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说规则,对小学生而言,难以更好地契合他们的心智成长特点。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围绕特定的讨论话题,以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情境来唤醒学生的德性认知,实现情境育人。
突出课堂情境的构建,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能够从情境化生活中,认识德育、理解德育、践行德育。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情操等缺乏深刻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推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以境育人。
如在学习“做诚实守信的人”中,什么是诚实?如何去做守信之人?单纯的说教,学生难以体会。诚实,就是要讲真话,但对于讲真话,并非任何环境下都要讲真话,而是要有智慧地讲真话。我们设置生活情境:某天晚上,自己做完作业,妈妈做好了面条。妈妈问你,面条好吃吗?喜欢妈妈作的面条吗?这时,看着妈妈疲惫的脸,如果面条不好吃,你该怎么回答?再如,某天课间,你正在看自己喜欢的书,你的好朋友邀你到室外玩,你不想去,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如果换作是你邀请你的朋友,好朋友拒绝了你,你能接受吗?我们让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来给予适度点拨、引领,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认识到“善意的谎言”是与人相处的重要方法。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热情都很高,特别是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从中感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的人,让学生从中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形象化情境,让学生从参与、表达、操作中,体验具体的德育知识,让课堂鲜活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从言语描述、多媒体融入中,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如在学习“远亲不如近邻”时,在导入环节,我们引入“六尺巷”动画,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邻里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宽容。通过观看视频故事,学生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审视自己,明白该如何与邻居相处。如我们设计情境:如果邻居家的汽车堵在了你家门口,你正要出门,你该怎么做?再如某情境:天空阴云密布,快要下雨了,邻居家的被子还晾晒在室外,你该怎么做?结合不同情境,请同学们以分组方式展开讨论。为了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我们还可以挑选学生分别扮演“邻居”“我”,以情境表演剧的方式来展示“融洽型”邻里关系与“非融洽型”邻里关系,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领悟宽容的道理。在直观的情境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对“远亲不如近邻”的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情境课堂的构建需要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什么样的情境最能触动人心?在情境课堂创设上,教师要注重情感与心灵感知的共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不能停留于讲道理,说方法,更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是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自己体会应该怎么做。
如在学习“老师您辛苦了”一节时,我们在导入环节,直接呈现教师平时上课的图片及视频。如办公室交流、备课,课下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解决学生纠纷,深入学生开展家访等。在学生观看后提出问题:看过视频后,你会想起哪位老师?能讲一讲关于老师的故事吗?同学们进行分组交流,并对教师的感人故事进行讲述。之后,我们提出: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请写在纸上。通过学生的交谈、对教师的寄语,我们以发自内心的感悟方式触动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目标。同样,课堂情境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问题的设计,借助于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设计要融入学生的情感。如请同学们展望未来自己想从事何种职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针对不同学生的职业方向,展开职业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明白,无论何种职业,其根本都在于为社会做贡献,建设美好国家,都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我们结合图片展示不同的职业分工,让学生从中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内容,引领学生对照自己,深化对职业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要强调从真实、形象、富有情感的情境中来化育,启迪学生的德性素养,以德为本,以法滋养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道德操守与法治意识,让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