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区三七引种育苗技术

2020-12-15 19:09:57汪佳维王华磊李金玲罗春丽罗夫来黄明进刘红昌陈松树李丹丹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黑斑病种苗粉剂

汪佳维, 王华磊, 李金玲, 罗春丽,罗夫来, 黄明进, 刘红昌, 陈松树, 李丹丹, 赵 致

(贵州大学 农学院 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25)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 H. 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荫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1],以其根、茎入药,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等功效。在古代主要作为金创用药,现主要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是片仔癀、云南白药、血塞通、丹参滴丸等国家著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2-3]。

三七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严重连作障碍,容易感染多种病害。主产区云南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随之增大,农药的滥施也使得三七品质和产量降低,土壤污染严重[4-5]。而育苗基地的选择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开发新的种植产区,对三七进行引种栽培是三七发展的一个良好趋势。

目前贵州六盘水盘州和贵阳周边等地区都有大规模的三七种植,但种苗多数从云南购买,价格较贵;也有尝试自己育苗的种植户,但因缺乏育苗经验,导致育苗效益不高,损失较大。笔者等在贵州贵阳进行林下和大田三七引种育苗的试验表明,在林下和大田均能繁育出优良的1年生三七种苗,且林下和大田的种苗质量相当。因此,对三七育苗技术进行总结,有必要根据贵州的气候和土壤特征,制定适用于贵州地区的三七育苗标准操作规程,为贵州繁育出健康、优质的三七种苗提供技术支撑。

1 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主要内容包括三七引种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及环境质量要求、种子处理、选地和整地、种苗繁育方法、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贵州部分气候和土壤环境达到三七育苗条件的地区。

2 生态环境要求和引种地区自然条件

2.1 生态环境要求

三七对环境要求严格,喜冬暖夏凉,畏严寒酷热。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岩红壤,在红壤、黄壤、黑色沙壤土中均可生长,pH 5~7.5。北回归线23.5°附近,年平均气温15~18℃,海拔700~2 000 m,年降雨量900~1 300 mm,无霜期280 d以上[6]。

2.2 引种地区自然条件

贵阳市位于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海拔800~1 300 m,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年平均气温为14.9℃,年平均日照1 148.3 h,无霜期270 d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200 mm,年平均空气优良天数341 d[7]。

3 播种前种子处理

3.1 种子调制

所用种子采购自云南文山,选取3年及以上的无病害健康种子,一般采收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种子采回后及时处理,用流水搓洗掉果皮,去掉漂浮在水面上小粒、干瘪的种子,然后用 65% 代森锌1 000倍液或 5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又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10 min进行消毒,在无太阳光直射的地方阴干种子表面水分,切记太阳暴晒使种子失水从而降低种子生活力。

3.2 种子储藏

由于三七种子属于顽拗性种子,易失水且有后熟性[8],因此,处理好的种子可直接播种,但一般要储藏45~60 d,待种胚发育成熟后再播种。储藏方法:用湿度为20%左右的湿沙储藏,以手轻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1层沙1层种子交替叠放于桶、盆等容器中,最上层的沙适当盖厚些为好,可将容器加盖密封后留小口,使容器中沙的水分不易蒸发且透气,种子也不易腐烂。将储藏好的种子放置于通风阴凉处并随时查看,注意防鼠。可在播种时取出种子用水洗去泥沙,除去霉烂瘦小的种子后做包衣处理。采用的种衣剂为咯菌腈,也可以采用三七专用种衣剂。

3.3 种子质量标准

三七育苗需选用成熟饱满、大小均匀、新鲜、无病虫害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 g,宽、厚≥4.5 mm,长≥5.0 mm。

4 育苗操作规程

4.1 选地与整地

三七育苗地应选择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偏酸性,没有种植过三七的生荒地。播种前30 d左右深耕,使其太阳暴晒自然消毒杀菌,播种前开厢,厢面耙细,并挑拣出杂草和碎石。厢宽1~1.2 m,高0.3~0.4 m,厢沟宽0.4~0.5 m。

