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亚敏
(绥化市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绥棱 152200)
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十分必要。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受天气、土壤等外界环境,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作物的健康生长,导致其产量降低,最终使农户的经济效益受损。此外,很多农户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会在其生长的过程中过量的施用化学肥料,起到了反作用,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部分种植户由于缺乏经验,未对田间的杂草、害虫进行及时清理,最终导致病虫害的大量滋生,降低了水稻的产量,最终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1]。
为了使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证,很多农户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过度追求产量,尽管这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会过度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长此以往,会对土壤结构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水稻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水稻进行种植十分必要。在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对控苗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分蘖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时期,种植人员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合理管控,就会导致作物出现过度分蘖的现象,造成对养分的大量消耗。一旦出现这一问题,相关人员需要进行施肥操作,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还会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过度分蘖,还会影响作物的通风状态,导致病虫害滋生,最终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种植人员要及时去除影响稻苗生长的植株,保证环境的优良以及养分的充足供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肥料有不同需求,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要结合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对所施肥料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其更好的生长。由于水稻的种植面积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面积过大的区域,如果延用传统的施肥方式,就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消耗。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肥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肥料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作物质量。可以通过对氮肥进行合理利用的方式,实现对控肥技术的优化。在以往的施肥过程中,由于施肥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大量的浪费现象发生,要实现对控肥技术的优化,种植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第一,为保证基本的养分供应,在种植前期要做到适量施肥。当作物生长至中后期时,种植人员要做好无效分蘖的处理工作,防止其过量吸收养分,造成肥料的浪费且影响作物生长。完成上述工作再进行施肥操作,这样可以在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减少肥料使用量,降低投入成本,保障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会对其质量和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对病虫害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并且要合理运用病害防治理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种植户应做好栽种准备工作,可以通过将使水稻基部节间缩短或延长中上部节间以及加大植株茎粗的方式,使水稻的免疫力得到增强,并提升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保证田间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虫害的滋长,最终达到抗病虫的效果。此外,这种种植方式减少了对化学药剂的使用,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值得被大力推广[2]。
叶龄种植技术在现阶段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提升,还能够减少作物种植投入的成本,进而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证。在运用该技术之前,要先建立叶龄观察点,通过对水稻不同时期的叶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到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并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现对水稻产量的提升。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叶龄的变化情况对种植方式进行不断调整,进而使该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对当地的环境、气候等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实际状况对该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最后,要大力推广田间诊断技术,并对其进行充分运用,实现对水稻的科学观察,防止不良因素影响其健康生长。
水稻的种植工作相对复杂,要使其质量得到充分保证,需要对其种植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和调整。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对水稻的控苗技术、控肥技术、抗病虫技术和叶龄优化技术进行不断优化,使种植户的收益得到保证,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