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12-15 10:53林志曾惠宇何永秋范才银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经济性状秸秆还田生育期

林志 曾惠宇 何永秋 范才银

摘要    于2019年研究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烟株各主要生育期均较为接近,同一生育期不同处理具体日期最多偏差2 d,最终各处理大田生育期范围为114~116 d;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烟株的株高、叶片数、节距、叶面积、产量、产值增加,其中秸秆还田6 75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最大,分别达到了2 229.0 kg/hm2和60 652.5元/hm2,均显著大于未秸秆还田对照,增幅分别为6.8%和7.7%;中上等烟比例也以秸秆还田6 750 kg/hm2处理最高。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要充分腐熟才能还田,否则可能会发生病毒病。

关键词    烤烟;秸秆还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2-000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土壤活力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1-4]。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富碳物质,秸秆分解释放CO2,形成土壤微生物体、固持或矿化释放无机氮,最终形成土壤有机质[5-7]。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同时,秸秆在烟田腐解过程中,还能促进土壤微粒的团聚,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善通气与水分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改良土壤结构,稻草连续还田3年可使土壤中0.25~1.00 mm微团聚体由18.60%提高到32.28%[8]。秸秆还田也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形成和土壤结构改善[9]。秸秆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等元素和硼、锰、铜、锌、钼等丰富的微量元素,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增强土壤磷的有效性,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10-15]。同时,秸秆还田还能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增强烟株呼吸功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16-17]。但大部分烟农对秸秆还田的作用及应用技术还不甚了解,而且重视不够,部分烟农在农作物收获后将秸秆随意堆放在村边地头,成为污染源,有的烟农甚至随意焚烧秸秆,浪费了肥料资源。本试验研究烟田秸秆还田对烟株生长和烟叶产量的影响,以达到提高烟叶质量、有效利用资源、改良烟田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概况

试验于常宁市三角塘幸福村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较为均匀,规模连片较好,且近3年内没有进行过肥料试验。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2 250 kg/hm2(A)、4 500 kg/hm2(B)、6 750 kg/hm2(C),以无秸秆还田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8 m2,每个小区种烟80株,行株距1.2 m×0.5 m。小区布局基于“方形区组、长形小区”进行安排,以减少试验误差,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至少栽烟2行。

1.3    试验过程

烟苗移栽时,精细选苗,选择个体素质好、生长均匀一致的壮苗,各小区烟苗大小、高矮、强弱一致,每个小区烟苗定植规格(株行距)和苗数以及移栽操作方法完全相同。烟苗随移、随栽,保证全苗,试验区烟田覆盖地膜。严格按照当地习惯施肥方法进行,其他田间管理如施肥、中耕培土、灌溉排水、打顶抹杈、防病治虫等措施每个小区保持一致,避免管理差异带来试验误差。秸秆处理方法:将秸秆切割成8~10 cm的小段,湿润之后,均匀散开放到烟垄上,然后打穴,施用基肥,移栽,盖上地膜,中耕培土之后将秸秆埋入土中,进行沤制。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大田生育期记载。分别记录各小区烟株的移栽期、还苗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打顶期、下部叶成熟期、中部叶成熟期和上部叶成熟期。

1.4.2    农艺性状记载。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烟(挂牌标记),定点定株观察,于移栽后30、50 d和打顶后5 d各观察1次,从中选取5株记载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节距等农艺性状。

1.4.3    病虫害调查。揭膜后,每隔10 d调查每个小区烟株蚜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病毒病、青枯病、黑胫病等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时烟苗素质

于3月27日对烟苗素质进行考查,株高12.6 cm、叶片数12.9片、茎围4.4 cm、5株鲜重17.2 g、5株地上部鲜重14.4 g、5株地下部鲜重2.8 g、5株干重1.2 g、5株地上部干重0.9 g、5株地下部干重0.25 g、单片叶面积18.9 cm2。综合来看,烟苗长势适宜,整齐度好,无病苗、弱苗出现。

2.2    对烟株大田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4个处理播种期、出苗期、成苗期和移栽期均一致,具体为播种期12月16日、出苗期1月10日、成苗期3月20日、移栽期3月23日,各处理苗期天数同为72 d。各处理生育期虽然存在一定差别,但差距不大,不同处理同一生育期最多相差2 d。最终不同处理大田生育期为114~116 d,无明显差异。

2.3    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3.1    株高。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在同一测定日期烟株株高均无显著差异。4月27日,不同处理烟株株高均较低,株高范围为21.12~23.53 cm。4月27日至5月18日,不同处理烟株株高大幅增加,各处理株高范围为92.00~96.89 cm;往后各处理烟株株高仍有少许增加,至采收前不同处理株高大小为处理C>处理B>CK>处理A。

2.3.2    叶片数。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在同一测定日期烟株叶片数均无显著差异。4月13日,不同处理叶片数为6.10~7.20片。与株高变化规律相似,4月27日至5月18日,不同处理叶片数大幅增加,各处理叶片数范围为18.85~19.60片;往后各处理叶数维持此前的数量,至采收前不同处理叶片数大小顺序为处理B>处理C>CK>处理A。

