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孙云霞*,沈 洪,刘 芳,邹建东,周万辉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 210029;2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 261011)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胆结石是身体胆道系统如胆囊或者胆管内出现结石的病症。胆石症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结石病发的主要位置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这些位置由于结石诱发感染,出现急性炎症。临床表现特点是腹痛,反复出现,位置可能在右上腹,且病发时无食欲,消化系统受影响而引发便秘等不良反应[1-2]。中医研究报告提示[3],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是该疾病最主要的临床证型。本研究通过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观察并记录218例胆石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身体特征变化,分析琥珀消石颗粒治疗胆石症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从6家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取218例于2014年10月20日~2016年11月20日接受治疗的胆石症患者。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和监督实施。
本研究以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随机获得试验组和对照组,将218个号码,从001~218进行分配。采用双盲法设计,第一级为各病例号对应的组别(A组和B组),第二级为两组对应的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随机编码表由组长单位建立,两级盲底分别单独密封,各一式两份,分别存放于组长单位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和申办者。试验用药由申办者生产、包装、提供。
1.2.1西医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4]:① 胆囊结石:患者腹部有出现疼痛的发病史,发病位置为上腹或右上腹,食用油腻食物会增加疼痛。胆石症在未出现梗阻或继发性感染时,患者的症状不明显,隐约出现上腹疼痛、胀气。当发生胆囊管梗阻时,阵痛持续明显,伴有呕吐、发热或黄疸体征。查体:疼痛部位为右上腹,出现腹肌阵发性疼痛,墨菲征阳性,胆囊可偶尔摸到肿胀变大。②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区、胸部下区位阵痛性,可延续到肩背,上腹阵痛,急性症状,寒战发热,阵痛不断,黄疸明显,肝区按压疼痛。查体:上腹阵痛,寒战发热,肝脏部位肿大。③ 胆总管结石:病症慢性期的特点不明显,仅出现轻微的腹部疼痛,饮食方面出现轻微消化问题。急性期则出现明显的上腹绞痛,肩背阵痛,发热或黄疸明显,右上腹出现肿胀的触摸感。伴有呕吐、尿黄,大便颜色泛土色。查体:腹部上方出现疼痛,按压阵痛可发现肿大,肝部位出现肿大。④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腹部出现胀痛,特别是右上腹,肩胛区域伴有隐痛,进食油腻食物加剧恶心、呕吐症状,腹胀或间歇性的疼痛,轻按上腹出现轻度疼痛,没有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可增高。
X线检查:腹部平片,有结石显影。
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管扩张及结石数量、大小等。
CT、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显示结石大小、数量及胆管扩张程度。
1.2.2中医辨证标准
肝胆湿热、气血瘀滞证:腹部出现阵痛,位置为右上,可延续到肩胛,因情志变动恶化,食欲不佳,或有纳差、腹胀、呕吐等,可见恶寒或发热。舌稍红苔腻,脉弦紧[4]。
1.3.1纳入标准
①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者。② 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证实胆囊内确实有结石者。③ 年龄18~80岁者。④ 发病1周内未接受胆石症的中西药物治疗者。⑤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排除标准
①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萎缩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胆绞痛者;胆囊摘除术后胆总管结石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者。② 经检查证实胆囊结石>0.8 cm,出现器质性病变,如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等,这些病症诱发病变后狭窄者。③ 体温≥37.5 ℃,白细胞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80%,TBil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者。④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 严重原发性器官组织疾病、心肺功能缺失、病重肿瘤或艾滋病、肾功能异常者。⑥ 身体存在缺陷者,如盲人、聋哑人以及有智力问题、精神问题者。⑦ 酗酒、药物过量使用者。⑧ 有减少入组可能性或产生其他病变者,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的,会导致随访中断,不易完整观察者。⑨ 药物或食物过敏者。⑩ 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
在常规治疗(低脂、低蛋白饮食,忌酒、忌饱餐)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琥珀消石颗粒安慰剂(由组织方按要求制作提供,批号:041203,规格:15 g/袋)治疗,1袋/次,tid;试验组加用琥珀消石颗粒(由组织方提供,批号:041202,规格:15 g/袋)治疗,1袋/次,tid。4周为一个疗程,每周末复诊1次。连续观察一个疗程。
本研究组织方根据《试验用药包装表及包装规定》进行用药包装,有完整的出品记录和专人复核。
1.5.1排石疗效
胆石症排石疗效B超评定标准[5-6]:① 痊愈:B超检查结石消失。② 显效:B超检查结石排出率≥50%,或最大结石变小50%以上。③ 进步:B超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结石变小。④ 无效:B超检查结石无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
1.5.2中医症状评分
主要症状[3]:腹部出现阵痛,部位右上。次要症状:纳差、嗳气、大便秘结、恶心、口苦、尿黄。右上腹胀满疼痛按发作次数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3、6、9分;按疼痛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纳差、嗳气、大便秘结、恶心、口苦、尿黄按无、有分别记为0分或1分。
1.5.3安全性指标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统计并记录不良事件类型、程度、发生率。
试验入组252例,脱落17例,剔除17例,脱落剔除率13.49%。符合PPS 218例、FAS 246例、SS 248例。两组FAS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n=123
试验组总有效率(58.41%)高于对照组(24.76%),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B超检查排石疗效比较 n(%)
治疗后,近1周两组疼痛发作次数、疼痛记分下降值和疼痛消失比较显示,试验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发作次数、疼痛记分下降值和疼痛消失情况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纳差、嗳气、大便秘结、恶心、口苦和尿黄临床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4~表9。
表4 两组患者纳差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表5 两组患者嗳气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表6 两组大便秘结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表7 两组恶心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表8 两组口苦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表9 两组尿黄记分下降值及消失情况
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有少量患者出现理化检查异常,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理化检查出现异常的患者进行个体分析发现,异常结果均略低于或高于正常值范围且无临床意义,并均已排除由试验药物引起的可能。
胆石症属于中医学的“胁痛”“黄疸”“腹痛”“胆胀”等范畴。《灵枢·胀论》记载了该病症,认为胆胀者即为胆石症,出现胁下阵痛或腹胀或口干发苦。《伤寒论》记载了该病症表现症状和治疗药物,认为胆石症胁下触摸硬肿、无法进食、呕吐、脉象沉紧,可给予小柴胡汤治疗。若出现黄疸、小便黄、腹部肿胀者,可“茵陈蒿汤主之”[7]。《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指出[5],胆石症的病发与肝胆和脾脏有关,引发胆石症会与痰、湿、瘀、热因素有关系。结合中医学对胆石症的记载,可以发现胆石症可能与肝胆湿热、气血瘀滞等有关。清除肝胆湿热、气血瘀滞,有助于治疗胆石症[8]。
琥珀消石颗粒由琥珀、赤小豆、当归、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蒲黄、牛膝、郁金组成。其中,琥珀能利小便、通经络、化瘀血、清心肺;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赤小豆配伍具有利胆消除黄疸、通气化湿的功效;当归、蒲黄、牛膝、郁金可促进血液循环、通淋。所有药物配伍实现疏肝利胆、化湿利尿[9-10]。同时,方中蒲黄、郁金还具有止痛的功效,对于胆石症造成的疼痛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琥珀消石颗粒治疗4周后,患者胆囊结石淤积状况得到改善,右上腹疼痛、纳差、嗳气、便秘、恶心、口苦、尿黄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试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未发现琥珀消石颗粒引起不良反应的证据。
综上所述,琥珀消石颗粒可以有效治疗胆石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