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的研究进展

2020-12-16 06:10:06唐子鹏张宝龙乔秀亭翟胜利
广东蚕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渔业对策发展

唐子鹏 曲 木 张宝龙 乔秀亭 翟胜利

(1.天津现代晨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1800;2.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4)

1 休闲渔业的内涵

目前,全世界对于休闲渔业的内涵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不同国家的休闲渔业发展特点不同,故而对其内涵的解释也不同。刘政指出,目前比较普遍的理解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利用渔业设备、空间、生产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游客渔业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业发展”[1]。陈学洲指出,休闲渔业是指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渔业活动,是将旅游观光、水族观赏、休闲娱乐、餐饮、健身、科普等与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合理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2]。简言之,休闲渔业是利用渔业及相关产业的资源向游客提供休闲文旅产品或服务的新型渔业。

从休闲渔业的发展形态来看,学者们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产业发展形态不同,刘政提到我国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类:运动形态、体验形态、食鱼形态、游览形态和教育文化形态[1];郝蕾将其分成四类:生产经营形态、饮食服务形态、游览观光形态和科普教育形态[3];王琛等归纳为四类:生产经营型、休闲垂钓型、观光疗养型、展示教育型[4]。诸如以上,虽分类依据有所不同,但包含的内容大致相同。根据所依赖的渔业资源或地域不同,刘旼晖将其分为淡水休闲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5],胡卫华分类为内陆型和海滨型[6]。

2 我国休闲渔业的研究现状

我国于1990年前后开始对休闲渔业进行正式研究,较早的文献是1991年发表的《台湾的休闲渔业》。近10年来,我国学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成果显著,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比较国内外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并总结借鉴意义;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某地区的案例研究;我国休闲渔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的研究。

2.1 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与比较

从全球范围来看,休闲渔业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洲,随后逐渐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时间尚短,但近10年来产值大幅上升,积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特色发展模式。学者们通过研究国外休闲渔业的发展,分析出其成功经验,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和对策。

刘政比较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我国的休闲渔业发展现状[1]。周先标分析了中外休闲渔业的管理方式,指出我国在休闲渔业的科研管理上还有较大差距[7]。李花分析了美国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提出对策[8]。柴寿升等总结了美国和日本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得出我国与之相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9]。商弘阐述了美国休闲渔业的发展过程,提出高等院校是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10]。方海等阐述了世界休闲渔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外针对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11]。方百寿等分析了国外休闲渔业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对我国的启示[12]。赵润朝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休闲渔业发展措施,提出我国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13]。

2.2 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学者对我国休闲渔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展模式、地区案例剖析、转型升级等方面,通过分析金融资金、政策、技术、市场、产品、资源等重要影响因素,提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陈学洲等分析了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与建议[2]。郝蕾分析了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条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3]。平瑛等着眼于探讨休闲渔业供给侧资源,通过构建休闲渔业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几种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14]。董志文等分析了我国休闲渔业的规模特征、地域结构、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15]。

2.3 我国某地区的案例研究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休闲渔业比内陆地区的发展速度快,其中山东、江苏、辽宁三省发展较好,有各自的亮点和优势,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胡卫华研究了深圳开发休闲渔业的优势、意义、问题和对策[6]。柯淑云分析了福建省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条件、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7]。刘兰等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的休闲渔业发展优势[18]。孙向军等阐述了北京市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和现状,提出了五种创新模式[19]。甘江英等研究了南昌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0]。李明杰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11 个省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情况[21]。唐雪梅等研究了广东省休闲渔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22]。李皓青分析了上海市休闲渔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23]。

2.4 我国休闲渔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的研究

在当前,发展“互联网+”产业融合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和网络直播等新颖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迅速流行开来,多种新型文化形态迅速融入大众生活,为我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薛岩等提出了运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休闲渔业发展的建议[16]。李东萍等阐述了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休闲渔业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促进环境安全和产业保障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24]。张婷婷通过分析我国休闲渔业转型升级环境及典型案例,提出依托渔文化,向文化多元化转型升级的建议[25]。

