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2470)
河南省总共有15个特色小镇获批在建设,这15个特色小镇分别分布于河南省的13个省辖市,其中南阳市获得3个特色小镇项目,占获批总数的20%,其余12各特色小镇分别分布于其余的省辖市,每个省辖市一个建设项目。这13各获批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从产业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特色产业小镇、文化创意类小镇、旅游生态小镇、军事革命文化小镇、特色矿产资源小镇及商业贸易小镇六大类。其中,旅游生态类小镇有5个,文化创意类小镇有4个,分别占获批特色小镇总数33%和27%;特色产业类小镇占比为20%;此外,军事革命类、商贸型、矿产资源型小镇各占比6.3%。
为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巨大的资金需求,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与上海浦发银行早在2015年2月就共同设立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其中主要包括建信豫资城镇化发展基金、交通银行发展基金和浦发银行豫资城市运营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1]。另外,自2015年8月以来,河南省政府也陆续出台多个重要文件,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出总要求,布置重点任务,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由此可见,河南省政府对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工程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省政府在不断探索建设特色小镇的方式和政策。
从当下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河南省目前在建的特色小镇项目大多数是由政府出面进行项目规划,然后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建立项目公司进行小镇项目的建设、政府出面统筹分配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和职责范围,并综合考虑和兼顾当地各方面的资源及环境。以郑州祥云特色小镇为例,由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管委会进行规划形成“一环两廊四片区”的整体结构,并携手中国建筑总公司,建设期限是从2017年初到2022年底,总投资接近200亿元。而建设周期长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大特点,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成果尚未突显[2]。
有些地方政府为单纯追求政绩,无视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律,盲目建设与小镇资源特色毫无关联的旅游小镇,甚至变相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导致小镇缺乏特色内涵和产业支撑,总体效益不佳[3]。
“特而强”的产业是小镇发展的根基,具体表现在:一些小镇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实现产业定位与旅游功能的有机叠加,旅游两旺的局面;还有一些小镇产业与文化功能契合不够,很多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而且,一些特色小镇社区功能独立于产业之外,产业发展缺少了人文和乡土元素。
从当下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可以看出,特色小镇在资金筹集方面,投资主体是趋于多元化的,但是企业和社会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政府依然是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不能有效分散政府投资的压力和风险,最后导致一些特色小镇项目后期发展乏力、资金短缺情况较为严重,发展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赵堡镇的陈家沟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政府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后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面临资金缺口,导致许多项目搁浅,出现大量烂尾建筑。
特色小镇是一个涵盖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文物的挖掘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及继承、以及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与所在社区的发展进行融合进步的综合体,其对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及建设管理团队的专业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往传统建制镇的要求要高很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当下河南省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大量关于产业规划发展设计、社会协调治理、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人才。此外,在新零售、网络营销、社群营销及融媒体比较盛行的情况下,特色小镇也急需大量的电商、新媒体营销、美工、摄影及其他综合服务方面的人才。小镇建设也需要河南省政府派出相关干部进行引导、监督,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4]。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址和历史资源,有着独特的生态、文化、及旅游资源;同时,河南省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的农业大省,米字型高铁的建成让河南省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越发显著。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建设美好乡村,发展河南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深度厘清构建河南特色小镇建设指标体系的原则维度,并分基本信息统计体系、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层面展开指标体系设计,最终形成完善的河南特色小镇建设指标体系,对于河南实现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科学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及经济转型高质化的目标非常有帮助。
从产业适应性方面,要整合河南省小镇的独特资源,深入挖掘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让产业和当地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提高其关联度和粘性。对于传统产业优势突出的小镇,要充分发挥高新科技对传统农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产业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实现规模化突破,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承接和引进必要的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河南省特色小镇要发展核心产业,形成较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同样的资源和条件支持下,小镇要对自身的优势劣势、发展定位、建设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小镇鲜明产业特色,突显产业优势,提升品牌效应。
入选特色小镇名单的小镇,在资金、人力、土地等方面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但没有入选的小镇,往往会通过牵强附会、移花接木等形式造镇,使得小镇特色差异性不足。照搬照抄式的小镇并不是实质上的符合特色小镇内涵的开发,容易形成新的空镇、死镇。所以,有关部门在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资金结构、融资主体等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制度限制,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打造最优质高效的政策支持。比如,在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可利用土地流转、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在给予农民一定回报[4]。
人才以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分为政府人才和市场人才。具体而言,对于河南省政府需要的人才,可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进入基层干部行列,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较快,且有着强烈热情与动力[5]。对于市县、村镇原有领导干部,要开展领导干部培训,拓展他们的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对于河南省需要的市场人才,可在人才引进、管理、服务的机制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与环境。对于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高端稀缺型人才,必要时可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政策来吸引人才。对于忠诚于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资源,要尽量满足其需要,使得其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能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