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左晓东,武 旭
校长是强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质量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并组织开展以足球为主的学校体育活动[1]。随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在2019年达到27 059所,并将在5年内继续增加3万所,这一面向2 000万在校生的足球运动的空前规模,无疑是学校体育改革和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时机[2]。但也存在制约因素,其中校长等“人”是制约发展的内因[3]。校长对待学校体育的态度,以及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知力、认同力等,是影响体育政策执行力水平的主要因素[4]。校园足球人口规模与日俱增,其活动开展的质量更显重要[5],对于校园足球的一线管理者——校长而言,其对待体育和校园足球的态度,将深刻影响着现阶段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
在多次针对校长的校园足球培训中,观察到校长的体育态度,与学校体育课质量、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竞赛开展程度、体育和足球文化建设与宣传力度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态度(attitude)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的因素。体育态度是对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的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表现[6,7]。校长对体育认知的不足,会导致其出现“金牌足球”“体质足球”等思想误区[8];又由于利益博弈等因素,引发了校长体育情感的缺失,产生政策选择执行、政策执行敷衍等行为[9],再或因为政策上的压力大于政策上的支持,政绩考核打击了校长对校园足球的投入程度[10],亦对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校园足球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Barros对小学校长体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校长的体育态度与工作、学习背景和经历有关,验证了校长的体育态度与其对学校体育的认同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会影响学校体育的行政行为[11]。刘正国等人也对体育态度、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行为等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索,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其体育锻炼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12,13]。
因此,通过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体育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体育态度内部因素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的相关关系,建立适配该关系的理论模型,解释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影响程度,验证体育情感的中介作用,以此寻求提高校长对待体育和校园足球态度的方法,对于间接促进校园足球活动质量的提升无疑是有意义的。
以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态度(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河南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与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班中的校长(152人)为第一轮调查对象;以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中的校长(215人)为第二轮调查对象。
问卷的编制。校园足球属于一种特定类型的足球运动,足球运动又是体育活动之一,因此,校长对待体育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包含其对待校园足球的态度。关于这一点,前人相关研究有所佐证。如Mendez对小学校长的调查结果显示:校长的体育态度(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影响其体育教学领导力和体育活动(足球、篮球、游泳等)执行力[14];Hills等人认为:足球作为受欢迎的学校体育活动,校内开展情况受到校长体育活动态度(physical activity attitude)的影响[15];Keith认为:校长对待学校体育的态度(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与对待足球、篮球、橄榄球、体操等单项运动的态度成正相关的关系,且与校长领导力成正相关[16]。同时,考虑到量表的科学性、合理性、普适性,以《锻炼态度量表》等为基础[17,18],通过对14 名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7 名省级校园足球培训讲师进行访谈,认为“校长体育态度量表”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校长对待校园足球的态度。据此笔者编制了针对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认知、情感、行为的体育态度问卷。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问卷的表面效度检验,形成初始问卷。3个层面的题项均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别对应非常不认同至非常认同。设计专家评审问卷对初始问卷进行评审,以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评审专家为高校体育心理学教师和具有3年以上校园足球培训授课经验的校园足球讲师,共计17名。
评审计分规则。每个题项按1~5的整数进行打分。1最低,表示该题项“非常不合适”;5最高,表示该题项“非常合适”。初始问卷共45个题项,评审结果保留平均分值在4分以上的题项,并结合专家的建议,对问卷和题项表述进行适当修改。修改后,初测问卷共25个题项,包含体育认知10项、体育情感7项、体育行为8项。其中正向题项20个、反向题项5个,仍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进行测量。
问卷调查的实施。在2018年河南省校园足球校长与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中,实施第一轮问卷调查。培训实际到场中小学校长152名,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 142份,有效率94.7%;在2019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河南省培训点实施第二轮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5份,回收203分,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93.1%。所获数据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数理统计、信度系数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用IBM Amos 24.0进行量表和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2.1 信度检验
第一轮调查后,对反向设置的题项数据重新编码为正向,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首先进行数据的信度检验,以检查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初测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初测问卷结果的可靠性与摘要项统计
初测问卷在3个维度共计25个题项上,整体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35,表明问卷的整体可靠性较高。其中,体育认知维度包含10个条目,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50;体育行为维度包含8个条目,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6;体育情感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较低,但仍高于0.8。总体来看,该结果满足基础性研究的信度条件。
2.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 经过第一轮的条目分析和筛选后,初测问卷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三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对初测问卷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如表2所示:各层面的KMO指数均大于0.8,表明差异的高度显著性。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初始因子,并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各题项在因子中的负荷值。排除负荷值低于0.4的题项(不能代表因子特质),在删除“B4观看体育比赛时的欢呼声十分嘈杂吵闹”和“C7因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我不提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题项后,问卷题项和负荷值如表3所示。