3 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监测报告》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休闲渔业产业规模呈现连年增长的态势,总产值稳步提升,尤其是近5年,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和游客数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果显著,但还存在沿海地区休闲渔业产值远高于内陆、淡水休闲渔业占比较大、产业形态以垂钓和旅游为主等产业失衡的问题。2018年我国休闲渔业总产值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仅为3.25%,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 我国休闲渔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我国休闲渔业蓬勃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各具特色,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规模化和综合化,经济效益显著。但我国发展休闲渔业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完善提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归纳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学者们提出的建议。

4.1 活动组织形式陈旧,产品单一,配套产业落后

某些地区依托当地资源,主打一种产品,关联产品较少,活动每年千篇一律,配套产业发展落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体验需求,长此以往,将逐渐走入下坡路。陈学洲建议加强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大规模,提升品位和品牌力[2]。刘旼晖认为目前我国休闲渔业的活动形式较为简单陈旧,缺乏创新性,应创新活动载体,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开发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特色休闲活动[5]。平瑛等建议开展网络新媒体营销,带给消费者新的体验。建议政府引导标准化建设,对大型设施给予补贴[14]。董志文指出目前我国休闲渔业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特色不突出,导致竞争力较弱[15]。薛岩等认为应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app 服务软件、网络直播、大数据分析等新颖模式,提升休闲渔业服务质量和推广效果[16]。于合丽等建议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手机在线交流软件,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和行业信息网络传播[26]。

4.2 从业者服务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

陈学洲等认为,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以个人或公司开发为主,缺乏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从业者多是从传统渔业转型而来的农民,缺乏管理和营销经验。休闲渔业作为一种综合型产业,需要有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引导,共同提升服务质量[2]。郝蕾认为,从业者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这是阻碍休闲渔业发展的重大因素[3]。刘旼晖认为,目前我国休闲渔业经营以小型个体居多,其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完善,易给体验者留下负面印象。对此,应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和管理,促进产业规范化运行[5]。柴寿升等建议搭建休闲渔业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统筹管理[9]。平瑛等建议设定技能考核及奖励、推荐,提升服务专业度。在完善法律法规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外部经验,制定具体可实施的目标[14]。徐安标指出还存在较多的小型简陋休闲渔船,卫生和安全可靠性较差,对此相关部门应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把好休闲渔业设施的质量安全关[27]。

4.3 产业资金投入不足,地域发展不均

部分地区对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使产业布局规划、资金扶持、招商引资、资源集聚效果等受到影响。郝蕾认为,发展休闲渔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物质基础是根本保障。目前我国休闲渔业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一些优质项目难以实施[3]。目前我国休闲渔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沿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较快,垂钓采摘和旅游观光发展模式占比较大。对此,赵润朝提出应建立起全国休闲渔业信息互联系统,推进休闲渔业高效管理和平衡发展[13]。平瑛等认为应拓宽社会融资渠道,使经营主体及时得到资金支持[14]。

4.4 环境污染,资源退化

部分地区因盲目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白园园指出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捕捞,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28]。孙吉亭指出某些地区对休闲渔业的理解较片面,盲目建设大量的餐饮店,对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其提出应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教育,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并完善相关法规,规范经营行为[29]。

4.5 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休闲渔业作为休闲体验型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面临各种挑战。李东萍等认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增长态势在短期内将受到严重遏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风险与机遇并存,从长远看,若能抓住此次改革的机遇,我国休闲渔业可迎来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对此,我国应制定引导扶持政策,推动复工复产,提升产业保障;研究出台关于休闲渔业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构建健康消费环境;开发渔文化资源,设计特色项目[24]。

5 小结

休闲渔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加渔民收入、挖掘渔业价值等方面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发展和研究休闲渔业的时间尚短,在多个方面还存在短板,但随着近些年的针对性调整,相信我国休闲渔业未来能够迎来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猜你喜欢
渔业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对策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06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中国水产(2017年2期)2017-02-25 07:56:08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