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欣欣
(清远市金都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
土鸡又称为草鸡,是指在林地、果园等场所进行散养的肉鸡,主要品种为麻鸡、三黄鸡、杏花鸡等[1]。与普通肉鸡相比,土鸡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更好,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绿色肉类食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下土鸡养殖产业,带动周边林农致富增收,现重点论述了林下土鸡养殖的相关技术要点。
选好林地是开展土鸡养殖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要求所选林地必须尽量远离学校、村庄、农田、河流,至少相距1km以上。同时,林地交通便利,方便土鸡运输。以空气清新、安静、坐北朝南的林地为最佳选择,若林地有坡度,建议坡度最多不超过25°,且林木密度达到70%,以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2]。
搭建鸡舍应遵守经济、实惠、便利等原则,通常可选用的建材有塑料膜、木条、遮阴网、彩钢瓦、空心砖、钢管等。养殖户多选择建造双层鸡舍,便于就地取材节省成本。母鸡鸡舍中必须配备产蛋鸡窝,而活动板房作为雏鸡鸡舍的必备器材。鸡舍高度一般为2.2m,利用钢管、木条搭建栖息架,并在舍内铺上干稻草。
选好养殖品种是开展土鸡养殖的重要前提,也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因此,选取合适的品种至关重要。最好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好的土鸡品种。要注意保证土鸡的纯正性,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品牌效应。由于消费者对土鸡与土鸡蛋都有明确的标准,若产品不纯正则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同,也就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将雏鸡放入林地养殖前通常需结合地区与季节情况开展35天以上的育雏脱温处理,同时,参照相关免疫流程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在日常放养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
养殖密度是林下土鸡养殖中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控制好密度,建议1亩林地饲养数量为50~80只土鸡,一个鸡群以2000只左右为宜。因为如果鸡群数量过多,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反之,数量过少则难以保证相应的经济效益。
各养殖场把放养场地划分成2~3个区域,待一批鸡养殖结束后将下一批鸡群换到另一片区域进行放养。要保证各放养场地空养期大于90天,以便在空养阶段可以让阳光、雨水对场地消毒、冲洗,阻断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链。同时,也有利于地面野草、昆虫的生长。通常可在上午5点—7点放养鸡群,投喂食物,让鸡保持半饱即可,下午6—7点开始收鸡,同时,给予补料,多选择小麦、玉米、稻谷等为饲料。
对于7日龄雏鸡可在饮水中添加5.0%葡萄糖,持续投喂2日,第三日饮水中可添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02%~0.03%,起到消毒作用[3]。若用江河水作为水源必须先采取过滤措施,确保水源干净清洁。定期对鸡舍与相关用具进行清洗与彻底消毒,特别是下雨后要把鸡舍外被雨水污染的水槽洗干净,并提供清洁饮水。
选取营养全面、消化容易的饲料,并根据养殖需要确定饲料混搭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土鸡的生长发育需要。当土鸡体质量达到1kg时,可在饲料中增加15%青绿饲料与10%完整谷粒。
林下野生牧草数量不多,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以解决野生牧草不足的问题。因为牧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土鸡的生产性能与肉质品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通常选择栽植的牧草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紫花苜蓿等品种。
放养土鸡较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常见的有消化道寄生虫病、球虫病与传染病。因此,加强疫病防控也是非常关键,必须定期对鸡群进行检查,在饲料中加入相关驱虫剂,待发现寄生虫病后给予相应的防治。为了防治传染病的出现,除了做好日常鸡舍的消毒、清洁管理外,还应接种相关疫苗。为了让土鸡肉中尽量少存在药物残留,在养殖后期阶段应尽量不要选用人工合成药物,而应采用中药进行防治。
在日常放养管理中要注意记录好鸡群的进出时间、数量,饲料进出情况,疫苗接种时间、种类及治疗用药情况。对病死鸡要做好记录,并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总之,林下土鸡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此,要结合当地林地资源实际积极探索林下土鸡的高产养殖技术,以期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