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路坠子的声腔结构与特色

2020-12-15 10:50赵鹤
北方音乐 2020年19期
关键词:特色

【摘要】北路坠子是以豫北安阳为中心的河南坠子影响力最大的流派。丰富灵巧的唱腔,婉转流畅的风格,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构成了北路坠子独特的性格。在伴奏上书鼓的加入,也有别于其他流派。特别是在表演内容上,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入手,积极向上,起着导人向善,明忠奸,辨美丑,倡孝道的巨大作用,是具有较强传承价值,审美价值和教化价值的传统艺术瑰宝。

【关键词】北路坠子;声腔结构;特色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055-03

【本文著录格式】赵鹤.浅谈北路坠子的声腔结构与特色[J].北方音乐,2020,10(19):55-57.

一、北路坠子的起源

坠子又名“坠书”学名“坠剧”是流传于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起源于河南是由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艺术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曲艺。从产生至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常用的伴奏乐器包括坠胡和檀木或枣木制作的简板,有一人边击打简板边唱或其中一人附和,也有两人对唱。表演形式简洁活泼,旋律优美动人,扣人心弦,坠子因地区不同和各流派的相互融合而形成东,西,北三路不同流派的坠子。其中北路坠子在东路和西路的基础之上,又极大的吸收了梨花大鼓的曲调,风格婉转,流利,俊俏,易于传唱,广泛流传于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等地是难得的音乐艺术瑰宝之一。

关于北路坠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北路坠子由“莺歌柳”和“道情书”结合而成,于19世纪90年代左右产生。另一种说法是北路坠子脱胎于“三弦书”,后与“道情书”结合形成,清道光年间出现。根据《安阳市曲艺杂志》,《内黄县曲艺音乐集成》的记载,和对老艺人的咨询调查,对北路坠子的发源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并得出了结论,首创者为刘燕江。刘燕江,系清末豫北地区著名民间曲艺艺人,擅长演唱道情书,莺歌柳书,将道情,莺歌柳,三弦书,渔鼓坠诸曲种进行取长补短,把三弦书的三弦改为二弦,形成一种新的演唱风格,这种表达优美新鲜的曲种至此产生,因腔调吐字特色有明显的坠子音,发源地位于豫北地区,故称“北路坠子”。

二、北路坠子的声腔结构

坠子在过去有“九腔十八调”之谈,这表明了坠子的唱腔之丰富多样,音乐结构为板腔体,以资料记载和艺人的习惯把它分为:起腔、平腔、落腔、寒韵、武板、垛板、五字嵌、十字韻、快扎板和曲牌等,而在这些声腔中,起腔、平腔、落腔与快扎板是在坠子中经常用的,其余唱腔则不太常用,一般只用在表演或唱词的需要,将其插在“平腔”“落腔”两种腔体中间来使用。最常用的声腔为以下几种

(一)起腔

起腔是在演唱时唱段的最开始部分的一种唱腔,也常有人将其称之为“叫“起板”。因为开头的两句唱词一般采用“同韵字”来演唱,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定辙腔”。表演时:唱腔有着较强的旋律性,句尾有拖腔,紧随其后的经常是模仿该句曲调旋律的过门。

最常用的起腔的形式是“书帽式”的起腔。

在20世纪初,因为“坠书”多在茶馆、书棚演唱,为了招揽观众,坠子演员会在正式开始表演前,唱几句“书帽”,另外一边试弦儿一遍等听众,所以起腔一般又被称之为引子。唱词往往是一些坠子演员经常使用的“套子”,简单的唱词上,唱加上“哎”“昂”等衬字,整个演唱风格平易近人,通俗动听。

(二)平腔

平腔是坠书中最常用和最基本唱腔,产生时间是这些唱腔中最早也是用得最多的。常为宫调式,上下句结构,两句之间可有过门,也可不要过门。基本的结构是一对上下句可多次反复,并以此构成大段唱腔。每句唱腔的旋律通常多为四个小节。上句的尾落音较自由,通常落在“3”上;下句一般落“1”音也有落“5”音者。

(三)寒韵

寒韵通常为坠子中表现悲凉,凄苦情绪的特定腔调,常和平腔交叉使用,唱腔旋律舒展,句子的起落,旋律中的起伏与转折,大都出现在“眼位”上,唱腔的下句旋律多由高音往低音下行走向,并经常落于低音“5”。

(四)快扎板

快扎板是用在唱段结束时常用的一种唱腔,因此又称之为“收尾腔”。坠子在演唱时,从开始到结束速度总是由慢到快,乐曲将近结束的时候,速度变得更快,曲调也接近朗诵,这就成为“快扎板”。快扎板的特点是速度较快,突然一个甩腔、落在“2”或“5”音上,把板扎死,当然也可以“快唱快刹”和“快唱慢刹”。

三、北路坠子的音乐表演特色

(一)常见的演出形式

各路虽然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在演出形式、演唱风格上仍然有着些许的相似。北路坠子的形成时间虽相对较晚,三个坠子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北路坠子的兴起为河南坠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其特别的演唱风格与演出形式赋予了河南坠子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河南坠子中一个独树一帜的流派。北路坠子的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演出形式。

民间演出。多为一拉一唱的“二人班”。表演时一般要在摆上一张带有鲜艳颜色桌布的桌子,演唱者手持简板,站立在桌子后面而拉坠琴的演员坐于桌侧,手持坠琴伴奏的同时用脚梆击打出强拍,演唱者左手持简板随着坠琴的旋律击出强拍或各种节奏。

