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勋
(江苏省滨海县家畜改良站 224500)
猪腹泻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在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相当大的困扰。尤其是幼猪和仔猪,由于其免疫力较低,经常发生腹泻情况,容易引起大面积传播,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持猪的健康状态,减少患病。
猪腹泻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的症状多表现为水样腹泻、呕吐、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等,多发于肠道内未形成稳定微生态系统的仔猪和幼猪,猪的年龄越小,其症状越严重。仔猪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侵袭,造成传染性腹泻,仔猪发生严重腹泻情况后很容易导致死亡。
猪的流行性腹泻经常在冬季爆发,冬季猪整个群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受流行病毒的影响,一旦爆发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大大升高,其他疾病也会相继感染。除了仔猪还会对哺乳期母猪产生影响,使其无法继续哺乳,身体僵化,影响成年猪和育肥猪的生长进度,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使免疫功能下降,易受病毒侵袭。
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猪腹泻疾病,气温温差较大时会破坏猪体内肠道的平衡,引起猪腹泻。夏季雨水较多,空气较为潮湿,猪舍若没有做好防雨措施会使猪容易生病,潮湿的猪舍会出现多种细菌大量滋生,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养殖场应注意猪舍建设。建立现代化高标准的专业化猪舍,有别于传统的简易猪舍,现代化猪舍能在冬季和早春保持猪舍内温度,有效御寒,在夏季和秋季能有效避免阳光的猛烈照射,并且能全面防雨,减少猪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猪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
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腹泻不会太严重,多数成年猪能自行痊愈,对年龄较小的仔猪应悉心照顾,适当饲喂少量抗生素和适量益生菌来帮助仔猪稳定肠道系统。
猪到新环境中被吓到或被养殖人员粗暴的驱赶可能会造成猪的应激反应,在仔猪断奶更换饲料时也会发生应激性腹泻[1]。尤其是购买仔猪运回养殖场后,基本上所有仔猪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在猪产生应激反应时表现为不爱吃食饮水、严重腹泻、迅速消瘦等,最后可能导致脱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死亡。
治疗时可以使用养猪专用复合益生菌与红糖混合放入猪饮用水中进行投喂,通过复合酶和益生菌的作用快速改善猪腹泻症状,降低猪腹泻的发生率,同时复合酶制剂能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促使猪产生饥饿感,提高猪的食欲。
猪饲料中营养不足、营养过剩、饲料配方营养不均衡、饲料中营养物质致敏等因素都会造成猪腹泻情况。在饲料营养成分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是导致猪腹泻的普遍原因。饲料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成分失效,引起猪腹泻。
针对猪由于饲料不合理而产生的腹泻情况,一般严重程度不高,不需要喂药可以自行痊愈,但应注意及时更换饲料,将自行配置的饲料改为全价料,请动物营养专家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配制饲料,严格管理饲料的原料品质,严禁饲料加工厂私自篡改配方中营养成分含量。在投喂时采用科学的投喂方法,养殖户应改变传统的饲喂方式,改变过去煮料后湿喂的习惯,使用新型饲养方法分段饲喂,保证投喂的饲料品种、投喂量及投喂时间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养殖场的卫生对猪的健康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疏于管理造成养殖场内卫生状况不良,如养殖场内粪沟处有积水、场地内杂草丛生、用完的药瓶或饲料袋胡乱堆放等,猪舍内粪便没有及时清理、猪舍不通风,空气湿度大、大量使用烧碱来清洗猪栏等。以上情况的发生非常容易引发猪的流行性疾病,而最普遍的疾病为猪的流行性腹泻。养殖场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卫生情况,很容易引起猪生病,进而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因此,为了保持猪的健康状态,应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首先,养猪场需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打扫计划,每天清除猪舍内粪便和脏污,使用专业化设备进行清扫,在清理后及时做好消毒工作,选择对猪无害或影响较小的消毒水进行喷洒。定期对猪舍进行大清理,把猪全部转移,清理猪舍及其周边环境,再用消毒药剂消毒,在消毒剂挥发完全后再将猪迁回。对猪群进行卫生管理,选择温暖的天气用水清洁猪身上的脏污,保证猪的身体卫生。其次,养殖场最好能做到封闭化管理,在人员出入时进行消毒,禁止无关人员参观养殖场,养殖场内可以分区管理,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区域环境卫生负责,减少人员流窜带来致病菌。最后,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做到自繁自养,避免从外面引进仔猪,从外部引进的仔猪大都会发生应激性腹泻,死亡率较高,而且可能携带传染病菌,易对养殖场内健康猪的安全构成威胁。若必须引进,应严格对猪进行病疫检查,检查合格后在养殖场内先隔离饲养,此时应注意引进猪是否发生应激反应,饮食排便是否正常,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引起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原因为病原传染,其中主要有细菌和病毒两种病原,细菌中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病毒包括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细菌性腹泻中最为普遍的是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仔猪腹泻主要包括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低,多发于10~30 日龄的仔猪,患病仔猪排腥臭灰白色浆状粪便。仔猪黄痢多发生在仔猪初生一周以内,起病较急,可致死。发病后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水样粪便,精神萎靡、肛门呈现红色、迅速衰弱、脱水直至死亡。病毒性腹泻能感染各年龄猪,尤其以仔猪发病、死亡率最高,死亡率可达到100%,幼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基本不会死亡。多发于春季,易呈流行事态,主要感染症状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呕吐脱水、排水样腥臭便。
猪患有细菌性腹泻时可以喂服一些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若无好转,可以肌肉注射乳酸环丙沙星等[2]。患有病毒性腹泻的猪首先应补充体液,喂一些生理盐水等,及时补充饮水量,防止脱水死亡,其次,喂猪服用抗生素,最后,饲喂一些鞣酸蛋白酵母粉,修复肠道黏膜,提供有益菌群,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环境,使其肠道功能和代谢系统能尽快恢复。
成猪传染性腹泻原因主要为传染性胃炎,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粪便、体重迅速下降,母猪与患病仔猪接触后会出现反复感染,体温升高、泌乳停止、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对于猪的传染性腹泻可以使用阿托品进行注射治疗,每头猪注射2~4mg,严重病猪可以喂食肠毒清,同时辅以鞣酸蛋白或硝酸铋治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养殖业也在不断向前迈进。养殖过程中仍然会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养殖户应加强日常管理,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使用合理的饲养方式和科学的饲料配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了解猪腹泻的致病原因和相应的防治方法,在猪发生腹泻疾病时及时进行治疗,保证猪的健康生长,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