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事件中,应急反应能力及形势判断能力应该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必备能力。医院应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从组织架构、信息对接、流程梳理、诊疗救治、感染防控、后勤保障等应该有迅速的反应能力及流畅的渠道。
在此次事件中,尚不明确传染源及病毒传染力的时候,应该在全院内强制要求标准预防,尤其是非隔离区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执行。这是在早期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此次事件中,后期呈现出社区爆发现象,患者潜伏期较长,起初症状不明显,医务人员容易忽视,在没有标准预防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对发热患者可以扩大初筛范围,对潜伏期患者引起足够重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来,医务人员需要紧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流程、救治及个人防护。培训可以根据梯队进行,优先对重点科室、高风险科室进行培训,随后扩大培训范围至全院。
患者在疫情来临时,往往多出现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尤其是个人防护、居家隔离及咳嗽礼仪等。宣教形势可以是候诊区域多媒体、可以是个人微信推送等。
在疫情发生后,后勤物资保障应响应预案,根据形势判断物资需求量,尽可能多的提前准备物资。在物资供应时,需要及时梳理流程、建立工作小组确保物资供应充足。
氧疗、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
轻症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重症患者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以20 L/min起,氧浓度40%起,根据氧合调整;危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VCV模式,根据监测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
疾病早期使用奥司他韦+炎琥宁,疾病后期加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①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莫西沙星;②头孢曲松他唑巴坦+莫西沙星;③比阿培南+莫西沙星。若患者持续发热不缓解复查血象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明显升高时,考虑将莫西沙星更换为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生素时间过长时注意真菌感染,必要时行真菌检测及培养,及时加用抗真菌药物。
重症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体重选择甲强龙40~80 mg,常规3天减量,疗程一般为5天,根据病情及影像学表现酌情延长疗程。
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与血氧饱和度),常规3天复查肺CT及血常规、电解质、降钙素原等相关化验指标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与家属沟通病情。
在医院资源告急,排查病人较多时建议轻、中度疑似病人在家自行治疗和隔离,不去医院排队候诊,以免增加了被传染的机会,从疑似变成真正的病人。确诊病人激增时,对于年轻且无明显基础疾病的轻症患者也可以居家隔离及遵医嘱服药,经常规药物治疗及充分休息后转归及预后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