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强 (新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关系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因此,学界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总结和概括,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理论深度。大家一直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目前学界有3、4、5、6 共四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的陈占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政课建设分为5 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到“85 方案”形成为拨乱反正阶段、“85 方案”形成到“98 方案”提出是走上正轨阶段、“98 方案”提出到“05 方案”实施是进行调整阶段、从“05 方案”实施到党十八大召开是重大改革阶段、党的十八大之后是新时代的阶段[2];北京师范大学的冯刚将其分为恢复调整(1978-1989)、加强改进(1989-2002)、深化改革时期(2002-2012)、全面创新(2012—)4 个发展阶段[3];江西师范大学的张红红等则以“78 方案”“85 方案”“98 方案”“05 方案”为分界点,将高校思政课建设分为4 个不同的改革发展时期[4]等。
目前学界主要从教材、教学、教师队伍、学科、体制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3、4、5 共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武汉大学的佘双好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出发,将其分为3 个发展阶段,即改革开放开始到“95 方案”为探索阶段、“95 方案”到“05 方案”为全面发展阶段、“05 方案”至今为整体推进阶段[5];中国人民大学的靳诺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编写的角度,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生思政课建设分为4 个发展阶段,即“从自编教材到编写供不同类型院校使用的教材,再到教育部推荐示范教材并评选优秀教材,再到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6];湖南师范大学的邢鹏飞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的演进历程,将其分为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4 个发展阶段[7]等。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分析和总结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当前学界研究的整体水平看,成果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从研究的形式看,呈现出一般性成果突出、专门性成果匮乏的局面;从研究的内容看,仍然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
我们比较倾向于“把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历史进程”,如果“从高校思政课建设主要内容的某个方面来研究其历史进程”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我们认为,比较符合实际的划分方法是以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件、文件为逻辑起点和划分标准。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进程分为五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85 方案”提出和实施,从“98 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到“05 方案”的提出和实施,再到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经历了从拨乱反正中的恢复与重建到首次登上新台阶,从调整、改革与创新到重大改革与飞跃发展,再到进入新时代、开创新局面的历史发展阶段。
目前学界有3、4、5 到多条基本经验不同的研究结论,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大学的顾海良总结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心内容”“以教材建设为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形成思政课程建设的主导力量”等多条基本经验[8];北京师范大学的熊晓琳总结了“关键是把握思政课的在培养人才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核心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保障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3 条基本经验[9];武汉大学的骆郁廷强调探索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并提出着力探索“理论体系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转化”的规律性3 条基本经验[10];安徽师范大学的张正光则提出“汇聚各方力量、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5 条基本经验[11]等。
目前,学界主要从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学科建设、体制建设等方面对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别得出3、4、5 等几种不同的研究结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大学的李梁从教材建设的角度总结了“坚持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工程、领会教材是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认识教材属性及其对教材建设的影响、把握课程与教材之间变动与稳定之间的关系”4 条基本经验[12];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雷生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提纲挈领总结出“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建设为抓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建设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3 条基本经验[13];上海交通大学的刘伟、陈西喜从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出发,强调将党的理论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总结了“教学主管部门倡导与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改革与教学环节和手段、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4 个相结合的基本经验[14]等。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分析和总结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从总体基础理论研究到细分应用方法研究都在逐渐深化,研究领域持续拓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学术著作,但研究的角度和知识点相对宽泛,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在研究内容、方法和视角上有待扩展和创新,特别是研究成果的系统性、规律性、统一性有待加强,这是学界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我们比较倾向于“把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基本经验”,如果“从高校思政课建设主要内容的某个方面来研究其基本经验”难免会犯以点带面的错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和运用当前学界的一切有价值科研成果,结合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敢于对错误思潮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思潮的本质;教学内容服从国家统一规定,统一教材、统一大纲,并结合当地区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完善;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特殊重要地位;深入把握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规律,不断改革创新,建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科学转化机制,善于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更加生活化,推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生活;全面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领导,着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教材、教学、学科和体制建设等工作,不断从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思政课建设理论,使高校思政课建设更加学术化和学科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使高校思政课建设永远能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