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对策

2020-12-16 16:21刘志国尹光惠
云南农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刘志国,尹光惠

(武定县狮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武定 651600 )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兴的林业生产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仅以采伐木材盈利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使得林地的潜力得到大力开发,通过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林地内开展相关的森林经营活动,达到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一般的林下经济,从产业形态来看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经营模式。目前,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不仅为农民增收,也使得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如武定县环州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引进云南康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投入资金8000万元,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84.8 hm2,其中滇重楼13.33 hm2、黄精 33.33 hm2、金铁锁 5.33 hm2、三七 4 hm2、丹参 26.67 hm2、灯盏花 2.13 hm2,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和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因此,不难看出,林下经济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林业产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林下经济包括3种最基本的模式,即农林模式、林畜模式、农林畜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升林地利用率,做到立体经营,林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变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现状,实现以短养长、农林牧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发展现状

武定县境内植物种类既有多样性,又有复杂性,具有低纬、高原山区亚热带气候的特征。武定县的种子植物有173科1774种,主要是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黄杉、翠柏、干香柏,其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是武定县的优势林分,含黄杉、翠柏、三尖杉的林分,则是列为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林分。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有141科、605属1422种,其中壳斗科树木有25种,是武定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树种,如滇青冈、黄毛青冈、滇石栎、光叶石栎、多变石栎、元江栲、高山栲等;同时混交樟科乔木树种大果香樟、云南樟、滇润楠、长毛楠等。在林内还有山茶科的银木荷、厚皮香,木兰科的山玉兰、皮带香,以及蔷薇科、海桐科、铁青树科、杜鹃花科等常绿阔叶树种和胡桃科、榆科、桑科、桦木科等落叶阔叶树种。

近年来,在武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下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产品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初步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多种复合经营模式,改变了以往分散、独自作战、自生自灭的格局,逐步形成了政策引导、财政扶持、产业经营的道路,培育了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同时制定并出台具有较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

截至2019年,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7.23万 hm2,建立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林下经济龙头企业12户,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2个。全县林下经济以野生菌为主,据调查武定县野生食用菌种类主要有鸡枞、松茸、干巴菌、牛肝菌、块菌、香菌、杂菌等,全县11个乡(镇)都有分布。其中干巴菌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 m以上针叶林树种多的地段;块菌主要分布在2300 m以上华山松林下;松茸主要分布在2400 m以上阔叶林及混交林下。由于近年天保工程的实施,逐年造林成效显著,从2006-2018年,武定县野生菌产量逐年增加,全县野生菌加工散户有125户;主要交易市场有14个,市场面积6900 m2。

二、经济发展模式

(一)林下种植

当前,武定县林下种植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林药、森林花卉、森林蔬菜、食用菌、观赏苗木及在林下和林地种植的产品。截至2019年,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66.67 hm2,野生中药材保育1333.33 hm2,森林蔬菜达666.67 hm2,花卉香料333.33 hm2,全年共采集森林蔬菜39 t,其中蕨菜18 t、香椿7 t、臭菜3 t、刺老苞2 t、竹笋9 t。此外,林下种植类产业还包括重楼、石斛等,同时正在开发的一些观赏类森林花卉,如杜鹃花、山茶花、兰花等,以及食用的森林蔬菜,如蕨菜、竹笋、香椿、棠梨花、苦刺花等。全县的林下种植模式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林药、林菌、林花、林菜等全部林下种植产业。

(二)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是一种高效立体的生态经营模式,有放养、圈养等类型,包括了林禽、林畜、林蜂、林虫( 资源昆虫) 等多种养殖模式。在武定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和林下养殖大户5户,其中林下养殖大牲畜超过1万头,林下养羊19.2只,林下养鸡存栏达27.5万羽;林下养蜂3.9万群,蜂蜜产量157 t。林下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林产品加工

武定县目前加工的林产品种类较多,涉及核桃、花椒、茶叶、松脂等一系列的原料。截至2019年,全县林业产业企业21家,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涉及到林产品的加工,产品有竹藤制品、食用类、药材原料、树胶树脂类等加工。

(四)森林旅游等经营模式

随着森林旅游相关设施的配套,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庄园等越来越成为人们闲暇生活旅游点的重要选择,武定县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亮点。围绕休闲观光农业,全县规划了46 个集农业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部分观光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了接待条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武定“一山”(狮子山)“一箐”(九厂香水箐)“一湖”(猫街新村湖)“一址”(万德土司遗址)“一谷”(己衣大裂谷)“一河”(插甸水城河)“一观光区”(白路关坡白药基地观光区)形成网状立体式旅游资源布局。根据独特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乡村森林特色旅游。

