次峰均沿地层走向呈线性展布,和铀异常晕套合性较好,异常带多分布于地层或岩性接触面附近及断裂接触带或层间近东西向走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夹持部位,氡气浓度值往往在断裂构造附近明显升高。
1.太阳顶组下段;2.苏里木塘组;3.相龙卡组上段;4.硅质岩;5.角度不整合界线;6.断层;7.氡浓度平面剖面;8.伽玛能谱铀异常;9.氡浓度异常带。图11 则龙南地段氡浓度平剖图Fig.11 Plan profile of radon concentration in southern Zelong area
结合以往矿产勘查成果,勘查区内异常评选主要依据:①异常与区内主要含铀层套合较好;②异常分布集中,矿化明显;③各种放射性异常吻合程度高;④以往工作发现有较好的铀矿化显示[16--17]。
勘查区内所发现的各类放射性异常点、带多集中分布于勘查区中部白依背斜两翼的主要成矿质体下志留统与寒武系太阳顶组的沉积的硅质岩、灰岩与板岩建造中,且多集中分布于含矿地质体内的层间断裂附近或岩性界面附近,异常受岩性及构造控制较明显。通过区内开展的伽玛总量测量成果与伽玛能谱测量成果综合对比分析,可知所发现的异常吻合程度高。通过利用氡气剖面测量在区内亦发多个氡气异常点并圈定了氡气异常带,所发现的氡气异常亦多集中分布于区内主要成矿体中,且氡气异常多为矿致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深部铀矿化信息。综合区内所发现的各类放射性异常点、带的分布特征优选并预测了成矿远景区,在区内共圈定的4处成矿远景区,分别为勘查区占哇图幅内的向阳沟—占哇罗军沟I级成矿远景区、温泉沟—则龙南II级成矿远景区、则龙北找矿Ⅲ级成矿远景区(图12)及降扎图幅内的上石峡—白依沟Ⅲ级成矿远景区(图13)。
1.第四系;2.热当坝群组;3.甲秀组;4.光盖山组;5.马热松多组;6.扎里山组;7.热让沟组;8.尕海组;9.岷河组;10.洛阳组;11.陡石山组;12.擦阔合组;13.扎尕那组;14.下吾那组;15.统鲁热组;16.当多组;17.尕拉组上段;18.尕拉组下段;19.普通沟组上段;20.普通沟组下段;21.卓乌阔组;22.统马尔组;23.下地组;24.拉垅组上段;25.拉垅组下段;26.塔尔组上段;27.塔尔组下段;28.羊肠沟组上段;29.羊肠沟组下段;30.苏里木塘组;31.太阳顶组上段;32.太阳顶组中段;33.太阳顶组下段;34.相龙卡组上段;35.相龙卡组下段;36.赛伊阔组;37.加里东期辉绿岩;38.地层分界线;39.断层;40.伽玛能谱异常点(带)及编号;41.伽玛能谱异常片及编号;42.成矿远景区范围。图12 勘查区占哇幅内圈定的成矿远景区示意图Fig.12 Schematic of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 in Zhanw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1.第四系;2.热当坝群组上段;3.热当坝群组下段;4.光盖山组上亚段;5.光盖山组段;6.郭家山组;8.马热松多组;9.扎里山组;10.巴烈卜组;11.热让沟组;12.山神滩组;13.尕海组;14.岷河组;15.当额组;16.扎西朗组;17.普通沟组上段;18.卓乌阔组上段;19.卓乌阔组下段;20.马尔组;21.下地组;22.拉垅组上段;23.拉垅组下段;24.塔尔组上段;25.太阳顶组下段;26.赛伊阔组;27.石英二长岩;28.地层分界线;29.断层;30.伽玛能谱异常点(带)及编号;31.伽玛能谱异常片及编号;32.成矿远景区范围。图13 勘查区降扎幅内圈定的成矿远景区示意图Fig.13 Schematic of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 in Jiangzha of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向阳沟—占哇罗军沟Ⅰ级成矿远景区具备极有利的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地表有很好的物探异常显示,且各类物探异常吻合程度高,具备良好的铀矿成矿潜力及找矿远景,可作为勘查区下一步重点勘查地段。
温泉沟—则龙南Ⅱ级成矿远景区具有较好的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地表发现的放射性物探异常规模大,放射性强度高,吻合性较好,具备较好的铀矿成矿潜力及找矿远景,可作为勘查区铀资源量外围扩大的主要成矿远景区。
则龙北Ⅲ级成矿远景区具备较好的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地表有物探异常显示,但异常规模较小,强度较低,区内矿化现象不明显,找矿标志一般,下步区内可安排适量的验证调查工作,初步了解该区主成矿地质体深部含铀性并评价潜力。
上石峡—白依沟Ⅲ级成矿远景区具备一定的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区内地表有物探异常显示,但异常规模较小,强度较低,且异常类型较单一,区内矿化现象不明显,下步区内可安排适量的验证调查工作,初步了解该区主成矿地质体深部含铀性并评价潜力。
(1)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若尔盖铀矿整装勘查区铀矿找矿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
(2)勘查区所发现的放射性异常多集中赋存于白依背斜南北两翼出露的下志留统塔尔组上段(S1t2)、羊肠沟组上段(S1y2)及寒武系太阳顶组(∈t)的含碳硅质岩与硅质灰岩中,少部分赋存于硅质板岩中,异常往往定位于成矿地质体层间走向断裂或岩性界面附近,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较明显。
(3)勘查区下志留统塔尔组上段(S1t2)和羊肠沟组上段(S1y2)为主要含铀层位,下志留统拉垅组上段(S1l2)和寒武系太阳顶组(∈t)为区内的次要含铀层位,局部板岩建造中有铀矿化或铀异常。
(4)勘查区内新划分了4个成矿远景区,分别为向阳沟—占哇罗军沟I级成矿远景区、温泉沟—则龙南II级成矿远景区、则龙北找矿Ⅲ级远景区及上石峡—白依沟Ⅲ级成矿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