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小黄姜种植现状、发展对策及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0-12-16 09:18李家仲
新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黄姜全镇生姜

李家仲

(连山县太保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 连山 513232)

1 小黄姜种植发展现状

小黄姜在我县又称黄姜、本地姜,主产区在太保镇,尤其是旺洞村种植生姜品种,在旺洞村已有二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旺洞村主要特色农产品。旺洞村所出产的小黄姜个大肉肥、肉质细嫩、纤维少、色泽金黄、辣味适中、姜味浓郁、品质上佳,在省内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旺洞村所产的小黄姜因其独特的品质历来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每年都供不应求。特别是通过各级政府给予惠农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扩大了当地优势名优特产小黄姜种植。据2019年统计全镇种植小黄姜面积达到113.33hm2,总产量4250t,总产值1700万元,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其中旺洞村种植面积80hm2,总产量3000t,总产值1200万元,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6%,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均收入达700~4000多元,带动农户1100户。不仅提高了种植户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了提高小黄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市场供应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同时,该村初步建立了生姜加工厂,开展生姜深加工,开发姜片、姜粉等系列产品,提高生姜附加值,提高种姜效益,促进了姜农增产增收。因此,在连山发展种植小黄姜。前途是广阔的。

2 目前种植小黄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滥施化肥、农药的现象,造成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2)没有建立具有一定储存规模的冷储仓库,每当市场行情不好的年份及产品销售淡季时,因没有冷库保鲜储藏而导致产品低价贱卖抛售,姜农效益得不到保证。

(3)缺乏产品深加工开发,影响产品附加值提升。由于没有建立生姜加工基地,缺乏小黄姜产品的深加工开发,限制了小黄姜种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这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种植效益和小黄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 种植小黄姜发展对策

3.1 种植小黄姜优势资源条件

3.1.1 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

太保镇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东北部,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16/~120°07/,北纬24°10/~25°52/之间,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全镇土地面积139.1km2,山地面积占87%以上,山多田少,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农业镇。全镇人口约1.3万人,农村人均水田面积533.33m2。

太保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镇海拨300~15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5.4℃,无霜期长,霜期短,平均霜期少于20d,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70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虽然境内雨多,雾多,但光照条件仍然充足,年日照时数1467.9h,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99091.5Cal/cm2。显著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温差达10.5℃,尤其是春秋日夜温差达12℃以上。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栽培生姜,尤其适宜种植高品质的本地小黄姜。

3.2 土地资源条件

全镇山地面积2.53万hm2,25°坡度以下宜果宜姜面积3333.33多hm2,仅旺洞村林地面积达866.67hm2,耕地面积126.4hm2,其中水田115.33hm2,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土壤多属红壤和黄壤土,均为花岗岩、页岩风化而成,土壤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自然土表土层养分含量平均值有机质为3.6%,全氮0.145%;全磷0.061%,全钾1.45%,碱解氮134ppm,速效钾77ppm,速效磷2PPm,pH值在4.7~6.2之间,并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十分适合生姜种植生产,对生产高品质生姜产品具有优势的气候土壤条件。

3.3 交通、水电和通讯条件

交通方面:现在太保镇已建成以县道、乡道为主的交通路网,全镇实现公路网络化,各行政村通有公路,而种植小黄姜面积较大(约80hm2)的旺洞村已实现村道硬底化,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自二广高速公路开通后,由太保至广州路程仅为两个半小时,至清远两个小时,基本融入了珠三角两个半小时经济圈范围。

通讯方面: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镇100%的行政村和98%以上的自然村覆盖了移动通讯网络,至2019年底,全镇移动用户使用率占总人口67%,通讯发达便利。

电力供应方面:全镇用电主网已全部建成,全面优化了电网网络,形成一镇一站的网络格局。配网(农网)改造建设全面完成,解决了农村用电电压不稳定,配变过载和线路过载等问题,保障了全镇商业、工农业和居民用电。

