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倩
(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16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1.1.1 中国共产党最初的组织型态
和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自基层产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国只有五十多名党员。根据中共二大公布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组是教育、训练党员的基本单位。因此,组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型态。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第一次修正章程,将基层组织由组改为小组。1925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同时规定“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正式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组织。自此,人民群众在党小组的领导下,不断取得革命胜利,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从而执掌了政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是从一个一个的党小组逐渐地发展到政党,从根据地慢慢地走向全国。这也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相比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而言,我们更加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强调支部的作用。
1.1.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在各地广泛建立基层组织,发挥基层组织联系、团结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积极作用。一大之后,5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分赴开展工农运动,吸收工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的优秀分子入党,建立党的基础组织。1922年,李立三、蒋先云在安源路矿建立了产业工人党支部。1925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创立了第一个中国农村党支部。1927年秋,“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明确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论断,建立起红军连队中的第一批党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关于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原则,为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奠定了基础。当时,这些基层党组织虽然只有几名党员,但却承担着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各地基层党组织普遍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党将长期处于农村斗争环境中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党要发展壮大,就要发动群众,建立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党员从部队抽调到农村,从事组建党组织的基层工作。当这些地区的党组织巩固下来后,又派党员到新的地区去发展党员,建立新的党组织,开展新工作,一步步建立和完善党的各级党组织,迅速扩大了中共在民众中的影响和党组织的群众基础,由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为民族战争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建国之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以行政化、全能化为特征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这一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革命党惯性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主要通过行政化方式全面干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扮演了行政管理主体的角色。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建立了以行政村为载体的农村党支部。这种嵌入式的组织机制可以让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党组织的成员和指示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决策者与支配者。
基层强则国强,基层兴则国兴。抓基层,强基础,提升基层组织力领导力,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长远之计,也是维护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固本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他提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时代的组织路线,并着重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集体‘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10月,中央颁布并试行《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019年1月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把管党治党落到“最后一公里”。
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中,承担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党员等职责,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最基本的组织,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到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内心想法,掌握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因此,它发挥着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在这个时期,党越是要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伟大梦想。
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但是,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表现出不完全适应的现象,组织力弱化虚化、软弱涣散等状况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其基本职责就体现在对群众的政治引领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是坚定“两个维护”,在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下,引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大局,领导农村一切工作。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所弱化,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村党组织理想信念动摇,“四个意识”不强,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不能很好地将党的决策部署和本村发展实际相联系,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缺乏政治担当,对群众没有感情和热情,不愿不会做群众工作,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遇到问题就推诿。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两新”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这些“两新”组织缺乏有效参与和领导,致使他们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思想引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党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来武装头脑,达到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目的。但是,目前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传统说教,习惯于机械灌输,满足于自娱自乐,不能很好发挥思想引领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学习领会宣传党的理论时存在能力上的不足,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往往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党员从来不学习,严重缺乏理论素养。如果让这样的人去宣讲,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在思想工作中,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抓工作中思路不多、方法陈旧、手段简单,难以得到农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三是与农村风建迷信、黑恶势力等不良思想作斗争的能力不够。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影响下,农村封建迷信、宗教势力、乡村恶霸等势力一度横行,通过威胁、贿赂等手段,对基层政权进行渗透,造成恶劣影响。
一是政策执行拖延。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由于执行意识与责任心不强,对上级下达的政策重视不够,甚至视而不见,搁置时间较长,导致政策无法及时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时效性。二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打折扣。“上有政策,下有政策”,一些基层党组织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上级的政策会断章取义,歪曲变通政策,为自己所用。三是缺乏有效监督。一方面,被监督者缺乏自觉被监督的意识,监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行为上依然我行我素;另一方面监督者主动监督意识不够,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在农村,往往只有当自己的利益收到侵犯时,才会投诉上访。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振兴农村带领农民致富方面担负重要职责。但由于治理理念相对落后,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依法行政理念缺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更偏向于“熟人社会”,在一些农村党组织中存在“官比法大”的思想,在处理一些纠纷时,例如低保、土地等问题时,就难以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村民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二是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有限。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但有相当数量的班子成员和党员素质偏低、能力不高、发展观念陈旧,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对策。
贯彻落实当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必须强化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坚守政治信仰。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担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职责。
二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是原则性的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做斗争,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三是擅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起着上行下效的作用。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学习领悟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发展战略,达到自身思想上的认同,再通过宣传栏、社区网站等渠道,通过讲故事、大众化的语言把党的精神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
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现实状况,将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组织中,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党组织进行联建,做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一是通过村村联建,采取先进村带后进村、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村级事务、经济统筹谋划管理。
二是通过村企联建,把企业、村党组织联结在一起,企业决策主动征求村班子的意见建议,村级重大事务主动与企业党组织交流沟通,村企决策共同参与、责任风险共同承担、发展成果共同分享。
三是村协联建,把产业发展大户、产业经纪人、技术能手、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组织起来成立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采取统一规划产业用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扶持政策等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要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就要培育一个好的书记,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班子配备。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结合本村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人员,将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致富能力强、信誉度高、年轻有知识、热衷于奉献的人列为村干候选人,通过换届选举、公开选拔的方式,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兼顾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搭配,优化班子队伍。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坚持“责由岗定、事随责走”,制定村干部责任分解方案,将村支部书记从繁杂琐碎的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脱贫攻坚、环保、信访、维稳等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人尽其才,实现了村级事务条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人浮于事。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村干积极性。有效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打破村干部晋升的“天花板”,从村书记中培养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选拔、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招录中适当放宽政策,落实村书记离任后生活补贴制度,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服务宗旨能否在农村得到及时践行,具体来说,就是看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能否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物质利益的需求。
一是扎根农村,把握群众实际需求。针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实情、尊重实践,适时提出解决方案,使科学的决策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准确把握之上,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
二是说群众话,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中找准教育引导群众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群众的教育引导与党的政策贯彻落实结合起来,在政策执行之前要进行宣传,在执行的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在执行后要对群众进行必要的反馈,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获得群众信任,以减少执行的阻力,推动顺利实施。
三是带民致富,以“物”聚力。充分发挥各级党校、高校分层次、分类别地对领导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下大力气提高服务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村干部。同时,结合本村实际,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群众走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的现代农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