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攀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戌街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675503)
在寒冷的冬季,外界温度和育雏舍内的温差很大,且鸡舍内容积很大,要想将整个鸡舍的温度升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情况下都使用锅炉供暖,加热速度更慢。因为每个散热片最大的承受量仅可以给50m3的鸡舍容积供暖,同时锅炉进水管以80~85℃的水温进入,回水管内的回流温度在75~80℃之间,如果锅炉内水量不足,引起循环发生异常,致使散热片散出来的不是热风而是冷风,且数量较大、时好时坏[1]。如果鸡舍温度上不去,打开阀门排水时发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温度还可以,这就证明锅炉内水量不足,应立即向锅炉内补充水量,促使整个锅炉系统的水能充足循环,使鸡舍内各个地点的暖气片都开始供热,快速提高鸡舍温度[1]。
因为热空气体积较大、比重较小,会在鸡舍屋顶处存在,而鸡群活动区域的空气温度较低,不仅造成鸡舍上下温度差异较大,且如果从上面排风还会浪费能源和热量。为了保证鸡舍温度均衡,可以通过有效的通风来解决温差较大这个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散热片排出风的走向来缩小鸡舍上下的温差,建议将散热片排风的走向改为向下吹风,让热空气直接落向养殖区域,促使鸡舍升温均衡[2]。
在空舍后期、准备育雏前,为了确保彻底杀灭鸡舍内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除了进行必要的清洗消毒外,必须进行熏蒸消毒,冬季外界温度较低,如果不进行鸡舍预温直接开始熏蒸消毒,肯定会影响熏蒸消毒的效果,因为低温条件下甲醛蒸发的浓度达不到消毒要求,降低熏蒸消毒的效果,给鸡群健康生长带来危害。另外,熏蒸消毒后如果鸡舍温度较低,甲醛挥发和排放不彻底,雏鸡入舍后鸡舍温度升高,残留的甲醛会快速挥发出来,但这时鸡舍需要保温,不能进行彻底通风,高浓度的甲醛气体不仅会引起雏鸡发生流泪甚至呼吸道疾病,同时还刺激工作人员的呼吸道和眼睛,致使工人嗓子发疼、发炎,给育雏工作增加难度,甚至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3]。
建议在熏蒸消毒前先对鸡舍进行预温,鸡舍温度达到24~28℃,湿度达到50%~60%,有利于甲醛和高锰酸钾的快速反应,促使甲醛气体浓度迅速提升到要求范围。熏蒸消毒后为了加快甲醛挥发,应进一步提高鸡舍温度。通常情况下,鸡舍温度达到35℃以上时甲醛的挥发速度最快,并保持鸡舍的湿度稍微低些,这时打开风机进行彻底通风[3]。如果长时间内不能将舍内存留的甲醛气体排出去,可以向鸡舍内喷洒氨水以中和残留的气体,达到甲醛快速挥发的目的,避免对鸡群和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由于雏鸡出壳后体质较弱、覆盖绒毛较少、保温性能差又没有体温调节能力,所以需要较高的育雏温度,管理者较重视育雏舍的温度,往往忽视湿度的重要性,因为湿度会影响温度。冬季鸡舍温度较低时,如果舍内湿度较高,鸡只感觉到的温度也会高些,根据经验得知,在育雏第二天鸡舍温度仅为29℃,将湿度增加到80%~90%也能满足雏鸡正常生长需要。如果舍内湿度较低,雏鸡会通过呼吸系统向外界排放湿气,这样会带走大量热量,加大低温给雏鸡带来的危害[4]。
可见育雏期间应给鸡群提供合理的湿度,尤其是育雏的第一周更为关键,因为孵化出雏器内的湿度要求为80%,为了减缓雏鸡应激,在运输和入舍时要求湿度均达到70%~80%,这样在入舍前就将舍内湿度提上来更为合理,在育雏前3d保持地面潮湿、湿度不低于65%,育雏第4天后可以降低为60%~65%,第2周后可以维持在50%~60%。避免湿度过低危害雏鸡呼吸道黏膜的发育,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