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甘肃省康乐县农业农村局莲麓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731516)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对于畜禽类产品需求旺盛,牛、羊等养殖业不断发展扩大。养殖户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动向,摸索出一套提升经济收入、高效益的发展模式。以适度规模养殖模式为例,这是目前养殖行业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高的一种,不过这项技术还处在基础阶段,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善。
养殖模式多种多样,适度养殖模式是最为经济高效的一种,但是遇到的问题也是较多,前期成本投入大、人力资源需求较高、同时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尤其是在防疫领域方面,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传统的疫情还有规律可循,现在疫情发展随机性增加、周期性循环、阶段性显著等规律无法掌握,在现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高效防止疫情大规模的出现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疾病的种类非常多,有些可以用现在的科技医疗手段进行控制,有些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病毒体变异,需要研制新的病毒株苗[1]。无论如何,从防治经验来看,牛养殖过程中主要疫情疾病种类分为以下几种。
传染病是目前生物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广、影响效力大、传染源无法锁定等,都让传染病变得难以控制。在牛养殖中多数以口蹄疫和布氏杆菌病为主,养殖规模的扩大,牛传染病也是呈现高发趋势,无论是在西北高原还是平原地区,这两种传染病都非常常见,针对这两种传染病需要及时锁定传染源,切断传播范围,将病牛及时隔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多数情况下,为了加大牛群规模,很多养殖户都开始采用冷冻牛精液人工配种技术,这项技术非常先进、高效。但是在实际生活领域实施这种方法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在人工进行配种过程中,配种操作环境不达标,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消毒,在没有科学指导的前提下,会对牛的生殖器造成损害,如阴道口感染、流脓、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另外,有些养殖户在发现问题时不采取科学方法治理,用 “土方法”乱用药物,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出现,因此人工配种时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出现问题要及时找兽医解决。
在牛养殖过程中,除了以上两种情形外,最容易发生的是寄生虫病,寄生虫又可以细分成多种不同的虫种,如线虫、绦虫、吸虫等。引起寄生虫病发生的原因和养殖规模的密度息息相关,数量超过养殖规模上限,不仅会导致大规模寄生虫病,还会导致牛群的交叉感染,目前来说,市场上没有可靠的治疗寄生虫的措施,多数都是通过养殖户平时的观察,人工剔除寄生虫。
预防疾病的时候要规范使用饲料,精心挑选饲料种类;牛群要及时接种疫苗,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疫苗接种,建立疫苗档案,档案中写上时间、次数、接种牛群数量,在疫情疾病发生时,根据记录的疫苗档案,选取合理对策。
设立科学的防疫制度,如设置养殖规模,不能让牛群养殖数量超过养殖规模的上限,并且要设立消毒池,购买消毒设备,在人工接种的时候要对周围的环境仔细检查,牛畜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在处理病死牛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服,避免牛群中的疫情传染到人的身上。
消除知识误区,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疾病,不能出现问题只顾用经验解决,要寻求兽医,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锁定病原体,并进行隔离,等待兽医的治疗[2]。
其他防治措施还包括定期更换饲料、定期喷洒消毒液、定量饲养、定期取虫、适当放牧等,都可以运用到平时牛群养殖中。
如上所述,有效防治牛群疫情是推进牛群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牛群出栏率、提高牛产品质量、优化养殖模式,疫情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养殖户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消费者负责。现如今食品问题重于泰山,不能把不健康的食品送到人们的餐桌上,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监管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农业部门要给养殖户们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进一步规避规模养殖发展中疾病的发生,促进牛适度规模养殖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