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学徒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020-12-15 13:31覃瑶
文存阅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源管理工作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在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中,学生管理是实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绿园班为例,浅析了现代学徒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徒(学徒)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1]。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一、研究背景

2018年,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其“绿园班”由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绿园科技有限公司集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组建而成。学校和企业采取联合培养、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方式,创建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企业版通用教材和专业版教材,制定课程标准,打造校企师资专兼结合队伍,旨在为绿园公司培养出一批契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学徒培育的过程中,教学是主要抓手,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实现良好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经过广泛了解调查之后,结合实际经验,现代学徒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了以下几点。

二、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生源较往年较弱,基础较差

近年来,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国家不断扩大中职院校招生比例,同时通过“单招”模式,积极引导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向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这导致高职院校的“單招”生源比例要远远高于以前。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单招”生源和“普招”生源在知识和能力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培养需要符合企业实际所需,学生在三年学习中,需要同时获取很多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绿园班为例,学生需要对环保、机电、电力等多门学课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基础要求较高。单招学生普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吃力。

(二)学生与学徒身份转换过于频繁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理论学习与岗位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与企业时常保持联系。以绿园班为例,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设置有相关实习,最短为一周,最长可达18周。学生要频繁的从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中进行切换,常常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另外,大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习惯性的更倾向于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频繁的身份转换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逃避心理,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参与度不够,学生归属感不强

高质量的现代学徒制培养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为试点专业提供专兼职教师、建立学生培养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助奖学金、承担学员实习相关费用、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场地等。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考虑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企业实际实力精力不足[1],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参与度不高。最终导致,学生与企业交流并不密切,学校在推动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非常吃力,学生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较弱。

三、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工作建议

(一)构建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制度,强化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针对学生实际知识储量、接受能力和素质基础,建立符合学生整体水平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制度。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生源较弱的专业应多设立基础课程,同时,深化“三教”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标准。以绿园班为例,部分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污水处理的工作,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学生基础较弱,特设置部分高中化学内容作为基础,后接高职基础化学和部分分析化学的内容,最后设置水污染处理和水质监测的课程。

另外,由于国内教育普遍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普遍较差,如创新能力、沟通写作能力、知识获取和重组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应着重进行培养。

(二)以活动强化学生归属感

以绿园班为例,学生活动可分为企业活动和学校活动。学校活动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强化其对行业的认知为目的,绿园班多次联合当地政府和机构,引导学生组织和参与“生态公民大讲堂”活动,通过保护江豚、调查污染源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提升环保意识。企业活动由企业和学校联合举办,如“与绿园员工同上一堂课”、“绿园同行”知识竞赛,旨在促进企业与学生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企业的情况,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加学生的归属感。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针对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高职院校应当起主导作用,将合作企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连接起来,从多个角度对教育进行完善[2]。心理引导应覆盖学生在校全时段,在设置课程时,可增设专业心理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同时,日常教学和企业实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建设,保证师生间良好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刘静慧,关晶.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研究——基于 2004 至 2014年公开文献的数据分析[J].职教论坛,2015(25):21-27.

[2] 梁菊.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5):21-27.

作者简介:

覃瑶(1992-),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环境工程系,中共党员,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环保专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源管理工作院校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