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英
(四川省井研县千佛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四川 乐山 613100)
井研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乐山市东部门户,是典型中、浅丘陵地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2333hm2,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料主产油菜,播种面积6980hm2;经济作物33333hm2,主产柑橘、林木和蚕桑。属四川商品粮产量大县、四川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油基地县。
随着病虫害防控技术的不断引进,目前我县也在集中精力,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自从15年开始,就实行了杀虫灯、农药等防控措施。通过几年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农作物的绿色防控指数大概已经达到百分之三十作用。在千佛镇、宝五镇、东林镇、三江镇等镇建立水稻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面积667hm2;在集益镇、研经镇、周坡镇等镇建立柑橘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面积5333hm2,其中667hm2核心示范区位于集益镇。
根据井研丘区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调控技术,利用科学技术与农作物实际情况相结合。因为一些重茬原因的存在,所以应该在选种子、消毒、田园清理等方面下苦功夫,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侵袭[1]。
抗病虫品种的选用以及优化作物布局。例如,大春生产上中稻要选择剑叶自立,抗稻瘟病级数在5级以下品种。
大田水肥管理、清洁田园、土壤消毒等健身栽培综合技术措施,把传统的农业防治措施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柑橘进行测土配方施肥33333hm2。适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清除田间、减少病虫越冬、越夏场所。
我县在面对病虫害的现状之时,应该重点推广一些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对捕食螨、绿僵菌等产品的推广,积极利用抗生素等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工作。
1.2.1 选用生物药剂防病治虫。利用细菌、病菌、植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创建项目在千佛镇、宝五镇、三江镇、马踏镇、王村镇、竹园镇等6个镇统防统治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春雷霉素,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穗颈稻瘟病2667hm2。
1.2.2 果园养鸡技术。开春时,每亩投放雏鸡40-80只,能显著减轻园内害虫、杂草的危害,可每亩节本增收300元。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防治蔬菜、果树和粮食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1.3.1 杀虫灯诱杀(光诱)。通过几年的绿色防控宣传和绿色防控项目实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广泛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用来诱集鳞翅目(甜菜夜蛾、螟虫、粘虫等)、鞘翅目(金龟子等)害虫的成虫,大大降低成虫基数,减轻幼虫为害程度。
1.3.2 色板诱杀(色诱)。色板诱杀说的则是利用害虫的一些习性对于加以消灭。可以利用害虫的黄、蓝版进行诱杀。其中的黄板可以杀害翅蚜虫等,蓝版则可以杀害种蝇等。如果相关人员在田间悬挂它们,可以有不小的收获。如果板子上面都是虫子时,不用清理,涂上一些机油可以继续使用。
1.3.3 性诱剂诱杀(性诱)。性诱剂诱杀,此种方式则是利用虫子的性外激素,影响它们的正常交尾,减少幼虫的出生率,对于加以控制。根据蛾高峰确定低龄幼虫防治适期,一般蛾高峰日后5d用药防治。由于草地贪夜蛾去年入侵四川,2020年在全县15个镇(街道)安装草地贪夜蛾性引装置15套,全面监测入侵情况,做好防控歼击站准备。
想要实实在在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一定要引起政府以及社会的重视,从而进行有效的技术推广。所以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快绿色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农民的绿色防控。只有这样才可以主动地进行绿色防控,而且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也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可信度。
就目前状况来说,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小,影响力不足。所以应该建立防控示范基地。一是在井研县附近建立防控示范园。二是在千佛镇、宝五镇、东林镇等镇建立水稻、油菜等防空区域,以此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
想要绿色防控技术的顺利实施,就一定离不开相关培训的支撑。因此需要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力度,对相关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