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德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农业服务中心 735000)
母猪产前产后高烧不退综合征是养猪业生产中的一种常发病症,是消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紊乱或细菌,病毒所致的多种病因造成的一种综合疾病。 母猪死亡率低,但对母猪乳汁质量、乳量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甚至造成母仔发病或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产业[1]。 经多年经验积累,其防治措施主要有3 点。
(1) 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
(2) 改善猪舍环境卫生,在母猪分娩前后猪圈内温度要适宜,光照要充足、空气要流通、地面应清洁干燥,经常消毒。
(3) 药物预防。
因母猪产后热不食综合征没有明确病因,普遍认为是因为猪产后或产前饲喂不当引起消化系统和分泌系统紊乱所致,面临细菌病毒感染引发。
2.2.1 临床症状分析
母猪产后热不食综合征发病多为母猪产前一周或产后3~5d,主要发病是那些青年母猪,体膘健壮的; 发症后,体温一般持续高烧不退,39.5~40.5℃,持续时间长达15d。 利用一般退热退烧剂没有多大疗效,母猪病初期腹下出现红疹,一天只喝少量饮水、不食。 排便次数减少,后期粪便排出如乒乓球大小的坚硬粪球,粪球上覆盖有黏液,母猪喜卧不起,无精神[2]。
2.2.2 病症临床诊断四要点
(1) 一般掌握发病是青壮年母猪或膘情较好的产前产后母猪。
(2) 母猪发高烧持续不退、不食光喝水。
(3) 后期粪便干如小球,坚硬。
(4) 精神沉郁,喜卧不起。
病例 1: 2012 年 5 月 8 日,肃州区金佛寺镇西寨村 2 组李德家,一头母猪发病前来就诊,经检查母猪已经发病3d,用药3d,主要是青霉素和头孢类退烧药,经检查母猪体膘较好、怀孕、临产还有 5d。 体温 40.3℃,猪不食,只喝水。 到第 3 天母猪产下8 只猪仔,体温还是40℃,症状和以前一样。 初步诊断为母猪产前产后综合征,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3]。
黄连 40g,黄檗 30g,黄芩 30g,大黄 80g,石膏 120g,知母 60g,地龙 4g,二龙 4g,连壳 40g,甘草 30g,再加阿司匹林80 片。 连用二服,产后第3 天开始食少量小米粥,再用2剂,第4 天开始进食,最后母仔痊愈。
病例2: 2013 年8 月12 日,肃州区金佛寺镇西寨村三组李德双家猪月前来就诊: 母猪产后第3 天不食,只喝少量水、喜卧、不愿走动; 测体温 40.2℃,心率、呼吸、呼吸音较粗,有便秘现象,疑似母猪产后不食综合征,故用原方进行治疗、调理。 连用2d,母猪逐渐进食至止痊愈。
通过上述病例治疗,本人深感母猪产前产后不食综合征病因复杂,不定性多,在诊治时必须及时准确、给药合理,计量适当。 在治疗时要对症下药,多种措施并举,起到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母猪患上该病死亡率较低,但对幼崽有很大影响,严重者直接会导致幼崽死亡,给养猪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不利于猪肉市场稳定运行。 母猪产前产后不食综合征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在诊治过程中要求相关兽医对病症来源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际情况分析用药,同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中西药结合的优点,继而制定出最恰当的方式。 对症下药,多措并举,帮助母猪尽早恢复,保证幼崽健康成长,使养猪户经济损失减少,维护猪肉市场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