4.2 播种时期

经过初步试验和调查,在贵阳地区三七合适的播种时期为1月初至2月中上旬,太早或太迟播种的种苗发病率高,存苗率低。

4.3 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行株距为5 cm×5 cm,播种量为400粒/m2。播种种子千粒重为约80 g的三七种子,因此,1 m2需要称取种子重量约32 g。播种前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均匀施于厢面上,并撒上适量的辛硫磷对土壤消毒,在耙细时顺便混匀,施有机肥2 500 kg/667 m2作为基肥。播种完成后覆一层浅土,以刚好盖住种子为宜,种子若盖土太深会影响种子发芽不易出苗,在土壤表面均匀撒上30 kg/667m2的复合肥,盖上1层松针,然后浇透水。若2月前播种,可覆盖一层地膜用于种子的保温保湿,2月后播种则可以不用覆盖地膜。

4.4 田间管理

4.4.1 遮阳网的搭建 三七喜阴,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若光照太强会很快灼伤叶面从而患日灼症,可直接导致死苗。此外,种苗的抵抗力较低,对光照的要求更敏感。荫棚的透光率为8%~12%,可根据季节调节荫棚透光率,三七大约在3月中下旬出苗,应在此前搭建好遮阴网,并随时查看,若有破损应及时修补。

4.4.2 水分管理 若在播种时有覆膜,在揭开膜前一般不用浇水,若没有覆膜需在土壤干燥时及时浇水。大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易干旱,而在4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为贵阳的雨季,降雨量较大,要及时排水,一旦苗圃内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种苗会迅速感病,有成片死苗的风险。

4.4.3 追肥 待出苗后追肥3次,第1次在4月苗基本出齐时,第2次在6月,第3次在8月。施肥量要适中,以有机肥为主,每次追肥量为有机肥2 500 kg/667m2,另加复合肥15 kg/667m2。撒施完成后用棍棒拍掉留于叶面上的肥料,并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烧苗和腐蚀叶面。

4.4.4 除草 要经常除草,通常采用人工除草。除草无时间和次数限制,地里有草即可拔除,有根裸露的地方要及时用细土覆盖。

4.4.5 病虫害防治 三七病虫害的发生与种植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因此,从种子采集开始就要防控病虫害。虫害方面,种子播种后到出苗前注意预防老鼠和鸟对种子的破坏,可以在苗圃四周放上黏鼠板和老鼠药。对鸟的预防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鸟帕1号)效果较好,此农药以其特殊气味对鸟有很好的驱赶作用。若种苗被蜗牛、蛞蝓咬食,可撒施四聚乙醛(500~1 000 g/667m2)防治。

对三七苗最具破坏力的是病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圆斑病、黑斑病和疫霉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多雨的4-7月,每次较大降雨后,若园内积水就有导致病害产生的可能。在初期主要发生立枯病,使苗猝倒死亡,其防治方法为喷洒苯骄咪哇1 000倍液或70%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黑斑病和圆斑病较为相似,初期黑斑病的病斑呈黄褐色不规则或近圆形,圆斑病的病斑呈褐色圆形,2种病害最后都会使三七苗叶片变黄枯死,二者发生的时期都集中在6-7月。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为喷施25%丙环唑水剂2 000倍液、30%爱苗3 000倍液。圆斑病的防治方法为喷施代森锰锌或45%圆斑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疫霉病的发病率较黑斑病和圆斑病低,明显特征是病斑呈白色绵状物,发病后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其防治方法为58 % 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兑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喷雾。所有病害的传染性都很强且迅速,因此,若发现病株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拔掉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和遮阴工作。

5 起苗

种苗一般在移栽前采挖,最好边起苗边移栽,起苗时间在每年12月左右。起苗方法为用齿钩从苗床面的一边向另一边将三七子条连根挖起,再轻轻剥去泥土,起苗时要避免损伤种苗根部。起苗的同时应清除受损伤和有病虫害的种苗,并根据子条重量将三七种苗分为3级(一级≥3 g,二级2~3 g,三级1~2 g)[9],三级以外的单独挑选出来,不能移栽,合格的种苗剪掉地上部分。为防止移栽过程中造成的伤口被病菌侵入,要对三七种苗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水冲洗晾干再移栽。

6 包装与运输

包装:一般用干净无污染的麻袋或其他透气性好的装载工具打包,不能直接在种苗上浇水保湿,可用青松针垫于装载工具底部和四周,再用具有一定湿度的青苔或土壤做间隔,分层放置种苗。

运输:三七种苗不耐运输,种苗挖出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包装运输到种植基地,运输途中应防止太阳直晒和机械损伤。

猜你喜欢
黑斑病种苗粉剂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长江蔬菜(2021年19期)2021-11-16 01:24:22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2021年5期)2021-06-30 02:26:22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10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0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09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3:55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