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巧玲
(江苏省农垦岗埠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江苏 连云港 222344)
非洲菊别名扶郎花,为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南非,性喜冬暖夏凉、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气候环境。其花朵硕大,花盘直径可达10cm左右;花枝挺拔,花秆长40cm以上,插花寿命长,又有“扶持郎君,事业发达”之寓意,因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这种花在保护地条件下栽培可周年开花,且切花率高,南京地区每株可产花25支以上。一个标准大棚种植1000株,年产花25000支,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因其不便运输,外地的花难以进入本地市场,所以全年的价格波幅不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试管苗由瓶内移到瓶外,在环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诸如光照、温湿度及栽培介质,这些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成活率的高低。要想提高驯化的成活率,就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适时出瓶炼苗从接种生根培养之日起,约经40天即可长出2cm左右的白色根系,这个时候是最佳出瓶移植时间。出瓶过早,根系尚未发育健全,吸收能力差;过晚出瓶,瓶中各株苗的根系生长过快,相互缠结在一起,不仅难以出瓶,而且在清洗过程中易将根拉断,严重影响成活率。炼苗时将适合出瓶移栽的瓶苗从组培室拿到移栽地放置6~7天后打开瓶盖,经1天时间即可出瓶移载。打开瓶口时间不可多于两天,否则瓶内的湿度下降过快,叶片会因失水而卷曲,另外,时间过长还会引起培养基发而污染小苗。
栽培介质及设施在大批量移植试管苗且具备可控温湿度的设施条件下,一般在温室内做80~100cm的畦面作为苗床。下铺一层通气透水性能好的大颗粒介质,然后再在其上铺一层10~15cm的栽培介质即可。一般情况下可用底部多孔的塑料秧盘作苗床,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苗床,在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消毒培介质选用砼石与珍珠岩按2:1比例混和,或腐熟的锯木屑较理想。
出瓶清洗出瓶前在瓶内加少量水轻轻旋转振动,使培养基与瓶底分离,然后用长柄镊子将苗逐棵取出。取苗时,使用镊子一定要小心,用力要轻,以防将小苗从根颈部折断,尽量避免在出瓶时对小苗的损伤。取出的小苗放在清水中冲洗,水温一定不能与气温差距过大,可提前一天将水盛在容器中待用。在清洗过程中还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一是要洗净根际残留的琼脂培养基,防止微生物的滋生而引起根部腐烂;二是勿伤根,否则会降低吸收能力,影响成活力。将苗消洗下净后放入2000倍多苗灵溶液中浸泡10秒钟。
移植及养护栽培介质在移植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可过干。移植时用竹片在介质上按3×3cm2的距离开一小洞,使根系充分放入,然后将洞口轻轻合拢即可。移植好的小苗应浇透水,用塑料薄膜蒙起来并遮阳以保持较高的湿度。经过一周后,新根即可长出,此时可喷施低浓度的有机肥,并去除塑料薄膜,以免过湿而引起霉烂。待长出3片新叶即可定植到大棚内。定植前一周可施一次液体有机肥作为起身肥,以增强幼苗的抗植伤能力。
定植以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为宜。南京地区除夏季7~9月份的高温期不宜定植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
非洲菊喜微酸性、疏松透气、肥力充分的土壤。整地时可施入经充分发酵腐熟的厩肥或其它有机肥。基肥每100m2可加入40Kg的腐熟菜籽饼,20Kg过磷酸钙,20Kg复合肥及腐熟的厩肥。为了使土壤疏松,可加入食用菌清或腐熟的锯木屑。一个标准大棚可作3畦,畦面宽1.2m,畦高25cm,土层至少保持在35cm。种植密度为每畦3行,交错种植,株距离30cm,一棚约种1000株。
定植时一定要浅植,使根茎部稍露出土面为宜,并浇透头遍水。如将根颈埋在土表下,根颈上的生长点就会被埋在土表下,新叶及花蕾在生长过程中必须顶破土层方可伸出土面,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影响产花率及切花品质。刚刚定植的植株应用遮阳网遮光。