表2 初测问卷的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统计与EFA
表3 体育认知、情感、行为层面各公共因子的负荷量
在对第一轮问卷结果进行信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基础上,建立初步理论模型。完善问卷后,实施第二轮问卷调查。得到第二轮调查结果的数据后,首先进行信度检验,然后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以检验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最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A)探寻研究对象各层面间的回归关系。
根据第一轮调查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修改得到《校长体育态度问卷》(正式)。建立初步的研究对象理论模型(见图1),包含自变量“体育认知”、因变量“体育行为”、中介变量“体育情感”。
图1 校长体育态度初步理论模型图
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使用《校长体育态度问卷》(正式)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从信度检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来看,体育认知=0.956、体育情感 =0.842、体育行为=0.834,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42,符合研究要求。间隔2周后在被测校长中随机抽取25名进行重测信度的检验,前后相关系数为0.85(P<0.001),表明该问卷的重测信度良好。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采用最大似然法,并对变量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变量单位不同导致的误差,提高路径系数和载荷系数解释的合理程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见表4)“体育认知”潜变量对“体育情感”潜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633,其 C.R 值为7.793(P <0.001),由此可以认为该路径系数在95%的置信度下与“0”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同理,“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在C.R值是9.269的情况下为0.967,与“0”在95%的置信度下该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体育认知”潜变量对“体育行为”潜变量的非标准化路径系数与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分别是0.031和0.026,且P值为0.676,表明与“0”在95%的置信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图2 校长体育态度各潜变量关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图
表4 潜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
2.4 模型拟合度检验
由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决断值结果可以推测,“体育认知”对“体育情感”“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影响作用不显著。
通过对模型拟合指数的观察(见表5),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NC值)在P<0.001的显著性上为2.472。介于1和3之间,表明模型具有简约适配程度;CFI、NFI、IFI等指数均大于 0.9,RMSEA 为0.075 <0.08(RMSEA <0.05,表明模型适配良好),RMSEA<0.08表明模型适配合理(Browne&Cudeck,1993),但拟合优度指数 GFI为 0.892 <0.9,略低于理想适配标准。
表5 部分拟合指数计算结果
2.5 回归分析与潜变量关系验证
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潜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回归分析的方法为线性回归和分层回归,软件为IBM SPSS Statistics 23.0,其逻辑分析方法和步骤为:(1)自变量“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回归系数为a;(2)在a显著的基础上,自变量“体育认知”对“体育情感”的回归系数为b和自变量“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回归系数为c;(3)在b和c显著的基础上,“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回归系数为a';(4)若a'显著,则“体育情感”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性;若a'不显著,则“体育情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具有显著性。
根据理论模型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结合回归分析(见表6),对体育态度的潜变量——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的关系进行验证:
步骤①中,“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回归系数定义为“a”。调整后R2=0.318,表明“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解释程度为31.8%,标准化回归系数 Beta=0.564、t=9.345(P <0.001)。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上该结论具有高度统计意义,因此,可以证明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具有影响作用。
同理,步骤②中,“b”和“c”均表现出高度显著性水平,验证了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认知对体育情感、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均具有影响作用。
表6 各步骤回归模型摘要与标准化系数
在步骤③中,“体育认知”和“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共同解释为 70.6%。在“a”“b”和“c”呈高度显著性水平的基础上,“a'”的标准化系数Beta=0.111,t=2.259(0.01 < P < 0.05)。表明“a'”在95%置信区间上,该差异仍具有显著性。由此验证了中小学校长的体育情感在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但不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体育认知”和“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下直方图(见图3)所示。
图3 分层回归分析直方图
2.6 体育态度与活动支持度相关关系验证
由前述研究观点可知,校长的体育态度,与其对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政策的执行存在正向关系,因此,对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态度,和校长对校园足球活动(以足球课、课外足球活动、课余足球训练、课余竞赛、文化建设等为主)的支持度进行相关分析,验证体育态度与校园足球活动支持度的相关关系(见表7)。
表7 校长体育态度与校园足球活动支持度相关关系
从最终量表的验证结果来看,与初始调查问卷所包含的题项相比,并未出现较大变化,量表整体的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三个基本维度并未改变。其中,“体育情感”维度下的删除题项“观看体育比赛时的欢呼声十分嘈杂吵闹”,或因其不能准确反映被调查者对于体育情感的基本特质,而表现出较低的因子负荷值;“体育行为”维度下的删除题项“因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我不提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倾向于测量校长对于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而关于校长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表明其影响因素众多。若单单依据该题项进行测量,并不能准确反映被调查者的相关体育行为或执行力水平。
本研究的被调查者均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他们在本校的学校体育活动、校园足球开展和政策执行方面,具有管理、组织权力,适用于本研究的取样调查和建模分析。由于两次调查的对象包含部分当年遴选认定的新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从校园足球实践参与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群体处于接触校园足球活动的初期,存在校园足球活动参与程度较低,缺乏相关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开展经验等情况,对本研究理论模型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体育态度的内部构成因素——体育认知、情感、行为的角度,校长在学校体育方面的行政经历与经验,与其体育认知的深浅、体育情感的高低、体育行为的多少等会相互影响的角度上说,同样能够体现出调查对象群体的体育态度。这正是本研究理论模型的基础。从校园足球的属性来看,校园足球活动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校长对校园足球的态度,也体现在对待学校体育的态度上。具有多年校园足球管理、组织、开展经验,并多次参与相关培训活动的校长,与新增特色学校校长相比,在体育态度方面或许存在整体偏高的情况,但仍将符合研究的理论模型。不过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使用具有更高区分度和识别度的量表,以便于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与非特色学校,或其他类型特色学校校长的体育态度、校园体育政策执行度等问题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或纵向变化效果研究。
