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生 唐远江 龙庆河 杨莉 杜春林 吴位珩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550005;2,贵州宏宇畜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550005;3,贵州省天柱县农业农村局 556600)
贵州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发展速度较快,尽管起步晚、基础差,但目前已有相当的规模,存栏数已达371.9万头。肉牛存栏30~1000 头的小、中型规模养牛场有3000 余个,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养殖户在肉牛引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仍有不足。为此,提出贵州肉牛适度规模化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牛场应建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空气清新、环境清静、地势平坦、离村镇较远之地,但需考虑电力和交通运输成本。牛场圈舍和运动场地面不能太光滑,以防牛摔伤,圈舍有通风、保温、透光设施,利于排污排水、防热、防潮和防寒。应配备堆肥池、化粪池、牛运动场等基础设施。生活区与养殖圈舍应有适当距离,与外界隔离并封闭饲养,不能与其他家畜、家禽等动物混养。
新进、育肥及出栏前牛群应加强检疫。为防止牛病在本场发生,在购买架子牛和饲料时应避开疫区[1]。新进牛群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产地、胎次、年龄、免疫预防、发病与用药情况等。新购买的牛应与其他正在育肥的肉牛分开,并且进行严格检疫,待确定无疫病时才能进入育肥场,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同时按要求和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牛不同生长阶段定期免疫接种Ⅱ号炭疽芽孢苗(或无毒炭疽芽孢苗)、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口蹄疫O 型灭活苗、魏氏梭菌灭活苗、气肿疽牛出败二联苗。牛出栏时也需检疫,合格后方能出售。
西门达尔、利木赞等杂交牛生长速度较快、产肉性能好、出肉率高,深受当地养殖户喜爱;当地黄牛如关岭牛、水牛有抗病力强、肉质品味佳、养殖成本较低等特点。开展品种改良能使肉牛杂交优势充分体现。利用政府对生态畜牧业政策扶持,积极开展贵州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冷冻精液生产。
根据牛不同生长期合理使用配料。养牛饲料需补充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可以按要求配合添加反刍饲料和牧草。饲料原料主要有干苜蓿、干黄豆、干黑麦草、青贮、精料(玉米)、食盐等。解决草料短缺问题,需种植足够面积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玉米秸秆、皇竹草、甜高粱、燕麦等[2]。为了顺利度过寒冷冬季及饲草青黄不接,牛场应建青贮窖,开展青贮料制作工作。
牛舍应用漂白粉乳剂、新鲜石灰乳、石炭酸氢氧化钠或0.02%杀毒灵(二氯异氰脲酸钠)定期消毒。可1~2 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如威毒沙,以提高消毒效果。每2~3d 清除1 次牛粪,每10d 消毒1 次。粪便及时清理并堆积发酵生物热处理,经添加有益复合微生物菌剂制成有机肥,并在牧草和青绿饲料种植中使用。
寄生虫病不仅可使牛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对牛体造成损伤,还可导致其他病原菌侵入,引起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直接或间接引起牛消瘦甚至死亡。因而,需每季度驱虫一次。或依据查虫结果定期按说明书驱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吡喹酮、硝氯酚、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抗蠕敏)、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地克珠利、三氮脒、磺胺类药等。螨、蜱、虱等体表寄生虫用杀螨净或杀灭灵,每年喷淋2~3 次。为防治寄生虫耐药性发生,可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屠宰前一月禁止使用驱虫药。
对一些危害牛群健康的传染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对发病牛群进行对症治疗[3]。根据不同细菌性传染病及其发病程度可筛选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磺胺等药物进行治疗,重症者选择新型、高效、低毒、无残留的1~2 种抗生素配合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每天早晚肌注或输液1 次,连用3d。大群可筛选使用抗生素和中成药口服治疗,每日1 次,连用5d。可配合黄芪多糖、绿原酸或大蒜素等拌料口服治疗,也可配合穿心莲、蒲公英、黄芪、甘草组方中草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