三、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力量薄弱,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较新的事物,虽然武定县的部分乡(镇)已有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林下产业发展涉及地区较多,各个地区气候差异大,导致林下经济产业在前期阶段发展较为缓慢。如环州乡,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84.8 hm2,但由于科技水平低下,使得成活率低、效益差;同时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止步不前。此外,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导,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林下经济的龙头企业少,多以自产自销为主。

(二)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化

武定县虽然林下资源种类丰富,但是产业化水平低,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规模小、经营分散、以户为单位。点多规模小,不足以形成规模优势,起不到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群。在同一地区,由于小气候的差别及经营措施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林下产品,品种杂乱,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销售林产品时很难形成一种或几种产品优势。

(三)产品深加工层次低,销售渠道不畅通

林产品加工能力滞后,如林下生产出的菌类或果类,以鲜品或简单烘干后直接出售;林下饲养的禽类以活体出售为主,很少有深加工产品。这样既影响产品的贮存及运输,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整个加工行业缺乏高起点、高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精深加工企业。此外,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坐地等客、被动销售的问题较为突出。林下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形成各管一段、相互分割的状态,不适应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要求。

四、发展建议

(一)政府引导扶持,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制定相对应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加快制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引导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提高林下经济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林业等部门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培训指导、良种繁育、资源保育、高效栽培、病虫防治、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成果转化。积极搭建林农合作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在政府把握好整个宏观路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育一些大型的林下产业,特别是传统的林下产业,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省级品牌。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产业中,企业与农户多种形式合作。

(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分门别类管理

首先,林下经济作物的选择,以及相关的配套管理技术等要做到知根知底。通过严谨的科学试验加以完善并指导生产。如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时要求乔灌层覆盖度在40%~80%。而在种植草珊瑚时,林地土壤则宜呈微酸性和中性为佳。对于板蓝根林下种植,则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壤土的林地。

其次,除掌握好土地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等因素外,还应根据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的生长时期做到随机应变。特别是人工林,要充分利用林木的生长特性,农林牧相互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同时期套种不同的经济作物,如造林初期郁闭较小前,可以采取不同农作物的复合栽培模式,而在林木郁闭度较大,种植比较耐荫的中草药,做到因时制宜;如大刺五加林下种植时,以选择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杂木林和小灌丛 4 种林型为佳。

最后,不断开展相关的林下经济技术研究,探索新方法。如针对新造林地,通过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搭配,选择一些固氮植物,有利于改良土壤,同时有利于提高林下种植作物的产量。如采用优良无性系或组培脱毒苗,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及品质;此外,如施用一些生物菌肥,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通过养殖蜜蜂,帮助林下植物授粉;林下养殖时,适当种植动物喜欢的食用植物,结合人工建造的动物笼舍等,从而改善养殖动物的栖息场所。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科技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强化骨干技术人员和林农知识的培训,提升科技人员发展林下经济的业务水平。包括良种的选择与应用、良种的保存与繁育、病虫害的防治、林产品的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等一系列培训。其培训手段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区,结合制作视频及纸制材料进行发放和宣讲,达到培训的目的。其次,建立现代化技术服务咨询平台,保障信息流通渠道畅通,及时提供最新的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也方便农户将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快得到解答。

(四)大力开展资源保育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推广武定县野生菌保育的技术和措施,对野生菌、野生中药材、野生蔬菜、野生花卉、野生香料等,开展封山保育、生态促繁和人工促繁,实施承包经营、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坚持适度采集、成熟采集和科学采集,减少资源浪费和低价值消耗,提高野生资源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林下资源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到2020年,全县以野生菌、中药材为主的林下资源保育面积达到1.47万 hm2以上,其中野生菌保育1.33万 hm2、中药材1333.33 hm2以上。

(五)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培育

积极引进、扶持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专家站+互联网”等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鼓励各方以林地、资金、技术、产品订单等形式参股,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对贫困地区和发展良好的经营主体,要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支持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做强做大。到2020年,省级龙头企业达3户以上,合作组织达到20户以上。

(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林下产品绿色、生态、安全、营养、保健等多种优势,加快打造“野生菌王国”“楚雄牛肝菌”“南华松茸”“云药之乡”等林下产品品牌。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以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产品创建认定。到2022年,全县建设林下经济有机基地2666.67 hm2、绿色基地6666.67 hm2以上,创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含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云南省名牌产品1个以上,使全县林下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

(七)建设典型示范基地

以武定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武定县康大养殖专业合作社、鑫龙腾飞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武定县白路乡中沟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选择区位优越、交通方便、集中连片的地点,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经济产业典型示范基地,让群众“学有标杆、干有样板”。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说共享发展
拥抱新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