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建
(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南召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11万亩,病虫草害一般年份发生25万亩次,严重年份发生30万亩次以上。年农药用量15t以上,因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造成产量损失2000t以上。因农药使用不当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田块绝收。另外,滥用农药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稻田鱼虾绝迹,青蛙无踪。有益生物的减少使虫害爆发年份增多,造成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生产、生态问题,我们实施了水稻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以期为我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以崔庄、南河店、石门等乡镇为重点,按照项目方案,各乡镇圆满完成任务,共实施3866.67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2.7%,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其中崔庄乡实施0.1万hm2、南河店镇实施866.67hm2、石门乡实施800hm2,白土岗镇实施666.67hm2,四棵树乡实施533.33hm2。经测产,项目区平均产512.2kg/667m2,较全县水稻平均产458.2kg/667m2,增产54.0kg/667m2,增产11.8%。增纯效益216元/667m2,项目区总增纯效益1252.8万元。水稻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区,使用化学除草3866.67hm2,生物源与无公害农药防治0.34万hm2次,鸭稻共育田200hm2都没有使用除草剂,近66.67hm2也没有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虫害,顾然有总体病虫轻发的因素,但与一般农田相比,仍平均减少用药1次以上,同样没有造成减产和损失。较常年减少农药用量50%,减少施药1~2次。由于水稻生产涉及千家万户,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方法接受能力差,每户培养一个技术明白人任务艰巨。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区开展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原则。利用物理手段减少虫源,使用科学技术培育壮苗,增强作物本身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2.1.1 深灌灭虫或冬耕春翻灭虫。在水源充足崔庄,南河店,白土岗临河稻区,推广深水淹田,浅水插秧免耕技术,杀死过冬螟虫,在水利不具备的区域进行深耕翻田,利用天敌杀死越冬代螟虫。
2.1.2 选用抗病品种,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依照品种特性,品种选用合法、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根据我县生产实践和多年来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结果,主要推广了以“深两优5814,两优3905,两优华抗占”等为主导的优质品种,淘汰一批抗性差、易感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在育苗中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培育壮苗,增强水稻抵抗力。
2.1.3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目标产量及水稻需肥规律,优化配方施肥,实行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氮磷钾配合的施肥原则。整地前进行测土化验,根据各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为:按照产500~550kg/667m2目标,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基础上,施纯氮:13~14kg/667m2,纯磷:5~7kg/667m2,纯钾6~8kg/667m2。全生育期氮肥的分配是:底施氮肥的80%,拔节期追氮的20%,其余全部底施。
2.2.1 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与灯光诱杀害虫。5月上旬至6月下旬,在白土岗镇应用性引诱剂扑杀二化螟大螟133.33hm2,田间放置诱捕器诱杀二化螟,大螟越冬带成虫,降低危害。在石门、南河店稻区安装杀虫灯100盏,覆盖面积333.33hm2,利用趋光性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降低田家虫口基数,减轻田间危害。
2.2.2 推广鸭稻共育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在南河店、崔庄,白土岗推广鸭稻共育200hm2,放养鸭子30000余只,水稻返青后田间放鸭,减轻田间杂草,螟虫危害,鸭子在田间取食活动增加田间通透性,减轻纹枯病危害。
6月份田间调查,二化螟田间蛾峰期6月7~10日,6月15日发出病虫情报,要求个乡镇及时防止水稻二化螟,组织机防队统一防治,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mL/667m2进行防治,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发放2.0%阿维菌素100余件给乡镇组织统防统治。项目区统防统治率达到85%以上,7月下旬调查项目区化学防治田块枯心团0.01%以下,基本一次性控制了二化螟危害。性诱及杀虫灯控制区域大部分没有使用化学农药。病株率稍高于全县平均病株率,鸭稻共育区与全县病株率持平。8月中旬预报8月22~25日将有连续降雨,预测稻曲病可能重发,8月20日发布稻曲病预警信息、要求农户根据各自水稻生育期决定是否需要施药,给出药剂防治方案。全年总体病虫偏轻发生,病害中度发生,项目区由于管理科学,用药及时,没有因病虫草害造成实际损失。实现节约生产成本20~30元/667m2;鸭稻共育田在花费较少饲料前提下,养育成鸭超过5万kg,效益60万元以上。
通过推广绿色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辐射带动全县水稻生产的无公害进程,杜绝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水体污染,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形成水稻绿色发展新理念,大幅提升我县水稻生产的综合能力和生产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