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孟樱,王逸菲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维护运河生态、传播运河文化,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工作的精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辐射对运河周围农村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和长远的发展意义,能够带动该地区农村的发展,有利于在保持农村风貌的基础注入更多的新内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运河村的建设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农村面临着主体衰退、客体凋敝的困境,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人们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运河地带新农村建设困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保持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通过在苏州市望亭镇华阳村矮家滨派发的问卷分析显示,村民普遍对该地及周围生态环境不满意。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周围是一些工厂,村子尽头的河道正在施工清理,村口的垃圾箱堆得很满,村中有一定数量的鸡鸭散养,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存在较大隐患。一方面,由于教育的缺失,广大村民没有接受到系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另一方面,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延缓了保护与治理的任务。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运河地带农村的农业用地逐年减少。随着农田的分散和规模的变小,传统农业已遭遇瓶颈。运河地带新农村则可以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搭上发展精品化、都市化、休闲化、旅游化的现代农业的快车,来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运河地带农村人口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表现出老龄化、空心化、教育水平低、青壮年人口外流、人才匮乏等问题。在生育水平下降、劳动力人口外出等因素的影响下,运河地带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快速老化已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出现“倒置”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在矮家滨的调研中,人口组成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该地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村中居住的居民年龄较大,有许多已经退休,在家务农或是身体抱恙。另一方面,该地少部分年轻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很大比重。据调查显示,人口老龄化对运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减少了农村家庭的经济收益。农村家庭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农村,一方面,老年人日益成为主要劳动力。但由于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已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出获得的经济收入可使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新兴的大运河旅游开发过程中,运河沿岸的农村建设力度仍然不足,旅游规范程度较弱。扬州作为旅游名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当前对农村的旅游资源规划不够科学和完善,并没有考虑到文化纽带的完整性。“历史上传统聚落是经长时间发展形成的,村落每一处变动都是在权衡村民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当代聚落规划中,设计过程与居民的关联已不那么密切,专业建设人员对于居民意向的调查往往流于表面,这是造成当今许多村镇聚落景观千篇一律,缺乏地域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扬州大运河沿岸农村的历史文化建设流于表面。扬州大运河旅游产业起步较晚,存在建设风格雷同、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具体来看,沿岸新农村资源整合率不高,未能挖掘历史和文化内涵,尽管在物质基础建设上花费巨大的钱财,但传达的文化底蕴稍显不足。各村的文化活动缺少能动性、特色文化项目的参与度不高,推出的旅游纪念产品没有本地特色。各村落之间缺乏互动和联系,无法有效地将各自的文化内涵融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要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环境卫生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生态责任意识、环境法律意识。就农业农村污染问题,在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扎实推进综合整治、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要严格落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
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一直致力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培育人文精神,先后通过省级沿湖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24项目,结合新阶段的发展定位,开启渔家书房、渔家学堂、俏渔娘宣传队,青年党员志愿者队等项目载体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与氛围。在农业的基础上开发旅游,扩大经济效益,2018年沿湖村先后将有多个重点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这种新的发展模式能调动起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也是加强运河沿岸新农村生态经济建设的有效路径。
有研究者提出,应对运河地带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抓住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战略机遇期,从统筹城乡发展、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的高度,将其作为一项影响全局的大事来抓。农村创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能够大力培育适合老年人的特色农业和保障老年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社会服务业,将农村社会服务业、运河特色旅游业等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新增长点,鼓励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尤其是有利于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技术创新,力争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便捷化。
开创信息化旅游建设机制,将信息化融合到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域旅游项目有着积极性意义。运河文化人文性的多视角、多纬度呈现,有利于沿岸新农村旅游文化的扩张。通过信息化,进行传承与利用,做到资源整合,帮助旅客更便捷快速地触摸运河文化。
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打造本地特色产品,可借助旅游服务中心集中销售乡村旅游的土特产品,将优秀的乡村旅游产品注册为商标。例如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开展莲蓬编织活动及贩卖特色手工珠链,依靠自身的地理优势,吸引过往的群体,提供专项农业服务。例如,扬州市方巷镇利民村的传统产业是五香牛肉等熟食的制作加工,村里积极推广利民五香牛肉,培育潜在农户,完善各项配套,并不断向外拓展市场。
运河沿岸农村应利用独特的邻水景观,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促进各村落之间的文化交流,通盘整合,保证游客有一个良好的旅游体验。