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惠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天津 30027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质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群。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转子区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目前,临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需制动静养,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较高,因此术后需采取适当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以降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抗血栓压力泵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可通过对患者下肢提供连续压力梯度,从而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1]。相关研究表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的下肢DVT发生率,但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仍需循证医学验证[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血栓压力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2~78岁,平均(70.21±2.84)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22.45±1.46)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61~79岁,平均(70.13±2.75)岁;体质量指数17~26 kg/m2,平均(22.34±1.5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3];自愿接受手术治疗,且手术顺利完成;无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严重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护理依从性较差。
两组均采用DVT-2600型抗血栓压力泵(韩国大星)治疗:使用袖带包裹住患者小腿及大腿,松紧度以可插入2指为宜,然后将袖带与压力泵控制接头相连接,打开电源开始物理干预,干预前测定患者血液充盈时间,并依此调节压力泵的充排气时间间隔,1 h/次,2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定时翻身按摩等。
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与主治医师为负责人,专科护士为组员,建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向护理人员介绍医护一体化护理的目的与意义,由主治医师对手术内容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病原因进行讲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2)病情分析:由小组成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依据患者状况制定护理方案,如患者病情复杂,可由护士长与主治医师商讨共同制定护理方案。(3)健康指导: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DVT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包括旋转踝关节训练、屈伸足踝部训练、大腿肌肉收缩训练,15 min/次,2次/d。(4)饮食指导:依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以高纤维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为基本原则,保持少量多餐、多饮水、多排尿,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便秘风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5)临床观察: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颜色变化及肿胀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直腿、伸踝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
(1)凝血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Emo Express(北京思塔高诊断产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检测D-二聚体(D-dimer,D-D)、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水平。(2)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下肢DVT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D-D、TM、t-PA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3.03%(1/33),对照组为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28)。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造成静脉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可导致患者出现浅静脉扩张、肢体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并可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骨科大手术后受手术创伤、长时间制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发生下肢DVT,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
D-D是一种特异性降解终末期产物,主要由交联纤维蛋白溶解后产生,D-D水平上升表示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此时发生下肢DVT的风险较高[4]。t-PA是一种单链糖蛋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可被血管中纤维蛋白激活,从而刺激下游内皮细胞,生成无活性复合物,增加下肢DVT的发生风险[5]。TM主要存在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表面,可在内皮细胞发生炎性损伤时释放,能反映下肢DVT的形成风险[6]。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D-D、TM、t-PA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抗血栓压力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抗血栓压力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抗血栓压力泵可为患者下肢动态连续地提供压力梯度,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并通过加压的方式刺激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从而降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医护一体化护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并由护士长介绍护理意义,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主治医师对下肢DVT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护理方向,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此外,患者术后采取下肢功能锻炼的方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指导患者坚持高纤维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少食多餐、多饮水、多排尿,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综上所述,抗血栓压力泵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下肢DVT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