3.4 现有产业基础

太保镇特别是旺洞村,历史上有着久远的生姜种植历史,据记载已有二百多年种姜历史,并已形成了本地优稀生姜品种——旺洞小黄姜,村民家家户户均有种植生姜的习惯,80%以上的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生姜种植,种姜收入占村民全年收入的30%以上,生姜产业已成为旺洞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19年全村300多户农户参与规模化生姜种植,并成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昌国旺洞小黄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姜面积80多hm2,生产生姜3000t,产值1200多万元,全村人均种姜收入4000多元。

3.5 发展对策

(1)加强领导,做好发展种植小黄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成立镇小黄姜种植示范基地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镇村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镇农办及村委会相关人员为成员,专业合作社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组织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2)提高认识,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争取国家惠农重点扶持政策,发展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二是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促进产业经济,实施精准扶贫,带动农户及贫困户种植小黄姜增收,达到脱贫奔康的目的。

(3)小黄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小黄姜种植综合利用加工、销售为主营,带动42户社员和300户周边农户发展小黄姜产业,增加姜农经济收益。

(4)建设无公害生姜标准化种植基地33.33hm2,选用当地优质小黄姜(生姜)品种,采用无公害种植标准化栽培技术,实行“统一组织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回收产品”管理模式,组织合作社社员和当地农户种植,包括基地开垦、种植、生产资料、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和科技推广等,通过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带动全镇小黄姜(生姜)种植走向标准生产,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达到增产增收。

4 小黄姜标准化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小黄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单产和品质,提高种植效益,而制订标准化栽培技术。

4.1 适应范围

小黄姜管理而不耐寒,较耐阴而不耐强光,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小黄姜对土质要求不严格,无论砂土,壤土或粘土均能生长,为喜肥耐肥作物。

4.2 栽培技术

4.2.1 播种季节:小黄姜适宜播种适期为每年的4~5月。

4.2.2 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丰收的重要环节。壮芽能为植株的肥盛生长和根茎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4.2.3 整地、施基肥、播种:选定姜地后,深翻土地25~30cm,使耕作层加厚,播种前细耙1~2遍,并施入大量有机肥,施腐熟圈肥40~50担/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然后将地面整细耙平。

小黄姜采用高畦栽培,畦宽1.3m,畦间30cm,沟深20cm,种3行,株距20~25cm,种5000~6000株/667m2。

4.2.4 中耕除草:姜根茎长于地下,要求土壤疏松通气,应增施土杂肥,深培土。但由于其根系较浅,应不宜深耕,以免伤根或根茎露出地面。

4.2.5 合理浇水:播种半月后浇第一次水,过后23d浇第二次水,然后中耕保墒,促进幼苗旺盛生长;幼苗期应小水勤浇,供水均匀;旺盛期每日浇水一次,收获前23d浇最后一次水,以保证姜收后根茎带些泥土,便于贮藏。另外,暴雨过后注意排水防止内涝。

4.2.6 追肥与培土

发芽期靠种姜贮藏的养分生长,一般不需追肥;幼苗期在苗高约30cm,发生1~2个分枝时追一次小肥促苗壮棵,施尿素12.5~15kg/667m2。在即将进入旺盛期时,施饼肥50~75kg/667m2,加三元复合肥40~50kg/667m2,在地上部基本稳定后,施复合肥20kg/667m2。

姜的根茎生长要求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因此需要随根茎的膨大和姜球的增多逐渐培土,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浇水进行,一般2~3次。

4.2.7 病虫防治

(1)姜瘟:采用三年以上的水旱轮作,最好在新垦地或未种过姜的新地种植;姜种消毒,最好选用无病姜种;及时拨除病株;施药防治。

(2)姜腐烂病:种前按步骤要求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种后发现病株及时拨除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3)姜炭疸病和姜斑点病: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d/次,连续2~3次。

(4)姜螟:叶面喷施敌杀死2000倍液或30%敌敌畏800倍液,隔7~10d喷一次。

(5)小地老虎:除田间诱杀成虫外,在1~3龄幼虫期用灭杀毙800倍液或2.5%溴氧菊脂3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杀。

猜你喜欢
黄姜全镇生姜
龙口市枣林村:小黄姜圆了“金色”致富梦
夏吃生姜益健康
小黄姜开启致富路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文武小生姜德子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