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培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发挥着许多作用。而语文知识的习得不仅限于语文课堂。本文分析了其它语文知识和学习途径。
关键词:语文知识;学习途径
学生的成长始于小学,小学教育给予孩子“学生”的身份,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加快了其生理和心理成熟的步伐。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发挥着许多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增长,更体现在学习中的其他多个方面。那我们的“语文加油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语”,主持社团来助力
开口说话,口头为语!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朗诵, 俗话说“三分文七分读”,从古至今,诵读一直是语文学科的独有特色。朗诵,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堂中,更出现在我们的社团课程里。自从我在校带领了小主持社团后,我更加体会到了语文学科对于主持社团的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想要做一名好的主持人,不仅要形体得当,外貌端正,更重要的是吐词清晰,口才一流,朗读有感情。目前,我国的很多朗诵家、主持人、播音员,就是从早期喜欢朗诵后脱颖而出的尖子。
因此,在开展社团活动时,我先从“绕口令”的练习开始,从单韵母到复韵母再到鼻韵母,然后区别翘舌音和平舌音,这样既复习了基本的拼音知识, 又培养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主持社团”不再只是单纯地朗读文章,所以孩子们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这些看上去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年级语文基础,但是却让更多的孩子练好了主持基本功。
二、“文”,研究课来加油
研究课,也称探究课,它是以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生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门学科。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进行认知时的体会,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平时的写作教学相类似,我们的研究课程更加倾向于自身实践后的观察报告,不仅仅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更需要他们的语言组织整合。可以这样说,每次的研究报告的撰写,其实就是一次小型的习作练笔。学生需要将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汇报。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其实一直贯穿在整个研究课的课程之中,为它提供着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的课程实施,让学生说出来,思考好,写出来,行之为“文”,为我们的语文学科进行了加油和训练。
三、生活语文,社会实践来帮忙
有人认为,小学阶段的社会实践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春游”、“秋游”,是学生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放松的玩耍。其实,语文课堂中的知识就是在这一次次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被学生转化为生活实践。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不仅仅是书中的优美文字、写作手法,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出行之前,如何做好观赏的攻略?这需要用到语文中的阅读、概括知识。在景点迷路了,如何向周围的人求助?这是口语交际的活学活用。看到迷人的风景,如何感慨大自然的神奇?这是语文的有感而发,即兴演讲。等等,种种事件,哪怕小到一句话,都和我们的语文学科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是社会实践的“指南手册”,社会实践,也为生活语文提供了训练途径。它们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还能充分调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自主语文,“学和做”来实现
比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学与做”主题为:《节约用水》。学生需要选择书中出示的两个项目中其一进行调查研究,并且需要将结果用文字或者图表等形式反映出来。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以及思考能力,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其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进行任务布置。此外,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的进行学习的意识,学会从生活中发掘好奇心,并主动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想象,并能够在将自己的感悟落实到写作中,以实现运用和组织语言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创造充足的空间,使得成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相互珍惜,相互团结,增强小组团队的力量[]。
通过“学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多多接触社会,在实际中发现一些现象,进行自己的思考并发表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这对学生后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从“纸上的学习”转移到“实践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真正自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能够快乐成长。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和其他课程的融合,努力實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不仅要用课内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内涵,更要抓住语文的其他形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语文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对策[J]. 张晓军. 小学生(下旬刊).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