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伟 王秀芝 (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课程是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长久以来各个服装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观念、教学设计都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模式,在服装领域为学生的发展设计了广阔的计划方案空间。当前服装产业进入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作加工各环节、各层次的实用型、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教学发展演进的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围绕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与高校服装专业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以成果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为主线,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位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高校服装设计课程专业育人能力的提升。
2018 年1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突显三大原则: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其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1]。
OBE 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视学习产出为一项重要的质量准则,它强调“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等核心精神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毕业后达到的水平和特征-Graduate Attributes),构建专业培养体系,展示培养结果反映学生的进步,实现培养目标[2]。
《国标》与OBE 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新,坚持实现教育方式的转换,以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等等,这些教育理念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服装专业结合自身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特色,同样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露教学面前,高校服装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评价效度上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着欠妥的问题,一些问题都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监督,致使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学方案中内容规范的实用性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前瞻性之间的机制关系,致使学生专业素质薄弱,实践能力欠缺、缺乏有效的设计展示平台,设计作品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进而导致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造就扎实的专业设计能力,真正适应于企业发展需要的设计技能[3]。
成果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是面向产业发展突显学生未来以社会责任为取向的文化能力与专业技术实践能力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带入成果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渗透到服装设计课程中,对于明确与深化课程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关键[4]。
按照成果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在教学方法上紧紧环绕促进学生未来学习预期成果的达成度来进行[5],并适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最深层,最本质的心理所求,使学生心理接受程度与对应用实践活动成果效度作为我们服装设计课教学改革的总抓手。如:开展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不受影响的自由发挥创意设计练习,学生小组性学习及问题讨论等方式学生既加深了对相关设计问题的理解又会逐步培养起主体构架对于设计思维方式的个性能力。把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理解。
审视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培育应用型服装设计创新人才。
1 重视确立课程社会性属性的要求
教育的目标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当代以现实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将生态设计教育理念作为服装设计课程灵魂,以树立未来设计师的节能环保思想为责任融入教学具体过程中,作为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内化为课程自身的优良品质,赋予服装设计课程更多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责任,筑牢实现毕业要求有意义的设计形态创造,在解决具体社会相应问题的同时实现课程价值[6]。
2 强化课程内容的设置结构优化
以构建服装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体系,以规范系统与开放互动的观点处理课程体系结构,按照成果产出导向反向设计原则为主线,以学习预期成果→单元知识点→教学方式→成果评价→持续改进的方案设计,精心设计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典型案例,衔接课程内容逐级分解、分层次,突显“四结合”的课程特色(知识+能力,理论+实践+工程+艺术,专业+市场),以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内容设置强化设计性、市场化、创新型课程内容上的比例结构,确保课程教学的可操作性,实施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形成方向,落到实处,保证课程结构的设计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7]。
3 筑牢协同育人的课程培养机制
建立院校与企业针对性、多样化的融合连接,共同参与、交互培养的协同育人新思路,搭建起结合行业需求的设计展示平台不仅可以发觉学习中存在的弱点,而且对于课程自身的授课内容与方式可以进行实时调整和校正。采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连接企业实现院校、企业、大众全方位连接,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产品项目研发规范与标准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实现“课业任务”-“产品研发任务”-“模拟商业运营设计流程”的递进转化,在教学与实训同步进行的过程中,实现设计作品的落地与学生对于运营模式的体验完成实践历练。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性质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与熟悉服装公司发展需要什么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学生将会逐步成长为富有实际经验的从业人员,提前磨炼实战能力。
发挥课程评价积极作用促进持续改进,反向设计与服装设计教学的连接攻坚,实现课程教学系统功能的优化。一方面构建持续改进评价原则。以未来学生设计能力与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逆向设计思维,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动对接服装设计课程培养要求达成服装设计课程质量监控评价原则,实现评价方式转向教学的动态全过程评价。二是重点突出实践能力评价核心作用。在评价方法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重点突出实践能力评价核心作用,逐步形成创新实践教学评价方法[8],如:课堂学习评价,利用课程作业,通过设计案例题,分析课题,系统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学习成果的评价,对于各类服装设计竞赛、有关于服装设计的期刊发表、专利申请;企业研发产品评价,将实践取得的成果评价交给企业进而完成课程评价。三是实现持续反馈机制。围绕毕业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需求,采取定期在校学生调研、毕业生调研、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等活动,全面了解教学情况,积累教学信息和建议,形成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响应和跟踪反馈机制,进而达成分析与评价课程培养方案、课程模式等并以此进行持续调整,实现课程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对人才的满意度。
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规划纲要精神,实现服装设计课程内涵创新式发展,将成果产出导向理念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中,开展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革,以此强化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突出课程实战造就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构建实践效度持续改进实现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培养和造就学生具备宽厚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能够担当未来社会发展责任与应对职业能力挑战的服装设计人才都将会起到一定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