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第三中学 罗 洋
乡土地理学习迁移主要是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前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包括地理知识的迁移,地理技能、方法及情感态度的迁移等。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答及解决更多地理方面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缺乏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有些学生在课后对于乡土地理教材的阅读次数较少或基本不看。由于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的地理情况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地理现状开展针对性的分析及探究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有些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地理方法迁移能力及情感态度迁移能力较弱,不利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促进乡土地理学习迁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及探究。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本地的河流地貌发育特点等展开相应的调查及分析,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整理,在课堂上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参与乡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更多关于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科之间的迁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及乡土地理学习需求等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强化学生的地理迁移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乡土地理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迁移。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对家乡的人口、产业、城乡差距、文化等人文信息及其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当地人口分布、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区位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等的变化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不同区域内某个特定产业的基本特点进行重点分析,分析乡土迁移发展过程中区域开发、利用的利与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当地人口、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城乡等方面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解释人文地理现象,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探究能力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等。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及改进,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热情,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改善学生乡土地理迁移学习的策略。
3.积极开展乡土地理迁移学习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自己家乡地理迁移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外,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乡土地理方面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每天轮流收集家乡的地理文化,并在午休时间进行播报,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于乡土地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乡土地理迁移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需求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通过实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措施、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及积极开展乡土地理迁移方面的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