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伟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118000)
在我国,养殖业发展一直很稳定,并且养禽场的存在也较多且密集,在养禽场中正在养殖的家禽数量较多,且产品流通渠道非常频繁,对活禽市场的监督难度大,容易发生禽病。对于目前养殖行业来说,普遍对疫病防治工作比较忽视,在扩大生产和外出引种时非常容易患上禽病。但由于现阶段家禽疫病防控基础比较弱,技术没有完善,基层防疫设备比较简陋。在养殖业中一般存在规模化饲养和散养并存,无法对禽病做出完全预防,笔者作为基层单位兽医对禽病的具体防治方法做出分析。
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禽病是比较难以预防且容易发生的,禽病危害性极大,传染率较高,一旦发生会导致家禽大批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由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卫生防疫工作没有跟上,发展速度相对比较滞后[1]。所以,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型禽病,其中腺病毒感染、肉鸡腹水和滑液囊支原体具有代表性。根据研究表明,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禽病种类已超过上百种,其中包含中毒症、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等。
目前养殖业不断扩大发展规模,禽病种类逐渐增加。有很多养殖户因饲养方法不正确而导致疫病无法得到控制,引起大量混合疫病感染[2]。混合疫病发病时通常是两种或以上的疫病同时出现,在我国养殖场内,混合疫病发病率极高,且传染范围非常大,主要的混合疫病有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等。
禽病发病概率比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家禽养殖业目前还是以个体为主,并没有完全产业化,在养殖户之间,管理方式和水平都不同,禽病影响范围比较大,如果发现不及时会导致家禽大范围感染。并且当前养殖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自身收益,在饲养过程中加大饲养密度,加大了禽病患病概率。
在养殖业不断发展中,对家禽疫病的治疗药物也被研发出来,但在这一过程中,疫病病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致病性变异、病原抗原性变异和组织性变异等在变异中比较常见[3]。变异性禽病最难辨认,主要是由于我国家禽品种不同,整体免疫差异较大,导致一些疫病在控制过程中难度加大。
在禽病发生时,基层兽医应针对疫病情况发挥自身防治作用,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或者在未发生时对其进行预防,尽量减少禽病的发生率。
在近期对养殖户禽病的发病调查中得知,由于养殖户希望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加大养殖密度,会导致禽病发病率上升[4]。所以在饲养时,应对家禽饲养密度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家禽品种、类型和饲养阶段来确定饲养密度,对有翅膀的家禽确保其可以煽动和伸展翅膀;肉食鸡要保证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8 只;每种家禽都需要根据品种要求针对性地分配密度,只有合理安排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禽病进行预防,尽可能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5]。
药物是在预防禽病中最为直接和快速的方法,也是养殖户最常用到的一种预防方法。基层兽医应加强禽病预防,定期给家禽注射疫苗,降低疫病发病率。春季是禽病发病率最高的季节,主要原因是由于春季气候干燥,在春季到来之前,基层兽医需要加强对疫苗注射的督促。在进行家禽疫苗接种时,需要根据家禽具体情况制定接种计划,根据不同的流行疫病和不同的禽群进行针对性接种[6]。对一些免疫效果不太好的家禽或已超出免疫期的家禽需要及时补充。在进行疫苗注射时,需要根据家禽品种设置不同剂量,保证每只家禽的接种都科学合理,并且剂量可以达到标准。疫苗注射对家禽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家禽情况对症下药。
对禽病预防上最重要的是加强养殖户防控意识,这就需要基层兽医经常对周围养殖户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养殖户对禽病的了解,增强防控意识。
(1)控制家禽饲料,因为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不太容易发生禽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其环境好,且饲料质量也比较好,从根源上杜绝劣质饲料,为家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食物,提高家禽免疫力,保证其健康。
(2)对养殖场需要定期消毒,养殖户要重视养殖场的环境,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防止细菌病毒的滋生,在选择消毒剂时,要考虑家禽的健康问题,选择对家禽没有危害的消毒剂。
(3)养殖户要注意家禽健康状态,定期为禽病做检测,如果发现禽病需要及时隔离患病家禽,避免病毒传染。
基层兽医需要以防治结合为原则,科学合理的适度用药,在用药方面要选用有认证的药品,并且要选择低毒药品,避免家禽在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7]。同时兽医需要对养殖户进行沟通,禁止养殖户私自用药,尤其是在接种疫苗5d 内,不许使用敏感类药剂和激素类药剂。
综上所述,基层兽医需要对家禽禽病做好预防和治疗,发挥自身的防治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家禽发病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