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文,滕莹雪,亢淑梅,路金林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研究生人才质量的高低与高校研究生培养导师水平的优劣密不可分。对传统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过程来说,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研究生培养实践经验,对比了单一导师制、多导师制及导师团队对于研究生培养的不同,论述了研究生导师团队协同指导研究生的实践,希望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目前对于国内的多数高校而言,基本实行的是单一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形同于研究生的“父或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在校的关系比喻为师生,私下的关系比喻为家人。这种环境首先对于增加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导师有更多的责任心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识,顺利完成学业。
除了单一导师制度,国内不少高校也实行双导师制度,就是一名老师担任主导师,另外一名年轻的老师担任副导师。这样的制度首先对于副导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非常有益处的,这些青年老师在主导师的帮助下,逐渐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为今后成为研究生导师做好铺垫。同时青年导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之间很少有代沟,因此交流起来也更为融洽。
无论是单一导师还是双导师制度下,总有一些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特别多,或者忙于教学、科研或者其他行政工作等。对于研究生培养,只是起到“挂名”的作用,对于研究生平时的管理,一般通过教学秘书,或者同事们的师兄和师姐来进行传帮带,这种现象在国内一些高校很普遍。首先这种模式下的培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造成了隔阂,因为平时学生基本见不到导师,同时因为多数是学生带学生,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直线下降。
结合文献及多年的教学、培养实践,笔者所在的团队一直在实施研究生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经过梳理,分成了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要有一群志同道合,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师群体,群体成立的目标可以是基于研究课题,也可以是结合专业所学,对于高校而言,校内建立强强互选协作指导的导师团队;对于企业导师而言,可以与高校导师之间建立校企协作指导团队。
文献查询对于研究生论文题目选题、实验开展、论文写作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可以发挥专业互补、研究方向互补的优点,结合一定的查询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方法,针对本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联合协作企业团队,探究企业问题。
根据研究生个人爱好及资料讨论的深入程度,将研究生分为企业协同指导研究生和校内教师协同指导的科研型研究生。学生均选择在研究领域中知识精深的工程师或老师做长期指导,其他教师作为协同指导。
研究生培养是贯穿于研究生学业的全过程,不仅涉及学业培养,更涉及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团队首先是一个大集体,导师之间是解决科研难题的好队友,同学之间是导师群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导师间的互助可以增加更多资源,学生之间的互助可以体现更多的生活温暖及解决实验上的细节难题。平时综合文献、讨论、实践进行研究工作,期间对遇到的问题也可协作指导老师集体讨论解决。
目前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是以其发表高级别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参加校内或省级评比来评判的。对于企业而言,是以其在校期间通过研究来解决企业的问题为标准。
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否好,是否有利于研究生培养,应有一系列的评价手段来验证,基于前期的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研究生而言,需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活动,通过课程分进行评价,可以获悉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可以在团队内部实行激励机制,对于学有所成的学生进行额外奖励,对于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通过选派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来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英文阅读和写作是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一大基本功。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通过定期的小组讨论、论文分享、文献讲解等活动,可以提升组内研究生的英文水平,并为其进行科研活动提供帮助。
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的特点就是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主要是从事实验研究,来探究科学问题,从而得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作为研究生团队,首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组会,由研究生来介绍自己在一定期间内实验进展、遇到的难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组内的老师和同学根据其反馈的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对于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帮助的。
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其成果的重大体系是论文、专利及获奖等。对于研究生导师团队,首先能够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把关,验证结果的真实性;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其成果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目前不少研究生的选题都是与企业的科研问题是相关的,通过导师团队资源的贡献,可以为研究生可以企业进行衔接提供更多的机会,使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更多的指导,同时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成企业的技术,可以为企业直接带来利润。
研究生是培养人才的高端群体,要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和导师的作用,不断探讨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调动各种资源,为研究生的培养倾心倾力,不断提高研究生的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