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 丁志洁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未成型,意识形态的形成也正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善恶,也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价值更多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刻,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素质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也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形态,而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更加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进行有效融合,降低外来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学生也能逐渐学会辨明是非善恶,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就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生命力,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来增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以及传承者,提升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同时,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改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养成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公平公正的美好品质,让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品格的优秀人才。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纪较小,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识形态,使其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分辨是非善恶,以此来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想,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的熏陶下,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同时也树立起学生健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性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受到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浸染,从而产生所谓的“问题孩子”,而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改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塑造具备个人特色的意识形态,让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道德底线的优质人才。因此,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对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学习和理解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电子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和图片中丰富多彩的画面以及活泼生动的音像来进行教学,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以此来进行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节内容《我们爱整洁》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卫生,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交往中整洁卫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整洁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做好个人卫生,然后在课上播放与不注重个人卫生的危害有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结束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观察,指出对方在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且让学生互相帮助整理个人仪表,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看到不整洁的场景时自己会有什么想法并举手发言,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文明整洁在社交中能够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和心情愉悦。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法理解,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在面对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时,也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学习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节内容《我们的好朋友》的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友谊的含义以及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并且还要让学生学会辨别损友和益友的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且说明和他交朋友的理由,然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真正的友谊的含义,最后得出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自己愿不愿意与课本中的提到的人物交朋友,并说明理由。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到友谊的珍贵与温暖,让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并且理智交友。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此来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在教学时要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综合性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