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春
(云南省南涧县草山饲料站 675700)
南涧县有着40多年的牛改良历史,利用优良冻精品种改良本地黄牛这项技术在云南处于领先,目前南涧县杂交牛占黄牛群的70%以上,2019年南涧县肉牛存栏7.96万头,出栏5.43万头[1]。1977年南涧县开始使用冻精改良技术,先后引入西门塔尔、辛地红等多种牛的冻精,配种数从最初的几百头到2019年的2.37万头。西本高代杂交牛的投入,结合种草、科学养牛等技术,使其具有较高的肉乳兼型经济价值,加速南涧县肉牛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养牛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南涧县肉牛以农户散养为主,留繁殖母牛、售出断奶犊牛和育成肉牛的模式饲养,导致部分优良杂交后代被售出,存在高代能繁母牛存栏相对不足、年龄较大等问题。非规模化养殖场不能使肉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长期以来,南涧县西本高代杂交肉牛大多农户自繁自养,品种质量难以大幅提高,广大农民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南涧县养牛业的发展。
目前,南涧县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以老人、妇女为农务主要劳动力,养牛是其副业,大多数农户对于养好肉牛开发西本高代杂交牛乳肉双用实践应用不足。同时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南涧县较为干旱,出现牧草种植困难、农作物收成不佳、养殖成本增加等多种不利于养殖的问题,已有不少农户放弃肉牛养殖,制约西本高代杂交牛大规模养殖,限制了全县西本高代杂交牛养殖推广。
西本高代杂交牛的推广已有较长时间,南涧县已投入建设30多个中心改良站,2018年开始,肉牛冻精改良工作由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各专业技术合作社技术水平不一,投入资金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农业部门的大力技术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才能让西本高代杂交牛更大规模的推广发展。
开展西本高代杂交牛生长、育肥、产能和经济收益的测定,利用其直观的数据来展示其独特优势,是推广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南涧县肉牛养殖群流动性比较大,且没有专项育肥牛场,大量犊牛外流,加上推广经费的紧缺,使监测很难系统、长期的开展。
传统与现代化的养牛方式存在不小区别,南涧县作为典型的肉牛养殖县,西本高代杂交牛技术推广中以肉用为主,养殖户和技术推广人员对于其乳用生产缺乏管理和实践经验,而且南涧县地处山区,肉乳兼型相关生产技术培训较少,影响西本高代杂交牛养殖推广。
南涧县是大理州典型肉牛养殖县,肉用牛养殖已是当地养殖户的习惯,在推进南涧县养牛业发展中必须坚持肉牛养殖,但与此同时要以提高效益。优化质量、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为目标,西本高代杂交牛乳肉兼型牛的推广必须进一步落实,加快其技术改良,强化技术培训和典型养殖示范,推进南涧县牛养殖业的综合发展,与外来肉牛加工企业和奶产品加工企业交流合作,以 “一牛两用”为导向,实现南涧县肉牛养殖乳肉并重发展,实现养殖户养牛的高效、优质。
2.2.1 科学指导
根据南涧县目前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应强化推广乳肉兼型西本高代杂交牛,根据养殖户具体情况,分层推广并进行技术指导。对于南涧县交通较为便利的区域,强化西本高代杂交牛乳用生产;对偏远农村,在推广西本高代杂交牛肉用价值的同时普及乳用知识,为后期推广奠定思想基础。
2.2.2 建立养殖区示范
推广西本高代杂交牛养殖,需要在现有个体示范户上建立区域性示范,鼓励人工种植牧草,转变传统养牛模式,通过科学的草料、饲料配比喂牛,使西本高代杂交牛养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3 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虽然当前西本高代杂交牛养殖已初具规模,但其兼型价值推广仍旧困难。对此,应加强以上级相关部门交流,为西本高代杂交牛推广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补助力度和养殖技术推广经费投入,解决补助、设备、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2.2.4 做好西本高代杂交牛性能和经济监测
推广西本高代杂交牛,需要具体且客观的数据支持。对此,必须投入专项经费,监测西本高代杂交牛育肥速率、产肉、产奶、综合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数据,在推广中拿出真实的数据和科学的评估,增强其推广的权威性。
2.2.5 落实技术培训
西本高代杂交牛是南涧县较新的品种,其生产观念、技术等都需要加大宣传,对于养殖技术、知识等不仅要落实实践探究,也需要引进一定的专家来对养殖户和推广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培训,同时可以派遣部分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外出实践考察,强化其理论知识,落实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