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畜牧兽医站(合德分站)224300]
从当前部分养猪场爆发的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情况来看,导致猪只患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原因很多,如免疫接种不到位或免疫程序不合理,猪舍消毒不合格及仔猪断脐、断尾、补铁过程操作不当等都会引发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此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整个猪场内的猪只都可能被感染,给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又出现新的特点,使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更加严重[1],这样一来对该病诊断和防治提出新的要求。
患猪瘟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通常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通常体温在40~41℃,还有部分病猪耳朵、四肢末端、腹部及肛门周围会呈现紫色,特别是股内侧、后腿叉上部会出现明显的紫红色出血点[2]。另外,患病猪也会出现便秘症状,到后期病猪也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且体温也会随之下降,这时病猪全身的皮毛都会失去光泽,口鼻处有白色或血色泡沫流出,大概在1~3d内病猪会死亡。
从以往诊疗经验来看,患急性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通常表现出败血症症状,大多数病猪会不治身亡;患慢性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表现出眼睑肿胀、淋巴结肿胀等症状。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全身黏膜、内脏器官等都有明显的出血情况,且病死猪淋巴结大多出现明显肿胀,呈现出暗红色,将其切开发现,病死猪淋巴结的切面处呈现出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纹状;胆囊壁多见水肿严重,肺部、肝脏部位也会出现明显的水肿情况,肾脏部位有少量出血点,回肠盲肠交界处有少量纽扣状溃疡。另外,病死猪的小肠、结肠部位也会出现炎症变化,将关节剖开后可以看到关节液浑浊或黄色胶冻样物[3]。
正确的诊断方式是保证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特别是针对像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这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疾病,诊疗人员更应仔细对病猪发病情况及对病死猪剖检、病理检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具体地,诊疗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病猪进行诊断。
(1)取病死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直接接触片,之后再利用革兰氏染色镜检,这时可以观察到少量、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或单个革兰氏阳性球菌,不过单个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数量较少,大多都是成对存在。
(2)取病死猪的心、肝、肺、肾接种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将其放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h 后观察发现,在平板上见到一种灰白色、半透明的圆形菌落,其表面比较光滑,且伴随溶血现象。将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后制成涂片,然后,镜检观察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菌。
(3)将该细菌单独培养后对其进行鉴定发现,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佳,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几乎不出现生长迹象。
(4)取病料接种到肉汤中,将其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 后观察,可以发现肉汤会出现明显浑浊,并且管底有絮状沉淀出现,将培养物涂片后经过革兰氏染色并对其进行镜检,可以见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且球菌排布呈现出链状。
(5)取病料培养物做生化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菌可以在含淀粉培养基中产生淀粉酶,分解糖类后会出现产酸不产气的情况,同时,该细菌也可发酵菊糖和棉籽糖,可以还原石蕊乳产生酸,且该菌不可发酵MR、甘油、甘露醇、阿拉伯糖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水平不断提升,PCR、RT-PCR 开始被用作猪瘟病毒、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和阳性对照一致则证明该猪场有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情况。之后诊疗人员在根据该猪场流行病学资料、病猪发病情况、实验室诊断结果、剖检变化等来对其进行综合判定。
当养猪场出现疑似患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后,首先将病猪隔离治疗,之后再对整个猪群进行紧急接种,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猪瘟弱毒疫苗来进行紧急接种,在接种时一定要控制好剂量。通常情况下要按照仔猪2 头份、种猪10 头份、保育猪4 头份的剂量来进行紧急接种。与此同时,也要对病猪进行诊断治疗,现阶段我国各大养猪场主要通过注射的方式对患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猪进行治疗,具体应按照链球康0.05ml/kg (其主要成分为复方林可霉素),每日注射2 次,连续注射3d 后病猪的症状会得到明显好转[4]。与此同时,饲养人员要调整出现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猪群饲料,具体按照每千克体重200mg 土霉素碱给猪群拌喂,同时混合加入应激多维227g/250kg 饲料,连用5d。如果在养殖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死猪立即将其进行焚烧深埋处理,然后每隔2d 用浓度为3%的热火碱水对整个猪舍进行消毒,从第3 天开始用金碘威进行消毒,前3d 每天1 次,之后每隔1d1 次,然后再连续3 次,在这个过程中饲养人员也应做好相关舍内通风保暖措施。
合格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确保猪群健康生长的基础,饲养环境直接影响猪群正常生长,饲养人员应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做好猪舍消毒、通风工作,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饲养密度的合理性和饲料的安全也是决定猪群生长的关键,因此,饲养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对饲料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坚决不用劣质、发霉的饲料来喂养猪群。
首先我们应把握疫苗不是越多越好的原则,不同种类的疫苗有不同的作用。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进行注射,确保可以充分发挥出疫苗效果。另外,在疫苗注射时,养猪场工作人员也应结合抗体检测结果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让免疫程序可以更好地适应养殖场的发展,从而有效减少猪群患各种疾病的概率,确保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猪瘟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是养猪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猪场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很多养猪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希望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的方式来降低猪群发生疾病的概率,却不知这种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使很多病原性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给疾病的免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养殖人员应积极转变自己的饲养观念,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从而达到科学预防疫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