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潇潇
(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增长趋势。临床上通常应用常规超声心电图鉴别诊断患者心肌十分出现缺血症状,但由于常规超声心电图的诊断依据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常规超声心电图难以有效鉴别轻微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极易耽误患者的临床治疗,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引入,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从而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将对我院共计82 位患者展开超声斑点追踪技术的应用,对其室壁运动情况做出观察与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2019 年10 月直至2019 年12 月之间,属于主要的研究所需时间,对于实验患者的选取,人数共计为82 例,均为我院接受相关诊治工作的冠心病患者,依据造影检查结果将全部入选患者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病例共计42 例,其中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均数为64.5±10.6 岁,对于冠脉造影所显示的结果而言,在患者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最少有一处狭窄要大于或等于75%。对照组病例共计40 例,其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均数为56.7±9.4 岁,冠脉造影显示LAD、LCX、RCA 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正常。入选患者中不存在严重的心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形。
予以全部入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选取GE 公司所产的超声诊断仪,规格为Vivid E9 型,对于探头的频率而言,将其设置为3.5MHz,帧频设定为70 ~80 帧/s。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对左室相关参数进行常规测量,同时对左室心尖长轴、四腔、和两腔各切面连续3 个或以上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进行记录并存储。随后进行图像分析:分析软件为二维应变软件程序。
观察、对比左室心尖位心肌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绝对值。
采集本次研究收获的两组患者的数据与信息,并将所有实验数据放入到SPSS21.0 软件,计量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均差(±s)作为表示,通过t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左室心尖位心肌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绝对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临床疾病。现阶段,针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对其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采取超声心动图技术展开鉴别与诊断工作的方式比较众多,但常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指标极易受重复性低、主观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鉴别患者早期心肌功能状态,不适用于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随着医疗水平与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研究将STI 对于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作出了相对的明确与肯定[4-5]。
STI 是一种新型诊断技术,该技术的诊断依据为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不具备角度依赖性。心肌的纤维排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心脏收缩的主要方向为沿长轴方向的纵向收缩,纵向收缩在整个心脏收缩运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Choi 等[6]研究证实,在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中左室纵向应变也能灵敏筛选出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因此,本研究通过STI 观察左室心尖位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以鉴别冠状动脉狭窄时其支配心肌的收缩功能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左室心尖位心肌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绝对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逐渐加重,其支配的心肌峰值纵向应变也逐渐下降。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受损程度逐渐加剧。
综上所述,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在早期、简单、直观而有效的发现患者局部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的情况,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