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让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20-12-15 10:49韩凌子
文理导航 2020年35期
关键词:操作探究思维

韩凌子

【摘 要】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动手操作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操作活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探究;思维;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正处在快速的发展阶段,他们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具有探究的欲望。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动手操作活动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与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因。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数学学习活动必须从激发兴趣开始。教学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而动手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儿童好动的特征,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搭一搭”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开展了动手操作活动。因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来描述正方体所在的位置,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示范,用几个小立方体积木搭好一个立体图形。接着,要求学生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说说分别是几个正方形组成的?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弄懂要求后,同桌之间开展比赛。在搭建过程中同桌之间可以交替互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谁搭的越快,且搭的规范谁就是胜利者。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有效的体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需要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想象、实践等,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加强操作,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而且自身的知识储备还不完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安排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开展动手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在教学这一内容前就为学生准备很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数学模型教具。接着,在课堂进行教具展示。让学生们通过亲眼看、动手摸、比一比等活动,从而初步建立对长方体与正方体形状的认识。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就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捏橡皮泥,看看谁捏的最接近长方体或正方体。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之间比一比谁捏的最接近长方体或正方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形状的不同。实践证明,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三、适时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提高探究的深度,大大的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认知活动的优化。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的设计一些探究性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活动真正的发生。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就适时的开展了动手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接着,让学生通过摆木棒的操作活动来探究新知。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这样的情境:星期天全班同学去图书馆参观,其中学生20人,老师5人。然后,要求学生用摆木棒的形式来计算师生共计多少人。这样,就有学生把20人用4捆(每捆5根)的木棒表示,教师5人,则用一捆木棒表示。从木棒的摆法中感悟笔算的算理与算法,让学生们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样的操作活动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算理的理解。最后,还变换了学生的人数与教师的人数,让学生尝试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实践操作,感受数学实用价值

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知识背景密切的联系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能让小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也能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样,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实践性的操作活动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强化学生认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利息”时,就让学生开展操作活动。首先,由教师讲解利息的求法,并当堂作出训练。接着,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请你帮助爸爸妈妈为家庭理财,去附近银行去调查各种存款利率,然后选择合适的存款方式,并对爸妈说明理由。這与实际生活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强化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再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测量课桌的高度、长度、宽度,男女生相互测量对方的身高等。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生活化教学理念。

五、强化操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强化学习理论中指出,通过强化物可以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物能够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能够建立知识与认知之间的联系。因为在懂得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等过程,还要对其进行抽象、概括、归纳,从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中的“同样多、多些、少些”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比较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少些。接着,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认知。要求学生在第一行中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那么第二行摆了几个三角形?学生们立即摆了5个三角形。接着,第一行摆5朵花,第二行的比第一行少两朵,那么第二行摆了几朵?学生很快摆了3朵花。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同时,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香.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2018(4)

[2]李洲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尝试[J].读与写,2018(2)

[3]党国文.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2)

(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江苏 南京 210000)

猜你喜欢
操作探究思维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