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719100)
横山区是陕西省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带,属于风沙干旱地区,深山高岭风沙区人民祖辈靠天吃饭,遇到干旱年头人们苦苦熬累,一年到头温饱问题难以解决。2020 年是我国全面脱贫之年,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横山区区委、区政府、畜牧部门为横山区贫困山村农民设置一款适合当地养殖项目——《陕北白绒山羊短频快实用养殖技术推广》,彻底改变传统养羊模式。横山区委区政府将羊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存矛盾进行调整,引导养全区养殖场、户首先从放牧饲养转变为舍饲养殖,这样既保护林草发展,也解决羊的饲草问题。大力面向全区18 个乡镇推广舍饲的科学饲养模式和管理技术,率先从横山、赵石畔、塔湾、雷龙湾、波罗等养殖数量较大乡镇倡导育林种草、舍饲养羊模式,3 年中将传统的放养方式过渡到全区,实现了山羊舍饲养殖模式,大大提升了羊只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2020 年全区饲养量突破240 万只,是1999 年的5.3 倍,比2010 年增长100 万只左右。
以陕北黑山羊为母本,从辽宁盖县引进优良种公羊为父本,经过近30 年的培育形成绒肉兼用型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育成白山羊新品种的产绒量高、毛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较强。2002 年4 月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被认定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目前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数量推广面较大,是西北地区养羊业的主打产业,陕北白绒山羊先后被引入宁夏、甘肃、山西等地大力发展,提高当地羊的羊绒产量,也是脱贫致富的主打项目。
陕北白绒山羊是杂交育成的混血儿新型山羊品种,毛绒全身白色,身体匀称,活拨好动,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特点。目前全区白绒山羊饲养量占全市饲养量的1/5,成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的主要育成区和主产区。短频快羊产业项目是脱贫攻坚战主攻目标,改变贫困户养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报酬甚微的饲养模式,培训养殖户必须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每只羊羊绒收入大于饲养成本。横山区政府加强良种繁育工程建设,组建联合育种协作机制,狄青原种羊场为18 个乡镇推广良种公母羊,并在赵石畔乡杜羊圈村、水掌村、横山镇马家梁、曹阳弯村和东南部乡镇村组建了10 个陕北白绒山羊核心群,培育绒细度符合高端市场需求的优等绒山羊,加快完善良种羊相关品系系谱,全区发展超细绒陕北白绒山羊养殖,使横山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陕北白绒山羊优质种羊基地。极力推广两年三胎繁殖技术,实施羔羊、育成羊、剪毛、抓绒等日常的全程科学饲养管理。
《陕北白绒山羊短频快项目技术》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采取种草圈养饲喂新技术,退耕还林大力发展草产业,极大丰富了饲草资源,目前全区有草地239 万亩之多,草原站每年要求新增加人工种草23 万多亩,昔日的黄土高坡已成为今日的绿水青山。使横山区沟坡植被茂盛,标准圈舍羊成群,群众养羊积极性大增,既实现了造林种草治沙的目标,又使羊养殖量迅速增长,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效果。在众多牧草饲料作物中选择适宜的品种,结合多年牧草技术推广实践经验,根据其当地土壤、气候、日照、雨水量等条件,粗草以黑麦草、象草、饲用玉米为主;豆科牧草以紫云英、紫花苜蓿为主;叶菜类以菊苣、甜菜为主;菊科、豆科牧草种植面积广,抗寒、耐盐碱、耐旱、病害较少,营养期较长,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耐刈割,利用周期长,气温及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20d 可刈割1 次,年可刈割4~8 次,亩鲜草产量可达0.6~1.2 万,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是陕北白绒山羊补充粗蛋白质摄入的最佳牧草品种。
今年横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羊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推进“四个一” 工程的实施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了陕北白绒山羊的发展。
陕北白绒山羊在日常圈养中首先要保持饲喂槽具干净卫生,饮水新鲜清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还要注意适当的补盐、圈内挂吊食盐块让其自由舔舐,每天补喂1~2 次混合精饲料。羊舍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亮爽,运动场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
做好羊疥癣等寄生虫的防治,成羊或产后母羊在5 月下旬到7 月月上旬进行药浴,驱杀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也可将驱虫药拌入饲料中饲喂,杀死体内外寄生虫和血吸虫,为保证驱虫效果,一周后重复给药一次,春季出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驱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1521” 工程政府一次性支持0.5~1 万元,帮助有养殖积极性的贫困户新建成1 个标准化草棚和圈舍,增加能繁母羊50只,改良饲草地20 亩,年存栏羊子120 只,年突破7 万达10万元以上。
发展羊产业脱贫攻坚战成为横山区贫困村、户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区投入了3800 万元用于贫困村、户的圈舍新建、改造、草场改良、养殖规模扩大等建设。2019 年全区贫困户羊子饲养量由3 年前的1.9 万只增加到10 万只左右,户均达到35 只,110 个贫困村,累计有7000 养殖户受益致富,2000 多贫困户彻底脱贫。
56 岁的曹明山是比较突出的贫困户,自2014 年以来,横山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支持他一万元建设小型羊场、扩大了种植面积,发展为规模养殖户,现在不仅脱了贫,还走上了富裕路。曹明山说:“今年准备将存栏羊子规模扩大到200 只左右,帮助小儿子尽快在县城买房、买车、成家立业。”
横山区羊肉享有味美天下域名,因为横山的牧草丰富,有羊只喜爱吃的香草、艾草、地椒草、菊花类饲草,使羊产品味道鲜美、回味无穷。10 年前横山羊肉产品只在市场的小摊销售,逢年过节临近地区吃过横山羊肉的客户千里迢迢驱车来市场买羊肉、羊下水,区政府鼓励市场羊肉小摊贩成立香草羊肉品牌销售公司,投资扶贫贴息款建起6 家香草羊肉制品有限公司,香草羊肉销售从一家家卖羊肉小摊贩成长为年营业额达千万元,让横山羊肉走上养殖、屠宰、分割加工、熟食加工、公司、市场门店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工、销售一条龙流程。横山区香草羊肉制品有限公司还同研究机构合作,拓宽业务建成全国乃至全球连锁店,打出横山羊肉的知名度,争取尽快实现大卖场。
陕北白绒山羊绒毛的长度、细度、绒毛质量在国际上深有影响,横山羊肉有香飘天下美称。2010 年横山羊肉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山区每年召开一次陕北白绒山羊展销会,促进推广横山羊绒、羊肉、羊下水产品,2018 年横山区申请“陕北横山白绒山羊公用” 品牌注册,实现统一的品牌系列产品包装设计,并在宁夏、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举行横山羊肉产品品鉴会、推介会,极力开拓横山品牌羊肉市场,保障横山羊肉质量品牌。
随着陕北白绒山羊绒毛、羊肉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横山香草羊肉价格比普通羊肉每千克涨价2 元左右,就羊肉单项收入比过去增加近1.7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多了近300 元。脱贫攻坚战“1521” 工程是横山区在脱贫攻坚战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家庭规模养殖模式,实践证实是当前经济效益最好的脱贫致富项目。横山区2019 年羊子饲养量达近205 万只,羊产业产值达近15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约80%,占农业总收入的近45%,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近万元,其中羊产业人均收入达近5000 元,成为我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