非洲菊能抗旱而不耐湿,切忌积水。苗期应适当湿润,以促使根系发育。生长期内可视土壤的干湿情况而定,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冬季尽量少浇水,土壤以稍干些为好,由于冬季有塑料膜覆盖,植床上水分蒸发慢,如浇水勤而多,会使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加上通风性能差,植株易腐烂,且蚜虫滋生。夏季水分蒸发快,可适量多浇水,并结合追肥进行,以促进根系对肥料的吸收。无论何时浇水,在浇水时最好避免植株的叶丛心上沾水。因非洲菊的全株被毛,特别是在幼叶和小花蕾上更密布绒毛,如沾上水后,水分不易蒸发,往往会导致花蕾及心叶霉烂。非洲菊只要在5~30℃的范围内可周年开花,因而在整个生长期内需肥量很大。从幼苗到花芽分化时,至少要保持15片叶才能开出高质量的花,如叶片达不到15片就开花,这样的花品质低,商品价值不高,且影响植株的发育,所以在花芽分化前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促使植株充分长叶,以满足营养生长之需。一般以600mg/kg的KH2PO4和750mg/kg的尿素再加以适量的液体有机肥,每周追施一次,这样定植后两个月即可看到小花蕾。植株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应提高磷、钾肥的比例。一般按350mg/kg尿素600mg/kgKH2PO4、600mg/kg的硝酸钙、300mg/kg(NH4)PO4每周一次,同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在开花期内应经常观察叶片的生长状况,如叶小而少时,可适当增施氮肥,但施用量不可太多,否则植株生长过旺,叶片繁茂,抽花数未必增多,但增加了劳工,需经常摘叶,同时叶片过旺,植株叶片相互重叠,光照及通风都不佳,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4~6月和9~11月的两次开花高峰期前应酌情进行叶面喷施KH2PO4,以满足生殖生长的需要。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本着“薄肥勤施”的原则进行。
非洲菊较耐寒,铁拱大棚内栽培,南京地区在冬季加盖2~3层塑料薄膜可安全过冬,并能较好生长,对产花量影响不大。10月下旬初霜来临之前盖好一层塑料薄膜,11月份可在每畦上搭小环棚以保温,寒流到来之前可在大棚与小棚之间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或直接在小环棚上加盖草帘,这样的保温设施可使大棚内保持在2~3℃以上,经观察(1995~1996年,南京地区),室外最低气温为-7℃时,大棚内可保持1℃,而非洲菊无冻害。6~9月份可用50%的遮阳网遮阳降温。非洲菊的生长虽对光照不敏感,但其喜光,要求阳光充足。光线充足时,其叶片生长健壮,花梗挺拔,花色鲜艳。
非洲菊喜硫松通气的土壤,应经常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在每次土壤追肥前要松土,以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浇水后稍干时应立即松土。松土时一定不要把土压在叶芽和幼蕾上。
非洲菊为周年开花的植物,其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边长叶边开花。叶片过多,不仅影响花枝的数量与质量,而且影响植枺的光照和通风,易发生病虫害,所以在生育期内合理摘叶不仅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还可增强植株的通风透气性,使心叶与花蕾光照充分,发育良好。摘叶时一定要根据植株自身的生长情况进行,在确保每一株丛中的每一分株留3~4片功能叶的基础上,摘去病叶、黄叶以及已被采掉花的那片老叶。将重叠拥挤在同一方向的多余叶摘掉。摘叶时注意不要伤及小花蕾。
非洲菊花朵的成熟度对其吸水性影响很大,幼嫩花朵的吸水性很差。最适宜的采花期应在外围舌状花瓣平展,内围管状花开放2~3圈时采收。一般在傍晚采收最好,采收时应从花梗基部与植株短缩茎节处折断,切不可将花梗折断,否则会降低切花的插花寿命,而且留在植株上的半截花梗会发生霉烂,诱发病害,采收后的花应立即插在水中令其吸水,然后包装上市。
非洲菊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腐霉病、疫荐病及根颈腐病等。大部分是由土壤所带的病原菌引起的,一旦发生都没有切实可行的根治方法,只能采取防治措施,如整地时对栽培基质的消毒,避免连作,浅植,定期喷施杀菌剂,严格栽培管理技术等。
主要虫害有蚜虫、叶螨,特别是叶螨的危害,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防治。严重时遍及整个田块,受害叶片卷曲,变硬变脆,叶背密布锈色斑点,花瓣颜色变褐,难以开放,即使开放者,外围的舌状花卷曲,伸展不开,失去了观赏价值。这种虫多发生在气温高、空气干燥的月份,应增加空气湿度,加强通风,防治时可用1000倍的三氯杀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