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5 12:43:20
中国食用菌 2020年4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生态旅游经济带

高 峰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1)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以西北地区陕西省为例,从2010年到2019年,陕西省食用菌产值和产量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1]。然而,与不断增长的食用菌产量相比,目前西北地区对于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依然不足,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也落后于我国其它地区。通过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背景下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开发策略,为我国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分析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影响下,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和食用菌产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较其它地区,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难以助力于西北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1.1 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

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引导。我国云南地区通过实施相应的农业政策引导,促进了当地以食用菌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把当地的食用菌栽培基地作为特色生态旅游地发展,把各类食用菌加工产品作为生态旅游地的纪念品,从而使该地区食用菌生态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此外,云南还有很多野生食用菌,而野生食用菌产地往往都是在欠发达的林业地区,通过开发与食用菌相关的生态旅游,这些地区成功发展了野生食用菌旅游餐饮业[2]。相比较云南地区,西北地区尽管拥有大量的食用菌资源,但在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相关食用菌旅游发展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1.2 不注重食用菌品牌的传播

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云南省在开发食用菌旅游资源时,通过“菌交会”等使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品牌得到了传播,使云南野生食用菌在全国人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通过这种品牌效应,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在作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时,更容易形成区域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相比较云南,我国西北地区尽管有良好的食用菌资源,也在逐步发展食用菌旅游产业,但却不注意对当地食用菌品牌的口碑传播,缺乏食用菌品牌意识。目前西北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有全国知名度的食用菌旅游资源品牌,难以在全国食用菌生态旅游竞争中形成优势[3]。

1.3 开发方式较为单一

从开发方式来看,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单一。目前仅新疆、陕西等地区在筹建一些食用菌产业园时,附带开发了食用菌休闲观光园区。例如,陕西长青林业局食用菌产业园中也开发了相应的休闲观光区,但其主要功能依然是生产食用菌。相比较我国其它一些地区,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菌餐饮业、食用菌相关的旅游产品等开发依然比较鲜见,这也制约了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1.4 产业链仍不够完善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链仍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为食用菌产业园区与旅游发展部门、旅游服务机构、交通运输部门等的协作仍不够紧密,仍未形成一体化的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链机制,缺乏对食用菌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合力规划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4]。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西北地区旅游业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应针对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对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2.1 加强对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引导

为保障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西北地区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当地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西北地区政府应该加强机制建设为食用菌农业旅游开发提供机制保障,在机制建设以及科学规划中必须引用前沿科学技术,推动食用菌加工高质量发展,进而扩大现有的经济收益规模,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其次,西北地区政府应该从宏观政策维度,明确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必须凸显食用菌资源特色,依托现有的市场优势,让资源能够被投放至更匹配的环节或者领域,打造更加高效的农业食用菌资源旅游业。同时,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忽视与当地居民的密切沟通,了解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通过开展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降低爆发矛盾的风险,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态效益,为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推动食用菌农业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应该重视将规范化运营策略应用于不同环节。另外,西北地区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举措,以标准化、规范化运营推动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还应加大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布局旅游细分市场推动国际化旅游产业化,这样才能显著延伸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

2.2 重视当地食用菌品牌效应的传播

针对目前西北地区不注重累积品牌效应的问题,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资源旅游开发必须要依托品牌效应,加大对具有本土特色食用菌主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培育极具市场号召力的本土品牌,推动食用菌品牌化进程。西北地区其它省市,应该充分吸收吐鲁番市葡萄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本土特色品牌建设;此外还可以打造“食用菌推介旅游文化宣传活动”等线下活动,驱动乡镇、县、社区三级食用菌生产园区生产流程标准化进程,提高科学技术在整合生产环节中的比重,食用菌生产管理以及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提升产品在市场的号召力以及进程。当地企业还需基于政府产业改革政策文件以及行业标准加强对产品生产的监督力度,通过拓展对外宣传力度,促使食用菌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由此可见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2.3 多元化区域食用菌资源的旅游开发方式

面对当前西北地区食用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较为单一的问题,西北地区政府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进一步丰富食用菌资源开发的方式。发展以食用菌为核心的餐饮旅游产业,食用菌本身蕴含着极高的食用价值,因此可将其作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深度挖掘以及推动特色旅游餐饮产业的发展,可开设食用菌旅游特色餐厅,在食用菌菜品中凸显野生食用菌生产基地文化元素,在开发极具本地特色的食用菌菜品过程中,可以借鉴云南南华县的策略,作为云南野生食用菌之乡,当地举办了“中国·南华野生食用菌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利用野生食用菌打造“全菌宴”。此外,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吸引广大游客积极参与,打造食用菌系列线上旅游活动,提升食用菌的品牌影响力,以驱动整个旅游开发项目的稳步推进。同时,西北地区需要依托当地特色设计并推出系列旅游产品,例如具有西北风情的特色服饰或者食用菌餐具等,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此外当地还可以打造以食用菌为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街,政府对旅游景点进行细分,例如食用菌展览区以及购物区,进一步拓展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打造食用菌旅游商品矩阵。

2.4 完善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链

面对目前西北地区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链仍不够完善的问题,西北地区政府应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不断完善当地食用菌生态旅游产业链。具体而言,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环境,西北地区在构建现代旅游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打造食用菌品牌产业以及旅游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提升食用菌生产的规模效应以及市场化程度。借力产业集群、融合以及实施规模性运作,对现有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和配置,同时,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利用技术共享或者资源整合的方式推动高效协作与共同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覆盖度以及影响力[5]。此外,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细分程度,无论是食用菌生产、加工、市场营销还是物流运输,都应进行一体化运作,最大程度凸显产业链集群优势,最终提升食用菌产业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5 注重食用菌文化内涵的挖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特色文化一直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6]。围绕食用菌还要打好文化牌,注重文化和旅游的互动融合,注重对食用菌文化内涵挖掘。要注意文化内涵不是人为刻意加上去的,它应该和食用菌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自然成长起来的。挖掘文化内涵并不是牵强附会的编造故事和人物,必须从地域特征、民族特性出发,针对性地发掘特色鲜明的、原生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注意文化内涵的多层次挖掘,从而吸引不同文化需求的游客。

2.6 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可以通过探索“公司+农户”和“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从初期的以农户个体为基础的自发性、零散性的食用菌生态旅游走向规模化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食用菌生态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以促进乡村旅游和食用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并构建具有旅游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以促进了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7]。这些创新为乡村旅游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抵御市场风险确立了基础,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生态旅游经济带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