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珍 李春花 康玺文
(门源县仙米林场 青海海北 810399)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予以我们警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理想效果。在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林业资源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林业建设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和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林业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础产业与生态产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我国产业结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发展。但是,长时间以木材资源为需求主体的发展方式,会过度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资源面积不断减少,对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必须进一步扩大林业建设与发展水平,运用先进的造林技术与完善的林业保护措施,提升林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林业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创造更大的效益[1]。
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造林水平,保证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林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林地规划目标与政府政策等方面,合理确定林业用地规模、种植技术和施肥程度等。在建设人工林过程中,应当首选地形较为平坦,有充足水源,土壤肥沃的地区。
造林工作是指在林业资源采伐之后,重新栽植新的树木幼苗。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两大措施:植树造林和播种造林。
植树造林:指在造林时首选优质的树木品种,与当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采用根系发达的幼苗来替代采伐的树木。植树造林可以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在幼苗选择过程中,通常首选原生苗,同时充分考虑当地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对移栽幼苗或者繁殖幼苗进行选取,倘若当地的地理条件非常优越,也可利用野生幼苗开展造林工作。完成造林工作后,认真观察幼苗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状态。造林工作人员还应当根据操作规范,对幼苗科学种植,避免幼苗在栽植过程当中由于运输、移栽、造林等因素影响幼苗生存问题以及降低幼苗成活率。
播种造林:指在土壤当中播撒林木种子进行造林,同时依照造林指南,认真观察苗木生长情况以及病虫害问题。通过实践发现,较大颗粒的种子成活率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选择较大颗粒种子通过播种造林法进行造林。为了提高播种造林效果,应当选择地理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湿润区域进行播种。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对种子妥善处理,保证每粒种子的活性,同时开展浸泡消毒工作,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整地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局部整地与整体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地势平坦区域可以采用整体整地方式,局部整地适用于对部分土壤进行开垦,如水平沟、梯田等地形可以采用局部整地方式。
为了提高造林效果,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当做好造林地的清理工作,将各种杂草、杂物全部清除,有效提高林木发芽率,保证其成活率。所以在造林工作当中必须充分重视清理技术,改善土壤恶劣条件,创造更利于苗木生长的林地环境,同时对林地当中的杂草进行清理,还能达到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持土壤温度的效果,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完成造林工程之后,造林工作人员应当对林木发芽情况以及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当中发现有幼苗在15 d 左右仍然没有发芽,应当将幼苗进行替换,开展补栽、补种工作。为了确保幼苗能够健康生长,加强幼苗抚育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林业造林工作当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造林工作开展之前应当选择生长良好、没有病虫害、根系发达健康的幼苗进行栽植,同时完成造林工作之后及时灌溉,当幼苗生长至30 d 左右,及时清除各类杂草,加强抚育,避免杂草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根据苗木生长期,及时清除各类杂草并开展施肥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为幼苗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促进幼苗健康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3]。
林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林业建设对生态系统保护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虽然林业具有可再生性的特点,但林业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所以必须合理开采林业资源,并加强林业资源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应用,保证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维持生态环境,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4]。
政府部门作为林业资源保护的主体,应当针对林业资源发展实际,构建完善的林业采伐制度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必须针对一些企业或个人违规采伐林业资源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根据其违规开采程度采取罚款或者刑罚手段,来警醒企业与个人,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和减少森林资源消耗,更好地保证林业资源,对林业产业做出合理调整,升级转型,为林业资源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对现有林业资源加强保护的同时,还要扩大林业资源的再种植再培育,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
林业种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林业造林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这就需要在工作实际中,对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技术培训,通过宣传讲座等各种途径提高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更好地开展林业造林工作,提高造林工作水平,推动林业资源的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当前对林业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应当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下,认真落实限额采伐制度,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政府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工作全面做好,对各项开采程序认真审核,确保每个采伐工作人员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在前期充分科学调查测评基础上,对林业资源采伐数量和面积进行合理制定,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采伐行为[5]。
调查发现,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也是引发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重要因素。在林业生态系统当中森林资源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森林资源被破坏,就会打破原来的林业生态系统平衡,特别是发生森林火灾之后,会严重影响林区的动植物,影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森林资源保护,还应当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落实监督检验措施、防护林与隔离带,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蔓延,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定期进行灭火演练,提高其灭火技能,沉着应对森林火灾,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产业升级非常重要,因此林业产业也应当在国家相关要求下进行调整和升级,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4]。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生物防治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防治手段不仅效果良好,而且不会对周围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还能控制和减少病虫害抗药性的发生,保护动物天敌。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更阻碍到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强林业造林工作与森林资源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在实际造林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对优质苗木科学选择,采取更加科学的造林技术,不断提高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在加强林业造林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林业保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实现科学造林和林业资源保护的同步发展,调整升级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系统的可循环利用,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