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 3015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血管腔产生急性阻塞导致患者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当该病处于急性期时,脑部供血血管受到阻塞,血流量急速下降而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耳鸣、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半身不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重家庭负担[2]。临床对于该病患者的治疗尚无任何特效药物,以溶栓、抗凝血、脑水肿控制、抗血小板凝聚等为主。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探讨巴曲酶联合丁苯酞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58.05±7.98)岁;伴糖尿病25例,高血压16例。试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59.64±8.20)岁;伴糖尿病24例,高血压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天津市宁河区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经脑部CT确诊;(3)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试验药物或芹菜过敏;(2)出血性脑卒中;(3)有凝血机制障碍;(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治疗前,针对发病在4.5 h内且无溶栓禁忌的患者(对照组25例,试验组27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而后依据病情给予两组降血糖、降血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一般治疗。
对照组给予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1 ml∶10 BU)治疗:初始剂量为10 BU/次,之后隔日给药1次,并将剂量调整至5 BU/次,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时间>60 min;共给药3次。
试验组给予巴曲酶联合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治疗:巴曲酶用法同对照组;丁苯酞为静脉滴注,100 ml/次,2次/d;共治疗14 d。
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及临床疗效。(1)NIHSS评分标准:共包含11个评分项目,分别为意识水平(7分)、上肢运动(4分)、下肢运动(4分)、语言(3分)、面瘫(3分)、视野(3分)、凝视(2分)、构音障碍(2分)、感觉(2分)、忽视(2分)、肢体共济失调(2分,若为关节融合或截肢记8分),总分0~42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4]。(2)BI评分标准: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10个评分条目,分值0~100分,100分为无依赖,61~99分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3)疗效标准[5]:显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90%;好转,患者NIHSS评分降低60%~89%;无效,患者NIHSS评分降低≤59%或增加≥59%;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前,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分,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亦是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等[6]。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病情进展迅速,通常几小时至几天便可达到高峰,而临床症状多为四肢乏力、失语、意识不清、偏盲等,对健康影响较大。临床实践指出,巴曲酶与丁苯酞在该病患者治疗中疗效较佳,可保护脑部功能,改善预后。
巴曲酶是一种新型类凝血酶样物质,可起到降低血液黏度、溶解血栓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及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引起的缺血性症状[7]。将该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促进组织血浆素原活化素释放,加速内皮细胞合成,结合血浆纤维蛋白原Aα链末端肽键,进而促进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的分解进程,发挥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从而减小血运阻力,增强脑细胞血氧供应[8]。
丁苯酞为临床常用脑保护药物,其结构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天然左旋芹菜甲素相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该药通过阻断脑梗死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强效抗脑缺血的作用,从而促进脑梗死病灶周围微血管增生;通过缩小患者局部脑缺血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脑能量代谢及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和微循环,同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阻碍脑血栓形成,继而减轻脑细胞氧化损伤[9];此外,该药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实现脑保护目的,最终改善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功能缺损[10]。
有研究证实,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相辅相成,可发挥较佳的协同作用,有效阻碍血栓形成,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增强[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