在新校园足球实施阶段,若校园足球的各类活动得不到校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必将影响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校长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谐的课程观念和较高的体育素养,在体育课程实施中具有双向共赢性,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19]。校长领导下的管理理念和目标行为,也与学校体育绩效呈正相关[20]。随着校园足球的发展,以往校长与行政管理者存在的诸多思维定式和陈旧观念逐渐消减,如姚健提出的“校内足球”“金牌足球”“体质足球”“副科足球”“四肢足球”等校长面临的主要思想误区[8],已开始出现好转,但仍存在观念亟需升级和宣传亟需扩大的问题。以往研究早已发现校长在体育认知(观念)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多方面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但体育态度不仅包含体育认知,也包含体育情感,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由本研究建立的理论模型来看,体育认知固然对体育行为产生了影响,表现在校长的校园足球观念、理念、思维等影响着校内校园足球政策的执行和教学、训练、竞赛、文化活动的开展,但体育情感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中介作用,且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影响,大于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为了改善校长的体育行为,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如果投入同样的时间、物力、财力对校长进行培训,那么,提升其体育情感相比提升体育认知,得到的效果将来得更快更好。
在校长体育态度三个维度的得分上,显示出与以往研究相同的结果[21],即校长的体育认知水平最高,体育行为次之,体育情感得分最低,总体体育态度表现为积极。实地的调查和对若干名校长的访谈,也验证了这样的结果。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校长的体育认知水平较高,体育情感偏低;个人体育锻炼行为较少,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度偏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学校硬件条件、学校财力水平、上级考核要求等。它们共同限制了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校长表示,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是影响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因素。即使学校硬件设施不足,仍会努力保证校园足球的正常开展,完成校园足球活动的任务要求。校园足球校长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现象,部分符合效能感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或自信程度的评价。若对该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作用和影响因素做进一步解释,仍需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校园足球初期阶段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球员上升通道渐渐打开,校园足球发展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时期。在追求足球人口规模和特色学校基数的前提下,提升校园足球活动质量同样来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普及与提高是校园足球的一项重要任务。普及是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是普及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和根本任务。校园足球和学校体育的权衡也是校长应面对的任务。积极的体育态度将极大地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和活动质量的提升,那么,提升校长对待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的态度,明确发展目标,增加重视程度,其活动效果将反作用于学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
全国校园足球师资培训项目伴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已持续多年,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中,足球教师、足球裁判员、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是培训的重点对象。以往多数省份和地区的校长培训,从内容上说,主要集中在政策导向、理念更新、管理方法等个人认知和理论知识方面,实践参与类、讨论交流类内容相对较少;从课程形式上说,以理论介绍和讲座为主,以交流探讨为辅;从培训周期上来说,主要是每年1—2次的3日短周期培训。这类培训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校长对校园足球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相关研究成果也屡见不鲜,但有关问题仍然存在,如培训效果问题、培训课程设置问题、培训周期与培训形式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校园足球由普及到提高的进程中亟需解决。
短时间的集中培训虽然对校长的体育认知有提升作用,但依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和理论模型可知,若对校长的体育情感加以培养和适当刺激,其效率和效果将高于同样投入的体育认知培训。在校长体育态度对学校体育开展水平和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水平有正向影响的前提下,提升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这三者的任何一种,都将最终提升体育态度。又由于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影响,大于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影响,那么,增加体育情感类的培训内容,如理论类的趣味性足球发展史学习、多媒体裁判法学习、实践类的足球游戏参与、模拟足球竞赛组织、足球文化节设计等,将促进校长的足球兴趣和体育情感培养,势必会提高培训效率,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这对提升校园足球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校长进行调查,从其对待体育的态度(认知、情感、行为)入手,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潜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认知对体育情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影响作用显著。
(2)校园足球校长的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影响关系,但仍具有影响作用,且体育情感在其中产生中介作用。
(3)体育情感对体育行为的解释能力,大于体育认知对体育行为的解释能力,体育情感相对于体育认知而言,对体育行为有更强的直接作用。
(4)校长的体育态度与校园足球活动的支持度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提高校长体育态度可间接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校园足球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长对体育政策的执行和支持,校长的体育态度影响着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的发展。因此,从该视角来看,应着重培养校长的体育运动兴趣,提升足球情感态度,加强培训和引导,达到促进校园足球活动质量提升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目的;从提升校长的体育态度积极性角度,在体育情感层面,特别是在校长培训活动中,建议适当减少“理论式”政策学习,增加体育情感培养内容,如参与足球游戏和比赛、现场观看青少年足球比赛、体验职业足球等,让其切身感受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健康促进、品格培养的影响;在校长体育认知层面,应积极引导校长全面认识校园足球的功能、意义、价值,加强特色学校之间、校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其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