2.3.3    节距。在烟叶采收完毕后,对节距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是在茎杆1/3处,分别向上和向下测量5个节距。从表4可以看出,节距大小顺序依次为处理C>处理B>CK>处理A,采收后处理C节距最大,为5.63 cm;其次为处理B,为5.54 cm;处理A节距最小,为5.19 cm;不同处理节距长度并无明显差异。

2.3.4    茎围。不同处理团棵期和终采期茎围均无显著差异。由表5可知,团棵期,各处理茎围为5.06~5.21 cm,大小顺序为CK>处理A>处理C>处理B;终采期,各处理茎围均较团棵期有一定增长,茎围范围为8.87~9.38 cm,大小顺序为处理B>处理C>处理A>CK。

2.3.5    叶面积。由表6可知,不同处理同一叶位叶面积大小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下部叶叶面积范围为1 030.8~1 147.9 cm2;中部叶叶面积最大,范围为1 236.5~1 293.4 cm2;上部叶叶面积最小,范围为828.3~910.8 cm2;其中不同处理中下部叶叶面积大小顺序均为处理C>处理B>处理A>CK;而上部叶叶面积大小为处理B>处理A>处理C>CK。

2.3.6    打顶率。不同处理在5月11日、14日烟叶打顶数较少,超过50%烟株仍未现蕾;4 d后(5月18日),不同处理大部分烟株已打顶,其中CK烟株打顶最多,打顶率为69.4%;其次为处理C;最后为处理B(表7)。

2.4    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8可知,各处理产量为2 086.5~2 229.0 kg/hm2,其中处理C产量和产值最大,分别为2 229.0 kg/hm2、60 652.0元/hm2,均显著大于CK,增幅分别为6.8%和7.7%;处理A、B产量分别为2 115.0、2 146.5 kg/hm2,与CK无显著差异。此外,秸秆还田处理中上等烟比例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明显。

2.5    不同处理对烟叶病情指数的影响

由表9可知,处理C病情指数最高,为1.35;其次为处理A,病情指数为0.72;处理B病情指数0.48;CK无病情发生。秸秆还田会导致烟株发生病毒病,建议秸秆还田前,应尽量让秸秆充分腐熟后再还田。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烟株各主要生育期均较为接近,同一生育期不同处理具体日期最多偏差2 d,最终各处理大田生育期范围为114~116 d。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烟株的株高、叶片数、节距、叶面积、产量、产值会增加,其中,秸秆还田6 75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最大,分别达到了2 229.0 kg/hm2和60 652.5元/hm2,显著大于未秸秆还田对照,增幅分别为6.8%和7.7%;中上等烟比例以秸秆还田6 750 kg/hm2处理最高。需要注意的是,秸秆要充分腐熟才能还田,否则可能会发生病毒病危害。

4    参考文献

[1] 劳秀荣,吴子一,高燕春.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49-52.

[2] SINGH B,MALHI S S.Response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to tillage and residue management on two soils in a cooltemperate environment[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6,85(1-2):143.

[3] TU C,RISTAINO J B,HU S J.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organic tomato farming systems:effects of organic inputs andstraw mulching[J].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06,38:247-255.

[4] 王同朝,聂胜委,黄晓书,等.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6):672.

[5]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N矿化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23(1):39-43.

[6] 吕彪,秦嘉海,赵芸晨.麦秸覆盖对盐渍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土壤,2005,37(1):52-55.

[7] 陈鲜妮,来航线,田霄鸿,等.接种微生物条件下牛粪+麦秸堆腐过程有机组分的动态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417-2421.

[8] 曾木祥,张玉洁.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1):1-7.

[9]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等.秸秆覆盖与保水剂对土壤结构、蒸发及入渗过程的作用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70-75.

[10]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9-623.

[11] 牛灵安,秦耀生,郝晋眠,等.曲周试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的效应研究[J].土壤肥料,1998(6):32-35.

[12] HOTLLAND E,NELEMANS J A,FINDENEGG,G R.Origin of organic acids exuded by roots of Phosphorus-stressed rape(Brassica napus)Plants[M].The Nether Lands:Kluwer.Academie,Dordrech,1990:79-183.

[13] 张晓海,邵丽.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学研究,2002(1):31-34.

[14] AWNELECH Y.Organic residues in modern agrieulture[C]//the role of organic matter in modern agriculture(Martinus Nijhoff and Dordrecht).1986:1-10.

[15] 劉荣乐,金继运,吴荣贵,等.我国北方土壤一作物系统内钾素循环特征及秸秆还田与施钾肥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123-132.

[16] 尚志强,张晓海,邵岩,等.秸秆还田和覆盖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6(1):50-53.

[17] 李明德,肖汉乾,汤海涛,等.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6):41.

猜你喜欢
经济性状秸秆还田生育期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