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伟
(凌源市果蚕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凌源 122500)
葡萄病毒病主要包括扇叶病和卷叶病,识别表征为:感染扇叶病的植株叶片发生扭曲,叶片、叶脉发育异常,主脉不明显,叶片上分布大量的褪绿斑点,严重时可产生黄绿花斑叶,整体上叶片以扇状为主。扇叶病先显现在叶片上,后显现在枝蔓上,使枝蔓呈现出新梢缩短、畸形,枝条生出双头枝;卷叶病的病症显现在葡萄生长末期,叶面出现不平,叶缘向下反卷,呈现出黄化症状或红化症状。
葡萄黑痘病会导致果实味酸,影响果实品质,识别表征为:叶片受害时分布着红褐色或黑色斑点,斑点逐步扩大,直至形成近圆形的大面积病斑,严重时叶肉心出现枯干或穿孔;幼果上出现紫褐色的病斑,中央为红色或灰白色,伴有黑色的小点。病斑面凹凸不平,在潮湿的天气环境下,病斑处会流出粘质物质。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新梢和母枝无明显病状,识别表征为:果实表面出现水浸状的斑点,颜色为淡褐色,斑点逐步扩大至圆形,出现凹陷状的病斑。此时,病斑上伴生大量黑点,即为病菌分生孢子盘;在雨季,病菌分生孢子盘呈现出橘红色;叶柄出现凹陷病斑,颜色为褐色。
白腐病对葡萄果实危害严重,可带来丰产不丰收的后果,识别表征为:越靠近地面的穗轴越易被传染白腐病,发病初期的穗轴呈现出水渍状病斑,颜色为淡褐色,病斑蔓延速度较快,造成果粒软腐,溢出粘液物质;果梗干枯,长出灰色的小斑点;在遇到强风降水天气时,被害果粒极易脱落;在新梢受害初期,会呈现出红褐色病斑,随着受害时间的推移,导致表皮纵裂,呈乱麻状,直至新梢枯死;叶缘位置有轮纹路或病斑,受害严重时会出现组织破裂[1]。
霜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甚至会对翌年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其识别表征为:叶片边缘生出淡黄色斑点,逐步发展成黄褐色不规则病斑,不规则病斑连片形成大病斑;部分叶片生出白色霜霉物质,导致叶片脱落;嫩梢受害后出现凹陷的病斑,若遇到潮湿的天气,也会产生霜霉物质,导致新梢不再生长,甚至会干枯而死;霜霉病还会侵害花序、叶柄等部位,出现黄褐色斑点和霜霉物质;幼果受害后会出现下陷,果实变硬。
2.1.1 做好准备工作。在栽植之前优选抗病能力强的葡萄品种,彻底消毒果园栽植区,杀灭病菌;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避免出现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的问题。
2.1.2 加强栽植管理。立即摘除植株上的病穗、病蕾和病粒;在冬季修剪之后,要及时清除干净残枝,集中烧毁,避免病菌越冬;合理控制枝蔓密度,及时摘除副梢,保证架面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的污染源,及早处理病枝。
2.1.3 提高结果部位。适当提高架面,使结果部位也随之提升,减少因雨水反溅、气体流动将霜霉病、白腐病扩散到枝叶和果穗上的可能性;采用棚架的方式进行栽植,将结果部位尽量提升到80cm以上,减少病害接触机会。
2.1.4 雨季防治。在葡萄出现病害后,可对其他果实进行套袋防护;为预防雨季带来的病菌传播,可在植株两侧铺设地膜。
2.2.1 病毒病的防治。葡萄病毒病的防治以前期脱除苗木携带的病毒为主,采用脱毒技术保证苗木为无毒株。若在葡萄生长期间发现感染了病毒病,则必须及时刨除带病植株,将其集中烧毁。
2.2.2 黑痘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淋洗,缓解病害;在葡萄植株生长过程中,为预防黑痘病可采用5%酰胺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7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间选在新梢长到15cm左右时,并且还要在花前和花后追喷药剂[2]。
2.2.3 白腐病的防治。对于发病严重的园区,可在植株周围撒上福美双、碳酸钙、硫磺粉等药剂,或采用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波尔多液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
2.2.4 炭疽病的防治。采用咪鲜胺乳油、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间选在植株花前、花后和幼果膨大期,在喷药之后,要及摘除病果,有效控制炭疽病传播。
2.2.5 霜霉病的防治。采用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烯酰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唑菌酮水分散粒剂、嘧菌酯悬浮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在喷施之后,若发现叶片仍存留白色霉变层,则要间隔1d之后再次喷药。
葡萄在栽植和生长期间易受多雨天气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增加葡萄病毒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病率,降低葡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葡萄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必须采用有效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重点对主要病害进行防治,降低葡萄病害发生率,促进葡萄种植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