专业坠子团队演出时。与民间有所差别,一般不设桌子。报幕员报节目后,伴奏的乐队人员坐齐,演唱者持简板入场,举起简板击一下作为提示,乐队开始起奏过门,简板也随之击打,然后始唱。要求统一,演出队伍相对庞大,演出氛围较好。

(二)伴奏音乐与表演特色

艺人们称之为过板的,是坠子的前奏与间奏。开书前为了渲染热烈的气氛,引起观众的注意,艺人们常即兴演奏闹台曲。有的称闹场,热烈火爆,以吸引听众。闹场完毕后,在每段开始以前,先由坠胡奏一段过门,这是速度和力度的缓冲,称为过板。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反复演变,亦成为现在专业团队经常使用的前奏曲用来充当主要伴奏乐器的叫坠琴,是由起初的小三弦改装而成的——去掉琴鼓上的蟒皮,代以铜木板上有两根弦,用马尾拉奏,。坠琴有里外两根弦,里外弦相差四度,其中里弦定为“2”,外弦定为“5”,前奏为“5-1”弦,唱腔则变为“2-5”弦。因其常作五度的转换,所以老艺人们常说:“过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坠胡主要是随腔伴奏,有时加装饰,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坠琴能够灵活地进行上下滑奏。音色富有变化,不仅能表现粗犷热烈的情绪,亦能奏出婉转悠扬的曲调,更重要是能够模仿人声。坠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是滑奏,许多装饰音是滑奏出的,其音响效果与人声十分贴近,善于表现各种人的感情色彩。

简板,简板是坠子演唱中的主要击节乐器。它是两块宽一寸、厚半寸的檀木或枣木制成,由演唱者手拿,打出各种不同的节奏。一般的节奏是X 0 | X 0 | 或 X XX | X XX |,慢的时候打成X XX X X | 或XXXX  X X |。坠琴和简板是最传统和主要的两种伴奏乐器当然也有我们常见的扬琴,二胡等为其伴奏。

北路坠子和其他曲种一样,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一个演员,必须练好嘴上功夫。俗话说“唱戏的腿,说书的腿”可见说书人对嘴皮子的重视。说书不像唱戏可以用“喊闷场”的形式为要表达的情绪烘托气氛,如唱戏中的武戏往往先伴随着锣鼓声出来一群小兵,满场地游走,主角常在门帘后或用旗子遮面唱半句以带动观众情绪,亮相后再继续下文,说书也不像影视剧为表现心潮起伏,先显示大浪淘沙,为表现春风得意先出现鸟语花香等。一切表现形式都要从演员的“嘴”中说唱出来。对演员的表演身段与动作追求活泼,利索,迅速,点到即是。坠子的表演方面基本运用了“三弦书”的要诀,只是有的说法不同。如“二郎担山”“一步一锤”,坠书中叫“亮翅”“二仙传道”。演唱内容也常是起着导人向善,明忠奸,辨美丑,倡孝道的巨大作用。以多姿多彩的表演风格和颇具教化意义的表演内容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

四、北路坠子的保护与传承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北路坠子的演出市场也逐渐萎缩,艺人们也只能为红白事、庙会、节庆等进行演出。微薄的收入使大多北路坠子演员改行,北路坠子的人才也渐渐流失,后继无人。北路坠子作为贴近群众生活传统的民间音乐,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及其内容题材的教化价值都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会产生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非遗”成为最近年度的热词,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北路坠子的生存,保护是刻不容缓的。

具體保护措施可通过戏曲进校园,民间曲艺进校园等方式来提高北路坠子的认知度,使得新一代的学生充分感受这种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并产生学习的愿望,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建立濒危剧种北路坠子的传承机构,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传承人也极其重要,新一代曲艺人不仅仅应该接受传承人的乐器、乐曲,还应将老艺人的艺术情感,艺术生命相传承。

五、结语

北路坠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虽然近些年受到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多种艺术形态的冲击,生存空间不容乐观。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门具有百年以上传承经历的艺术形式,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依然存在,独特的唱腔框架,行腔风格和表现方式依然存在,与河北南部其他音乐音乐形态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并派生出新的流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我们依据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紧紧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始终把这门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相联系,时刻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和心声,心连心,不隔音。并加以引导和传承,这门既传统又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定能闪烁出新的光芒,矗立于民族音乐的艺术之林,理应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河南卷[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92.

[2]赵峥.河南坠子艺术[J].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3]王宇翔.北路坠子源流考[J].文化艺术,2015.

[4]王娜.文化传承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5]项葵.河南坠子的流派与形成[J].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6]王敏.北路坠子的演唱风格探究——以坠子艺人王巧珍为例[J].文艺评论,2010.

[7]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8]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曲艺音乐研究[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

[9]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说唱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

[10]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11]于会泳.曲艺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2]段婷婷.河南坠子现状有感[J].人文论坛,2015.

[13]马龙.浅论河南坠子的艺术特色及衰退原因[J].音乐研究,2015.

[14]李莉.濒危剧种河南坠子的保护与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15]贾喻翔.河南坠子的艺术魅力[J].北方文学,2013.

作者简介:赵鹤(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猜你喜欢
特色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AChinese Horror Story
世界特色餐厅
悠闲茶餐厅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Building Character
时代特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